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提高B超对药物流产检查特征的认识.方法:对420例使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患者行B超检查,分别对完全流产374例、不完全流产43例、流产失败3例作出分析、诊断.结果:根据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孕囊存在于宫内的大小及有无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为其特征.结论:B超简便易行无创伤,对使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患者可直观显示服药前孕囊着床情况,服药后孕囊流产现象,更好地指导临床妇科医师处理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药物流产是一种较人流手术更为完全、高效、简便的流产方法。目前米非司酮被公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终止早孕药物,它能占据体内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孕激素受体,而无孕激素的作用,与米索前列醇联用大大地增加了完全流产率。我院于1993年6月引进此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现将200例临床观察资料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以平素月经规则,停经在49天内,经妇科检查,尿HCG测定阳性,B超检查宫内孕,孕囊2.0~3.0cm,肝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为选择对象。二.用药和观察方法药物:采用浙…  相似文献   

3.
药物流产作为一种非手术节育方法,使多数要求终止早孕的妇女乐于接受,并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对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期间停经7周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醇终止妊娠的105人进行服药前后的B超监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630例停经<90d的健康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情况,结果显示:完全1Q流产率93.02%,无急性阴道大出血需输血,补液者;流产效果与孕龄未产,经产无关(p>0.05).证实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是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轻的好方法.据阴道出血情况予清宫、催产素、抗菌素等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确切,但流产后阴道长期流血是其主要缺点。笔者对24例药物完全流产后阴道少量长期出血的患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确切,但流产后阴道长期流血是其主要缺点.笔者对24例药物完全流产后阴道少量长期出血的患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光炜 《今日科技》1997,(11):38-38
我院近2年来对210例早孕妇女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完全流产率达93.6%,而且表明妊娠天数越短,流产率越高,不显示初孕妇的完全流产率94%、多孕妇的完全流产率88%.此两种药物的副作用轻,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是目前药物流产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内的早孕成功率已达95%以上。流产成功率及阴道流血的多少与妊娠时间密切相关,用药越早,出血越少,完全流产率越高。所以,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材料和方法一、对象选择:从1995年2月至12月,选择80例妊娠49天以内的健康早孕妇女(血、尿、白带常规、肝功、心电均正常),无使用米非司酮及来索前列醇禁忌症,年龄不超过35周岁,月经周期基本规律,妊娠天数与子宫大小基本相符,尿妊娠试验或血HCG,B超等方法确诊为早孕的妇女。二、用药方法: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均由浙江仙居制…  相似文献   

9.
李香 《甘肃科技》2016,(7):107-108
探索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6~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选取白银市白银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站168例孕6~8周要求自愿选用药物流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终止妊娠的妇女,对其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护理、随访总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高,适合于对手术有惧怕心理者及人工流产的高危对象,损伤较小,在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精心做好护理各项工作,并做好用药后的随访工作,可提高用药的质量,增加完全流产率,是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流产方法,在临床中应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0.
对120例确诊为孕7周内的健康妇女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结果显示完全流产率87%,不全流产率10%。阴道出血量与孕周、绒毛球大小及出血时间密切相关,用药越早,出血越少,效果越好。提示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使用方便,安全高效,副反应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超对药物流产的监护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服药前后均用B超检查,以确诊和判断药物流产效果.结果经B超检查的协助诊断符合率达98.7%,误诊率仅为0.13%.结论 B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护手段,应用B超对药物流产的监护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通过其对子宫内膜及脱膜靶细胞的孕激素受体的结合,阻止了体内孕酮对子宫内膜或脱膜的作用,所以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我院选择自愿要求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50例,停经49天以内,血CHG检查阳性,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米非司酮25mg/片,每天早上口服2片,晚上口服1片,连服2天,第3天晨来院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留院观察6小时。结果:完全流产130例(86.6%),不全流产10例(6.6%),失败10例(6.6%),阴道大出血行清宫术3例,本药使用方便安全,副反应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产米非司酮配伍PG05与配伍米索前列醇各60例序贯用药,对120例早孕妇女进行终止妊娠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终止早孕方法,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0%及87%,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配伍米索前列醇更具有口服使用方便,副反应小,价格低廉,不需低温保存,容易推广之优点.但仍有需清宫止血的病例,此为药流之不足,今后应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436例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周〉7周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高于孕周≤7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孕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高于初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囊直径≥2cm者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高于孕囊直径〈2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倾后屈位置子宫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高于前倾水平位置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率与孕周、孕次、孕囊大小、子宫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洪飞 《科技资讯》2014,12(19):204-205
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终止早孕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应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添加新生化颗粒后,药物的治疗效果。通过对194例早孕妇女在要求终止早孕的应用研究,得出添加了新生化颗粒后,米非司酮以及米索前列醇的药物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并在终止妊娠的过程中降低出血量,减少清宫率。方式是将上述案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97例,对照组97例,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而实验组则加服新生化颗粒。对两组实验组的完全流产率结果进行对照,实验组为70%,而对照组则仅仅的达到40%。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出血量上实验组平均出血量为120 ml,而对照组的出血量则达到了168 ml。  相似文献   

16.
目前,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抗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蜕膜脱落不全,存在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的缺点,并影响完全流产率,为此,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丙酸睾丸酮肌注抗早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我院1997年1月~12月,停经≤49天,经B超证实为与停经月份相符的宫内妊娠,年龄在20~40岁,无药流禁忌症,自愿要求药物流产者120名,随机分成2组,各60名,经统计学验证其年龄、孕产次、孕周等无显著差异。2.药物及方法;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均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是一类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药物,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早孕的终止。发展米非司酮能抑制人滋养层瘤细胞(JAR)的生长。药物处理使细胞形态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被处理细胞的DNA经琼脂糖民泳呈凋亡细胞特有的云梯状条带。原位凋亡检测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存在,临床样品分析证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人绒毛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说明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机制除了对子宫蜕膜的作用外,还可能与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效果观察,证明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县无痛苦的终止早孕方法。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醇素是当今最有效的抗早孕药物,广泛应用临床,效果肯定。我院自2001年开始采用药物流产终止孕10—16周妊娠156例,现对其临床效果、副应及其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选择对象156例病例选自2001年7月—2005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w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85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终止8—16w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成功率为96.76%,无一例出现失血性休克或子宫破裂。结论:在严密观察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作为终止8—16w妊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