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耸建(构)筑物倒塌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耸建(构)筑物倒塌触地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高耸建(构)筑物倒塌触地的运动方程和落地的冲击速度.讨论构筑物倒塌触地时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并详细揭示其倒塌冲击地面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和评判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和建(构)筑物可靠性分析评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判系统,实现了既有建(构)筑物可靠性的日常管理及远程分析、诊断与管理.并通过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定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评判过程和步骤,验证了评判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建(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技术。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对建(构)筑物的整体平移,能够使有价值的建(构)筑物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减少重建所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根据楼房整体平移工程,按工序简单地介绍其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4.
雷击发生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力,电效应(电磁感应、雷电波入侵)、是造成建(构)筑物及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如果建筑物及电子设备不采取防雷措施,就会遭到雷击而损坏甚至威胁到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5.
破坏性地震是指震级大于5级、裂度大于7度,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局部损毁的地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建(构)筑物倒(坍)塌人员被困实际,从应急救援的角度,梳理分析了破坏性地震人员被困类型和伤害特点,归纳得出了地震应急救援训练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静  卢扣  管莉莉 《科技资讯》2015,13(1):212-213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型和高层建(构)筑越来越普遍,建(构)筑物的安全建设与运行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顺利施工和施工后的安全运营,必须对建(构)筑物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变形监测,该文研究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统计预报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别探讨了基于地下水位变化、地面荷载及其他影响因子变化的统计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分别通过单一统计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土地面积的减少,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从涌而生。为了保证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对建(构)筑物进行有效的沉降观测及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从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观测时间、地点;遵循原则;施测要求;成果整理及要求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妥平 《山西科技》2013,28(2):51-53
针对发电厂建(构)筑物基础荷载大、变形要求严格等特点,结合发电厂中主要构筑物锅炉基础地基处理中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的应用,指出CFG桩复合地基具有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在软土地区发电厂建(构)筑物基础地基处理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阳矿务局沈南矿区林盛煤矿、红菱煤矿岩移观测资料的分析 ,对林盛、红菱煤矿提出新的建 (构 )筑物煤柱留设参数和岩层移动参数 ,这样可缩小建 (构 )筑物永久煤柱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特别是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浅谈了沉降观测技术实际应用方面的管窥之见,最后提出了对于高层建(构)筑物施工中沉降观测方面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县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图纸审核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完善县级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尽量减少建(构)筑物在施工初期留下防雷安全隐患,确保建(构)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为社会增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巨厚岩层运动诱发井下冲击和造成地面建(构)筑物震动损害,以山东某巨厚岩层矿井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等手段,探讨兼顾地面建(构)筑物减震和井下防冲的关键工作面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孤岛工作面两侧的采动程度不同,非充分采动区上覆高位悬顶巨厚砾岩及其底部孤岛煤岩柱形成不对称"Γ"型覆岩空间结构;巨厚岩层开采条件下存在一个关键工作面,以工作面整体稳定性和矿震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震动损害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可确定关键工作面及其防冲-减震开采优化方法;在开采设计中采用上述方法可最终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般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着重阐述了核电站建(构)筑物的变形与监控,并结合实际事例阐明变形与监控在核电站建(构)筑物施工及使用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变形观测的重要内容,为今后解决核电站建(构)筑物变形观测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周围建(构)筑物密集区实施砂岩地基爆破处理过程中,接近于重要或关键的建(构)筑物时,采用松动爆破。同时,通过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严格控制单孔深度、装药量、装药结构,爆区边线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及事故预防准备,控制了爆破震动强度和飞石危害,使爆破区周围的建(构)筑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海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繁琐,存储成果单一(纸质)、自动化程度低、全要素展示不完备等问题,文中主要探讨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算法模型、数据库建设与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文档、图像、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管理,绘制出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随时间变化折线图,对建(构)筑物的变形进行二维可视化,绘制点位分布图、沉降等值线图等.利用获取的原始监测数据对各个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输出各种变形监测数据报表.实现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的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热电厂主要建(构)筑物常建在煤矿采空区围护带上方。文章对其地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论证,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中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沈阳矿务局沈南矿区林盛煤矿、红菱煤矿岩移观测资料的分析,对林盛、红菱煤矿提出新的建(构)筑物煤柱留设参数和岩层移动能数,这样可缩小建(构)筑物永久煤柱,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