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系统提出的。他指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炼: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也就是说,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提出过“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机关、社团、企事业单位等都在努力把自己创建成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各级各类的基础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项面向未来的修炼--评读《第五项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圣吉在力作《第五项修炼》(以下简称《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是由缺乏系统认识所形成的。首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一个未来的组织要有这样五种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对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而言,整合这五项修炼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以防止其互不相干或分裂而成为一体的理论和实务。那么为什么要“第五项修炼”呢?彼得·圣吉在第一部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学习型组织和一般决策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决策过程中的修炼方式 ,然后把决策的各个环节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进行对接 ,探讨了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决策过程优化问题。即 ,实现自我超越 ,确立决策目标 ;改善心智模式 ,拟定决策方案 ;进行团体学习 ,评估决策方案 ;建立共同愿景 ,选择决策方案 ;进行系统思考 ,实施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组织理论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斯特教授在系统动力学原理基础上提出,由他的学生彼得·圣吉博士完善的。在其著名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圣吉博士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一理论受到了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实践之中。“自我超越”是要将整个组织的学习意愿与能力建立在每个员工自主学习、自我超越的基础上,一个团队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应该成为人人无法遏止…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借鉴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方法,更新观念,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的统一,推进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构建学习型团队。  相似文献   

6.
要建立学习型的高校,必须首先构建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教学管理组织,创造出有利于教学管理队伍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组织环境,形成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合力和团队精神,才能成功实现学习型高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邓琳 《科技信息》2011,(26):58-58
在当今世界,知识是生存竞争最重要的武器,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靠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经成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一、关于学习型组织的阐述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这里,人们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张性的思维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释放出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在这里,人们可以不断学习与任何人在一起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可以从五个方面抓起:"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队学习"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  相似文献   

8.
刘伟  陈丽琴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144-144,148
以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和团队精神为基础,按照"5- P模型"中的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整体框架来设计构思,试图通过探讨构建与学习型团队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来塑造新的管理理念,以达到提高组织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习型组织发展为新型企业的一种组织管理技术,也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文章研究了学习型组织的现状,探讨了国内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种误区。在彼得.圣吉五项修炼思想指导下,文章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平 《科技信息》2007,(16):148
美国人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被译介到国内后,“学习型组织”成了热门话题,创建“学习型企业”成为许多企业争相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建设学习型企业?笔者试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温俊芹 《科技信息》2013,(7):22-22,26
"学习实验室"是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帮助学习并练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方法和工具。本文主要是基于笔者在多年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企业项目培训的经验基础上,深入体会和应用五项修炼的指导思想,构建基于云计算的适合高职学生的智能学习实验室。在学习实验室的领域里,将五项新技术正逐渐汇聚起来,使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在竞赛中起到越来越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淮汽车是我所见过的最接近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创始人,在考察江淮汽车集团之后如此评价。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五项修炼》及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凭借其低门槛、高境界的特点,再加上其内涵的东方哲学观,而迅速风靡整个中国企业界与学术界。如果说,90年代初诞生的另一企业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只是触动了已然成熟的大型企业,那么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则几乎成了中国所有类型企业共同的梦想!让员工学会用“心”做事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让员学会用“心”做事而不是用手做事,再严格的制度都做不到。而学习型组织不但可以让员工学会用“心”做事,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还可以创造出巨大利润。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是要讲行动,而不是理论。难能可贵的是,十多年来,江淮汽车没有把学习型组织当成招牌或一场运动,而是用不懈的实践与骄人的业绩,证明了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进入大学深造,原有高等教育内部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本视角,把大学看作是一个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其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组织。以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修炼的模式,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企业创新理论与方法,借鉴管理大师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方法,依据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管理需求,提出国有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途径的管理范式转变理论。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编辑组织与科技期刊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虹  张彤 《天津科技》2007,34(6):66-68
介绍学习型编辑组织的概念和功能,阐述学习型编辑组织与科技期刊发展的关系,指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建立学习型期刊编辑部,提出创建学习型编辑组织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实务》,迅即从美国辐射全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学习型组织的提法也由此成为流行话语。如果要寻找学习型组织最密集的行业,直销业是当之无愧的,团队和基于团队之上的系统都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系统之所以在直销业会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销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在典型的直销商业模式中,直销公司更多的是开发产品和设计制度,在通路上放手让经销商自我发展,不知不觉就形成“小公司,大经销商”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出现了,它承担起对经销商的培训,把数量巨大的经销商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发展前景遭遇挑战。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挑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信息获取来源及手段多样化、简便化使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或知识的唯一选择,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环境,图书馆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建立一个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首次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建设教学团队过程中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加强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必将促进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汤韵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9-190,19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金融类课程教学中现状,借鉴管理科学中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将课堂的学习转变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之设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施这种转变的四项策略,即创建学习型文化,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改进教学目标,建立师生的共同愿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建立团队学习模式;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图书馆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