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像机理以及在煤层气开采方面的应用,指出储层渗透率是反映煤层气运移规律的重要参数,它与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核磁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介绍了求解核磁共振渗透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进行实时、定量研究分析更为准确、可靠,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煤层气赋存和运移规律为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和技术途径,对现场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45 MHz的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应用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以乙酸、乙醇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为例,合成产物通过使用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可以立即进行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做到了波谱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将NMR仪器引入本科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NMR仪器的信心,减少了学生对NMR仪器的恐惧。  相似文献   

3.
刺梨汁中抗癌活性成分儿茶素分离与结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孔树脂、硅胶色谱等方法 ,从刺梨汁中提取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 ( ) -儿茶素 ,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 1H-核磁共振谱、13 C-核磁共振谱、1H- 1H cosy核磁共振谱和 HMQC核磁共振谱等波谱研究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图像伪影校正是当前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有效消除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伪影,提高医学图像质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anny的核磁共振图像伪影校正算法。首先对当前核磁共振图像伪影校正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Canny算法对伪影边缘进行检测和识别,并采用双边滤波代替高斯滤波消除核磁共振图像中的噪声、增强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伪影信息,采用Otsu法选定图像分割的最优阈值,最后采用B样条法校正异常投影数据,并采用仿真实验对算法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文算法有效抑制了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伪影,视觉效果和客观结果均要优于其它伪影校正算法,更加有利于核磁共振图像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5.
观测并分析了用射频线圈得到的核磁共振信号的特点,注意到两个连续核磁共振峰值高度不同,在磁场上升时的核磁共振峰大于磁场下降时的核磁共振峰.本文对用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控制的核磁共振法测量航空燃油含氢量中的软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快扫相关核磁共振谱测量可用理论函数法或参考信号法来实现。本文对理论函数法的快扫相关核磁共振作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并把该方法与参考信号的快扫相关核磁共振作了分析比较,其结果为快扫相关核磁共振谱测量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快扫相关核磁共振谱测量可用理论函数法或参考信号法来实现。本文对理论函数法的快扫相关核磁共振作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并把该方法与参考信号的快扫相关核磁共振作了分析比较,其结果为快扫相关核磁共振谱测量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鑫  哈达 《科技信息》2010,(22):390-391
利用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器,对选取的碎屑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弛豫测量,考察了现有的三种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的适用性。从实验所用的岩心数据分析来看,由三种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计算得到的核磁渗透率相差不大,但对低渗透储层的适用性较差,对中渗和高渗储层适用性较好。通过建立在实验室软件基础上的三系数回归方法得到的核磁渗透率计算精度较高,且有很好的相关系数,对所有储层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测井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测井方法,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和技术发展情况.核磁共振技术是核磁共振测井的基础,由于它涉及较深的微观理论,着重从量子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两个方面介绍核磁共振机理推导过程,并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明确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相似文献   

12.
孟庆彪  王传坤  潘弘 《科技信息》2009,(33):40-40,38
本文主要是介绍核磁共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结论以及瓦斯气体的实验结果,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核磁共振在煤矿中的应用方式,阐述核磁共振的监测信号与煤体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含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云 《科技信息》2010,(15):116-118
核磁共振是能够深入到物质内部而不破坏被测量对象的一种分析物质构造的现代技术,它通过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原子核的信息,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因而在科研和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显然很有必要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并且初步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科研及生活中的应用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这门新兴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实验的装置和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核磁共振实验中两个重要的问题,驰豫时间和磁场的均匀性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实验的装置和工作原理,并着重讨论核磁共振实验中两个重要的问题,驰豫时间和磁场的均匀性的估算。  相似文献   

16.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放大器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核磁共振找水仪的接收信号质量,结合核磁共振信号微弱、噪声干扰严重的特点,根据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路低噪声设计和传输线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传输线与前置放大器的匹配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噪声匹配方案,从噪声和干扰角度对放大器内各模块的级联顺序进行了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核磁共振找水仪的有效性,监测到的最小信号在470 nV左右。经过波形数据多次叠加,进一步提高了信噪比,整体仪器能检测核磁共振的最小信号为 50 nV。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磁共振是一项尖端技术,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技术进展情况,同时讨论了共振谱在化学领域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三维数字岩心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游走方法模拟了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探索了最大值法、峰值法、叠加法三种确定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思路。通过实验测得的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伪毛管压力曲线与岩心恒速压汞曲线进行刻度以及模拟高孔、高渗砂岩样品的核磁共振响应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岩心的表面弛豫率,进而对上述三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终提出了最大值法确定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新方法,为准确求取岩石孔隙半径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永久磁铁作为外场的核磁共振实验仪观察共振吸收信号和测量^1H、^19F的g因子时,如果仪器没有处于最佳状态,将找不到清晰的共振信号。如何对仪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技术处理,得到清晰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本文对几个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测量孔隙度通常偏小,这是因为储层岩石中含有顺磁物质和黏土.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相关因素对核磁共振测量孔隙度进行校准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信息增益的原则,通过数据挖掘找出与核磁孔隙度偏差相关的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参数,之后用常规方法测得的孔隙度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网络的算法和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将实测核磁孔隙度的相对误差从29.35%降低到11.37%.这一结果表明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核磁共振法测量孔隙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