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下颌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病人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46例外伤性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ASA:Ⅱ-Ⅲ级,年龄14~56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13例选局麻+神经安定麻醉完成手术(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神经安定药为氟芬合剂;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B组11例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从气管切开处放入气管导管,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并保持自主呼吸,术毕换气管导管为气管套管回病房.C组22例均为清醒鼻腔插管,插管前先准备鼻腔及气管,用麻黄素30mg+2%丁卡因3ml分次点滴相对较通畅的一侧鼻腔,行环甲膜穿刺后用2%利多卡因2ml注入气管,5min后重复一次.10min后即可行鼻腔清醒盲探插管.插管成功后仍然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维持麻醉.待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万可松维持肌松并控制呼吸.结果:A组镇痛不完全;B组术中镇痛完全;C组术中镇痛镇静完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即可从鼻腔拔出气管导管,回病房后无需特殊护理.结论:对于外伤性粉碎性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术中采用鼻腔清醒盲探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较为安全有效,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姜波  薛虹  兀效儒 《甘肃科技》2007,23(2):192-192,43
目的:观察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利用气管套囊充气对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诱导法保留自主呼吸,将气管导管经鼻腔插入,A组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顺气流进入声门后将套囊内气体抽出进入气管内.B组不利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调整头部位置,顺气流进入气管内。结果:利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78%,不利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37%。结论:利用导管套囊充气用于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1一般资料 患者1,男,62岁,54kg,食道中段癌行食道癌切除术.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安定10mg,氟哌啶4 mg,芬太尼0.1 mg,异丙酚2 mg/kg,司可林1.5 mg/kg,快诱导气管插管后,以1%普鲁卡因500 mL内含哌替啶200 mg、司可林300 mg维持麻醉.术毕20 min因病人意识及自主呼吸未恢复而静注纳洛酮0.4 mg,2 min后病人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8~10 mL/kg,充分吸痰后拔管.10 min后病人意识消失,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20 min后病人清醒,呼吸满意.拔管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2006年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 丙泊酚 安定 司可林诱导,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吸入氨氟醚,间断给仙林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病人拔管后即刻、1h、3h、24h的意识状态、认识功能、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所有病人诱导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瑞芬太尼组麻醉恢复苏醒快、舒适,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都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喉罩通气道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内辅助芬氟复合剂组(A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C组)。比较三组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均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内脏牵拉反应较重(P〈0.05);B组气管内插管时循环参数波动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C组多(P〈0.05);C组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病人较舒适(P〈0.05)。结论: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具有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发挥硬膜外麻醉优点,有效的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和电刺激组(H组,n=40),H组患者予持续经皮穴位电刺激,从术前30 min直至术毕30 min。两组患者均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一氧化二氮维持麻醉。围术期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并依次评估拔管即时、拔管后5、10、15、30 min各时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H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H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与H组相比,C组患者拔管即时MAP、HR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7.
经兔口腔气管插管导管型号和置入深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兔口腔气管插管应用气管导管的型号和置入深度。方法  5 0只体重 1 8— 3 5kg兔按体重分为4组 :A组 :1 8— 2 2kg ;B组 :2 2— 2 4kg ;C组 :2 4— 3 0kg;D组 :3 0— 3 5kg。麻醉后 ,经兔口腔盲探插入气管导管 ,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通过监测呼吸道压力 (PAW)、胸廓起伏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粗细及置入深度是否合理。术后解剖兔呼吸道 ,测量其长度和气管内径。结果 A、B、C、D组置入气管导管型号分别为 3 0、3 0或3 5、3 5、4 0 ;深度分别为 11— 12cm、12cm、13cm、13— 14cm。结论 对体重 1 8— 3.5kg的兔行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型号约为 :(体重kg - 2 2 ) +3;置入深度约为 12 5cm± 1 5c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选28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按术前是否用可乐定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麻醉气体浓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可乐定组既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大幅度的波动,又显著减少安氟醚的用量,降低药物毒性。作者认为可乐定术前90分钟口服作为麻醉前用药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戊乙奎醚组及阿托品组(均为n=2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推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lmg/kg,比较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气管插管时(T2)和术毕(T3)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麻醉诱导前、术中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数量差异情况。结果:T1和T2时相,阿托品组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P〈0.05),且明显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但术毕拔管时阿托品组患者的腺体分泌物明显大于戊乙奎醚组(P〈0.05)。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戊乙奎醚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患者的腺体分泌抑制效果更佳,且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Ⅱ型Ⅱ期-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全麻控制性降压组(B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为ASAⅠ-Ⅱ级,控制性降压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以硝普钠1ug/(kg.min)微量泵泵入及1.5~2%异氟醚持续吸入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单用硝普钠降压的副作用,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Ⅱ型Ⅱ期-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全麻控制性降压组(B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为ASAⅠ-Ⅱ级,控制性降压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以硝普钠1ug/(kg.min)微量泵泵入及1.5~2%异氟醚持续吸入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单用硝普钠降压的副作用,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宏 《科技信息》2008,(6):309-309
目的:总结利多卡因用于宫腔表面麻醉加宫颈局部浸润麻醉后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孕9周以内、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80例,按本人意愿分为局麻组和对照组各40例。局麻组: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4ml。稀释后用双腔管注入宫腔,保留20min后取出,再抽取0.5%盐酸利多卡因8ml,分别注入宫颈内口水平3点、6点、9点、12点各2ml.按压5min后施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局麻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麻组在镇痛效果、宫口松驰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宫腔表面麻醉加宫颈浸润麻醉后施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明显,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与管理办法。61例均在常温备体外循环下进行,搭桥总数150支,术中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维持基本平衡,术毕均回CCU,平均3-4小时清醒,5-6小时拔除气管导管,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麻醉死亡。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七氟醚及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持续的效果、副作用、苏醒质量和安全性。对40例的小儿在实施短小手术时,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使用七氟醚和异丙酚进行麻醉,并连续观察手术后早期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术间眼心反射、术后出苏醒室的时间。两组的麻醉方法在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后躁动和眼心反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七氟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七氟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氟醚全凭诱导麻醉下更快捷有效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 将40 只大鼠随机分成经口可视喉镜组和经颈透照直视组两组,比较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经口可视喉镜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优于经颈透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制器材的经口可视喉镜插管法优于经颈透照直视组插管法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通过对上腹部手术病人采用术前、术后连续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手术切皮前经静脉和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药:术毕由切口直接灌注局麻药等多途径给药方法进行疼痛治疗的研究表明,多途径给药镇痛术不仅镇痛效果优良,无明显副作用,而且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改善糖代谢紊乱,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一种不经鼻腔或气管切开造口又不影响手术中咬合关系对位的全麻插管方法.方法:经下颌下切口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应用9例并随访3-18个月.结果:该方法手术麻醉安全简便,不影响术中咬合关系对位,术后疤痕少,患者满意.结论:经下颌下切口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适应症广,手术麻醉安全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李菁  路贵忠  李正平 《甘肃科技》2009,25(1):139-140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在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用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27例行颌间牵引2周。结果:单发性骨折,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愈合无差异,多发性骨折有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进行颌间牵引,此法比单纯使用坚固内固定术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