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首先提出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的观点,接着阐述了鹤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最后介绍了鹤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四点有效途径,提出了打造和谐的鹤城区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宜春市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琏如  周以忠  周蓉 《科技信息》2009,(34):19-19,2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前提,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内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旅游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依托生态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事业,真正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河横已成为城市人放飞心情、归园田居的一方乐土.河横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他们的农业自身实现了历史的跨越,而且在于他们为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农村平原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审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采取切实的措施,整体推进,建设真正的符合环境正义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农村。就此,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审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以下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生态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整农村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丽英 《科技资讯》2010,(14):229-229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盛学金 《安徽科技》2007,(11):42-44
芜湖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苗木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琳  李有琴 《科技信息》2007,(16):318-319
县域经济发展对四川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本文阐述了在县域经济解决好五个问题基础上,提出四川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芜湖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苗木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农村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环保农村及生态农业为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物质和精神建设等。无论是哪一方面建设,都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将生态农业融入至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环保主义新农村。现从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通讯信息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阐述,把环保农村和生态农业作为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赵挺雄 《科技信息》2008,(33):239-240
农业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两型社会的建设又对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农村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农业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长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模式的初探,介绍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氏宗族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始迁萍乡,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宗族组织和优良的家风,清代成为萍乡的强宗大族,在萍乡传统社会时期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在清末有力地促进了萍乡社会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萍乡区域数字联盟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分析了各运行机制对区域数字联盟建设的影响,以期推进萍乡区域数字联盟资源的广泛共享及联盟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育新型农民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萍乡煤矿开启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随着萍乡煤矿的开发建设,落后闭塞的萍乡地区开始由传统乡邑向近代城镇转化。萍乡煤矿对萍乡城镇化影响表现在人口、交通、工商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推动了萍乡城镇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优化结构、增加投入、提高素质、形式多样等方面的现实发展问题,阐示出职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如何促进“三农”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胡锦涛“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及两者相互转化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农业合作思想。分析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旨在说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采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吸取过去农业合作工作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萍乡市以煤立市,因煤而兴,但到了上世纪末,煤炭资源开始枯竭,萍乡市也开始了转型之路。德国鲁尔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其在转型中重视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统一规划;以技术创新和规模化为手段改造煤钢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工业遗存为基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旅游;重视科技的应用和职业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鲁尔区的转型模式和经验,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市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目标中曾经使用过这一提法,但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进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综合的、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思想等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更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