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50-52,54
该项目研究是针对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难以对水质进行有效调控和养殖鱼虾抗病力低下这一痼疾,研制和开发微生态制剂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微生物工程菌的应用,为无公害渔业系统和适于健康养殖结构模式,以及实现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水产养殖数字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水产弱国,水产养殖业主要沿用消耗大量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方式。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集约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精细投喂和鱼病预警与诊治系统,实现对水产养殖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及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针对安徽水产转型发展期,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缺乏,无标准可循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名优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养殖实践,起草、制定、发布标准,使名优水产品养殖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的监测与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病是危害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近年来一直严重危害养殖生产。2008、2009年,我们在武鸣等20个县实施“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的监测与防治”项目,通过采取科学设点监测,创新性地广泛开展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同步实时对点诊疗服务和耐药性调查,初步掌握了危害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病原菌和各区域、各品种、各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建立了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及其病原体耐药性资料库,服务养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质量安全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渔业和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水产养殖领域的质量认证在近几年逐步兴起,并且迅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产品认证的特点,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4,(14):60-61
陆基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即通过控制养殖环境,使养殖对象在最佳的水温、水质、溶氧、饲料等条件下安全、健康地生长.与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相比,其养殖密度高,养殖周期短,饮料系数低,并且具有节水、环保、高效、不受环境和生产场所因素的影响等诸多优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63-63
一、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系统 国家863计划“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课题以北京水产养殖业为背景研制开发,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COM组件技术、ASP技术、Windows DNA技术对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含特种水产品)、淡水虾养殖专家系统、河蟹养殖专家系统、水产养殖信息系统、远程专家咨询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了池塘水质评价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南美白对虾全过程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基于呼叫中心的鱼病咨询系统、基于PDA的移动式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和机顶盒水产养殖信息推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我国北方刺参池塘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养殖环境导致的病害频发,严重制约着该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拟以刺参养殖池塘作为实施平台,整合与集成目前应用于养殖池塘环境调控的成熟技术,改善池塘水质,改良池塘底质,降低刺参发病率,减少池塘污物排放,形成系统的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模式。该技术是对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调控和改善,尽可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深海网箱养殖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海水养殖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经常发生的突发性海洋污染(赤潮)和气候剧变,使养殖环境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大量鱼类死亡。因此,养殖户急需有一种适合于渔业生产环境的无线远程监测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到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通信系统。设备采用各种数字传感器采集海洋环境数据和监测鱼群状况,先由各个网箱建立自组网络,再通过GPRS远程传输,并利用GPS技术对网箱进行定位,有利于对网箱的监测和灾害防范。项目已经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件(ZL200920138545.3;ZL201120382456).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F0002-F0002
依托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高淳县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选择4个河蟹养殖池塘、1条尾水排放河道及1个生态净化塘构建河蟹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优化河蟹养殖模式和减少河蟹养殖污染排放,切实构建河蟹节水生态高效综合养殖模式,提高固城湖螃蟹的知名度,8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周刚主任领队,项目实施小组组长曾庆飞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12.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其体型体色优美,最早是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俗称“花老虎”;而后,因其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被作为食用鱼进行推广养殖。但由于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过小且大小不均等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淡水石斑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亲鱼强化培育、水泥池育苗技术、鱼苗雄性化诱导技术、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0-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是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半滑舌鳎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海水养殖种苗培育技术标准的平台技术"、"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性别控制及全雌苗种制种技术研究"、"海水鱼虾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滑舌鳎种质资源及分子标记"等的支持下完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规划系统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分析方法,结合国内目前科研软硬件条件进行集成创新,形成的支撑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机构开展渔业产业规划、渔业养殖布局规划的一项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完整的规划方法体系,基于GIS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一套简单实用的渔业规划软件,系统技术和应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池塘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主体,然而,干百年来我国池塘养殖却一直采用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养殖工艺简单、水资源和物质能量不能被有效利用,而且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0-50
该成果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成果总结出较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存在着血吸虫病和水体富营养化两大问题。本项目采用水面潮湿地带利用油茶子饼和油茶子饼十碳酸氢铵等复配药物杀灭钉螺,水下利用养殖水产经济动物摄食钉螺和摄食水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种生态经济模式可以高效净化养殖水体中疫源和污水,从而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缓解了水体富营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7-67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繁育系统是我所在吸收国外先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并与我国的传统鱼类繁育工艺相结合,进行技术集成再创新而取得的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创新研发的新型鱼类繁育设施、养殖水处理系统、养殖水质自动监控系统、鱼类循环水繁育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和装备. 该成果具有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其系统运行基本不受区域气候和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各生产性示范点可提高单位水体和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和减排的效果,并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侵袭,提高孵化率和出苗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多批次繁育,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养殖法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产业普遍还处于粗放型养殖状态,生态意识淡薄,追求短期效益;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进行生态养殖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