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银行  费贤瑞  巩伟超 《科技信息》2011,(15):350-350,382
结合赵家寨煤矿建设期间的防治水实践,阐述了预测预报、新型物探设备对富水区底板注浆改造层位的确定等综合防治水技术在赵家寨煤矿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类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赵家寨煤矿建设期间及投产后的防治水实践,阐述了预测预报、新型物探设备对富水区底板注浆改造层位的确定、综合分析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等防治水技术在赵家寨煤矿滹沱背斜轴部合理的应用,确保背斜轴部首采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实践经验对类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南李庄铁矿防治水技术的现状,论述-20m马头门突水的发生、发展及封堵过程,提出了掘砌面预注浆、特殊岩层加倍预注浆、超前探水等防治水技术方法,并指出帷幕注浆是大水金属矿山防治水的发展方向,近矿体帷幕注浆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核桃峪矿井建设中立井穿过巨厚富水孔隙岩层时遇到的工程困难,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方面入手,通过选取不同的注浆材料,采取工作面超前密孔预注浆、壁后注浆、井壁及壁后截水等综合防治水措施,经过大量的工程试验实践,对深井施工防治水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深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近煤层灰岩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进而为水源判别等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图示法对比分析同一含水层在不同矿区的水化学类型以及离子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矿区的同一含水层的水化学类型有异同,如超化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裴沟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SO_4,赵家寨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Na-MgSO_4-HCO_3、Ca-Mg-Na-SO_4-HCO_3、Na-Ca-HCO_3-SO_4;不同矿区的同一含水层离子浓度有差异,如超化矿、赵家寨矿、李梁店矿L_(7-8)含水层地下水中Ca~(2+)、Mg~(2+)、SO_(42-)浓度和硬度平均值依次增加,赵家寨、超化和裴沟矿区内奥灰水中Na~+浓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罗运辉  杜成忠 《科技资讯》2011,(25):115-115
本文说明了煤矿井水灾的危害,就目前煤矿井水灾防治措施也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前景,明确了煤矿防治水措施的研究方向,主要探讨了对煤矿物探防水的研究以及注浆防水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块裂结构块体滑落破坏和碎裂结构散体漏冒破坏的注浆加固机理,并结合张集煤矿1413(3)工作面的地质及开采条件,提出了预防断层破碎带顶板垮落的超前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分析了注浆加固材料的力学性能、注浆加固工艺及加固参数。现场实践表明,超前深孔注浆技术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下工程施工中水害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矿山地下工程水害预测与防治方面的理论和现场试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岩体水 力学特性的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巷道临界突水距离的确定和突水预测方法,突水构造的超前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9.
注浆堵水是煤矿治水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在注浆工程中,需通过分析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相应的注浆参数,包括注浆的材料、压力、方式、注浆量和扩散半径。本文通过分析炭煤矿采九工作面的突水资料,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注浆参数。  相似文献   

10.
元军平 《科技信息》2008,(4):306-307
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煤矿182106工作面回采受陷落柱、底板承压含水层及断层出水威胁,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为防止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突水,梧桐庄矿实施了地面注浆封堵陷落柱,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断层导含水性探查并注浆加固等防治水工程,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带压开采条件下煤矿群水灾害综合治理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了底板"下三带"的高度,为防治底板突水提供定量数据;运用多维协同预测预报技术,使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采取多种疏放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主动疏放,同时对突水点及时应用注浆封堵技术,新密西区煤矿群水灾害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机制与帷幕注浆技术,以广西均昌隧道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段突水突泥灾害处治实践为例,对隧道突水水泥灾害特征、诱发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突发性强,演变速度快,次生灾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孕险环境因素有长条状谷地汇水负地形、水资源丰富、导水通道发育、岩层水稳定性差,而超前勘探工作不充分、注浆效果不到位及施工扰动是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岩体受地下水浸泡软化,岩层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被击穿,掌子面发生局部渗流失稳,形成突水通道,渗流转变为管道流,形成突泥通道,在静水压力和动水冲刷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演化发展成突水突泥灾害,同时引发地表塌陷、河流断流、池塘干涸等次生灾害;通过修正帷幕注浆参数,隧道注浆治理段开挖面整体稳定性显著增强,稳定渗流量减少53.78%~80.19%,对隧道堵水加固效果明显,能有效防治了突水突泥灾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工期,增大工程效益。研究成果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防治突水突泥灾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银行  张伟  肖新成 《科技信息》2013,(35):247-248
为了消除煤层底板承压水的威胁,结合新密煤田赵家寨煤矿底板含水层和隔水层情况,经过对底板水的有效疏放,基本解决了矿井的带压开采问题,解除了采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增强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矿山建设生产阶段,煤矿防治水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煤矿开采量不断增加,开采区域逐渐向地层深处发展,底层开采条件更加复杂,突水淹井问题时常发生,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影响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保证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煤矿产业更加快速的发展,必须重点研究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意义,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煤矿防治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节理发育,为维护破碎带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突水风险,常对其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淮南潘二煤矿F1断层为例,提出采用钻孔光纤及电法测试技术,对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根据巷道掘进速度,定期采集钻孔应变和电阻率数据,分析了应变及电阻率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场源变化特征与正常岩层区段具有明显差异性,表明注浆加固将有效改善破碎区段岩层物性。根据光缆应变分布及电阻率分布特征,结合巷道围岩地质属性,认为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后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断层活化变形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帷幕注浆堵水工程的漏水隐患区及注浆效果评价一直是煤矿水害防治中的热点问题,受工区复杂地质环境所限,常规物探方法如直流电法、二维地震勘探、高密度法等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大定源瞬变电磁法由于勘探深度大、对低阻异常反映灵敏等优势逐步成为煤矿帷幕注浆应用效果检测的主要手段。采用该方法对丰纪果园煤矿帷幕注浆效果进行检测勘察,利用已有地质和钻孔资料获取的校正系数对转换数据中深度进行区域拟合校正,并采用瞬变电磁法一维反演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能够圈定帷幕注浆堵水墙中过水通道的空间位置和影响范围,其正确性得到后期钻孔资料验证。表明大定源瞬变电磁法能够适用于煤矿地区的复杂地质环境,并在帷幕注浆效果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水害防治中电磁勘探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石场湾煤矿4205工作面为极浅埋含水沙层工作面,有发生溃水溃沙灾害的危险性,通过理论分析发生溃水溃沙的机理,采取了疏、排水、"中部超前推进,两端滞后开采"和留顶煤开采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溃水溃沙防治的效果,保证了4205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8.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由断层角砾岩、破裂岩、断层泥组成,断层内富含高压水,超前探孔单孔最大涌水量1 800 m3/h,水压力2.5 MPa。针对F11高压富水断层,前期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施工原则,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注浆工程量大、进度慢。为及早攻克F11高压富水断层,建设单位多次邀请院士、专家现场踏勘、研讨,提出“注浆加固、分水降压、快挖快封、加强监测、综合治理”施工技术方案,将全断面帷幕注浆调整为外堵内固注浆。对于高压富水断层,通常的设计是加固圈厚一些、加固体强一些,而外堵内固注浆是将隧道周边岩体、水量及水压力分布假定为不均匀性,从而通过超前探孔锁定弱水区和强水区,针对弱水区采取基本注浆,对强水区采取加强注浆,注浆机理为“封堵裂隙、减少水量;固结围岩、改良地层。”注浆时,先通过区域定位孔进行无约束注浆堵水,从而使地层中水量得到有效控制,然后按“合理步距、封堵水流,由外到内、环环相扣,间隔跳孔、锁定水源,增加补孔、区域加强”的注浆理念进行注浆施工。通过现场实践,外堵内固注浆能达到注浆堵水和加固效果。外堵内固注浆与全断面帷幕注浆相比,注浆孔数量和注浆量减少50 %,在水量大时,注浆进度提高80 %,一般情况下提高50 %以上,因此,外堵内固注浆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凯  侯世宁  李飞  朱英丽  高俊 《科技信息》2010,(25):332-332,317
永夏矿区开采主采煤层二2煤时均受到底板太原组灰岩水的严重威胁,采用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煤层底板突水,其技术关键是对底板含水位置准确探测。利用井下瞬变电磁技术探测煤层底板的赋水性特征,确定注浆改造重点区域,并检验注浆改造效果,并可以进行巷道超前探测,预防突水事故,在永夏矿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源为"四含"的顶板水是祁东煤矿7130工作面安全生产的最大危险源。煤矿开采会形成顶板岩层破裂带,其电性会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监测电阻、激励电流和自然电位的的变化,发现其与顶板出水水量和老塘水涌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祁东煤矿地电场监测试验表明,顶板水害是可以超前预测的,其中自然电位的超前预警量最高达25天,最低为5天,激励电流的超前预警量最高达26天,最低为2天。这种预测方法对其他受顶板水害威胁的煤矿预防顶板水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