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接近人的体温条件下,研究ATP对以Mn2=为催化剂的B-Z反应系统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
H+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ATP-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H^+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源性ATP受体的调制作用。采用双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卵母细胞膜ATP受体介导的电流。实验检测的细胞全部对ATP敏感,应用pH为7.4的ATP(10^-3mol/L)后引起一特征性电流,呈浓度依赖性。改用pH为6.5,6.0,5.5的ATP(10^-3mol/L)后,电流幅值明显减弱。结果表明,pH值降低,可抑制ATP诱导的卵母细胞膜电流。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硅固载磷钨酸催化合成吡啶-N-氧化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了PW12/SiO2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合成吡啶-N-氧化物的最适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因素如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进行了详细讨论.实验证明:二氧化硅固载磷钨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其最优工艺条件是:n吡啶:nH2O2=1:1.5,催化剂的固载量为2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h,收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4.
一种多用途的分水器装置分水器装置由烧瓶、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组成.通常用于蒸去反应生成的水,同时使蒸出的比水轻的反应物返回反应瓶以促进反应继续进行.实践中笔者发现,该装置的用途远不只此,十分广泛,优点颇多.1反应时直接分水这是最普遍的用途,如醇分子间脱...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ATP 酶及SDH 进行了观察,并与非癌肝病患者及临床上的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ATP 酶之阳性反应物为黑色或深褐色颗粒,其活性强度以正常人组最强,非癌肝病患者组次之,肝癌患者组反应较弱;而SDH 之阳性反应物为红紫色颗粒,其活性强度以肝癌患者组最强,非癌肝病患者组次之,正常人组反应较弱。检测ATP 酶及SDH 的活性强度,在协助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ATP合成酶是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合成起关键作用的多亚基复合体,但近来发现它们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ATP合成酶的各亚基基因功能的研究有助于阐释其在植物逆境条件下的调节机制,并为研究植物抗逆和防卫反应提供新的途径。线粒体ATP合成酶是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参与氧化磷酸化反应。atpC基因所编码的线粒体ATP合成酶γ亚基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功能亚基。为了进一步研究它在胁迫反应中的功能,以小麦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atpC基因。将该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连接到pCAMBIA1301中,成功构建了小麦pCAMBIA-atpC植物超量表达载体,为后续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研究了胞外ATP对胞内Ca^2+信号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实验表明:胞外ATP能够分别使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但2种细胞的钙信号来源不同.在大鼠胰腺β细胞中,胞外ATP主要通过动员胞内钙库释放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显著增高;而在INS-1细胞内,胞外ATP主要通过引起胞外Ca^2+内流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配制细胞ATP检测试剂并检测其灵敏度,按照常规报告基因分析试剂配制方法,将其中主要成分Luciferase(荧光素酶)和Luciferin(荧光素)及ATP浓度进行倍比稀释后找到最适合反应的最佳浓度值;按照最佳浓度配制反应液,将ATP浓度倍比稀释测定报告基因数值并绘制标准曲线,分析检测灵敏度;另外选取肿瘤细胞株H1299,倍比稀释后裂解细胞应用配制好的反应液进行ATP检测,分析最低检测细胞数。结果:Luciferase和Luciferin最佳反应浓度分别为1.25μg/mL和87.5μmol;按照最佳浓度配制反应液后,绘制ATP浓度标准曲线,找到ATP检测最低线为10-12mol/L,可以检测到H1299细胞最低值为100个。说明本实验配制的细胞ATP检测试剂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就碘化锂在有机合成中的新进展,如碘代反应、裂解反应、C-C键的形成、还原反应以及其它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扩散法,以乙二胺为核,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重复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PAMAM).讨论了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分析了产品的纯度.采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H NMR)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酶工程原理,通过组合自然界存在的酶促生化反应,提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只需要使用H2或电再生NADH驱动转化CO2为糖或淀粉,避开了人工光合磷酸化再生ATP难题,而且理论效率高.这种使用能源人工合成糖的方法,也是粮食生产工业化的一种潜在方法,如果将其与太阳能光伏技术或产氢技术结合,就可以实现人工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CO2转换为糖.  相似文献   

12.
以30份超甜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ADPG—PPase活性与糖份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ADPG—PPase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水溶性多糖、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关不显著。蔗糖含量与水溶性多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性多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为材料,对其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叶相比在盛花期之前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都高于叶,但在盛花期之后则叶的要高;花葶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花。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有所下降而后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可溶性糖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是植物生理学的常测指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可溶性糖的新方法—2-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并将该种方法与最为常用蒽酮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TBA法的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枣树组培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继代苗抗性不同的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总糖、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不同品种间叶片脯氨酸、可溶性总糖、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较抗旱的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出较高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变化表现出较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瘤化对烟草不同叶位叶片中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人工诱导结瘤烟草和未结瘤烟草不同叶位叶片中的总糖及可溶性糖、淀粉和粗纤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的含量都随叶位不同而并,前者高于后者,但下叶位叶片中的粗纤维含量例外。这种分布可能与叶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结瘤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可较好地表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落叶与常绿2种生活型园林树种的叶和枝中NSC(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以探讨不同生活型植物对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1)落叶和常绿树种叶的NSC含量差异明显,落叶树种的为15.71%,而常绿树种的达19.24%;(2)落叶和常绿树种叶和枝的NSC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叶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而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2种生活型树种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落叶树种的淀粉含量呈“∧”形变化,常绿树种的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落叶树种叶的可溶性糖和枝的淀粉含量季节波动更大;(3)落叶树种的叶可溶性糖与多年生枝的淀粉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1年生枝的关系不显著; 常绿树种叶可溶性糖与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多年生枝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落叶和常绿树种对亚热带气候存在不同的糖转移和转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生长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材料,研究了人为调控源库关系对砂仁产量和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减源和去花减库均使砂仁根、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果实产量降低;去笋减库使叶、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稍有升高,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人工授粉增库使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根的升高,砂仁产量显著提高;去果减库使砂仁产量显著降低.砂仁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正相关,根和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热带雨林环境中的砂仁植株光合源对砂仁产量的影响不大,库容是限制砂仁产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受NaCl胁迫时,甘薯块根愈伤组织积累大量Na~ 和Cl~-,其含量和Na~ /K~ 比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培养基NaCl浓度增加而提高,受KCl胁迫的组织,积累K~ 和Cl~-,Na~ /K~ 比值较低,两者均抑制Ca~(2 )的吸收.NaCl或KCl胁迫都促进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对脯氨酸的累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溶性糖的积累效应NaCl>KCl,而脯氨酸是KCl>NaCl.NaCl和KC胁迫均降低组织的渗透势,在相等渗透势的培养基中,组织的渗透势相近.NaCl抑制组织生长大于K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