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未来海量移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加快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网络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已经逐渐明确了5G的愿景和需求,如何将现有技术和多种潜在的新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5G网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发展重点.面向未来5G的技术发展,介绍5G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终端用户对5G的相关需求;然后,重点阐述5G在无线网络方面具有发展前景的10大关键技术,包括: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网络、D2D (device-to-device)通信、M2M (machine-to-machine)通信、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内容分发网络、移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情景感知技术.给出了每种技术的基本概念或原理,以及应用到5G网络时潜在的研究问题.最后概述了5G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代模拟无线网络、第二代GSM通信网络、第三代3G通信网络到目前商用的4G LTE通信网络,直至正在研究的5G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从GSM 的TCH9.6Kbps、GPRS的171Kbps、WCDMA及TDSCDMA的384Kbps、HSDPA的14.4Mbps到目前LTE的下行100Mbps,数据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4):477-480
第四代移动网络(4G)系统致力于无缝融合不同无线通信技术并支撑高速率通信环境.伴随社会多媒体业务和通讯数据业务的发展,4G网络广泛应用到了移动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移动数据等各个方面.随着4G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目前所有的无线相关安全技术,无论是从传统无线局域网的接入安全到802.1X身份认证,还是从全球移动通信到4G网络安全发展,身份认证技术是整个安全体系的重要防线,一直是业内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能够解决网络实体之间身份认证高效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可移动性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在椭圆曲线对数难解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于4G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算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消费者对于高速的通信网络需求也不断提升。在4G商用成功化的大背景下,通信技术研究领域转向对5G使用功能、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改革,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使用者更加注重通信网络的时效性、稳定性,基于此类需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给通信领域技术带来较大的创新与变革,5G通信技术横空出世,并经历了长时间的研发阶段,在应用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地提升通信网络的使用效率。该文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重点阐述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及关键性技术,供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在大家在购买新手机时,都要求有3G功能,却没有几个人知道,3G到底是什么呢?3G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3G的名词解释及对3G的简单介绍使大家对于3G有初步的了解.随着国内3G脚步的日益临近,人们对如何结合中国通信网络现状,务实3G网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建设3G网络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慧敏 《科技信息》2010,(25):I0116-I0116,I0211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设备的发展,3G网络已经逐步开始使用,人们在享受3G网络所体统的多种信息服务的同时,网络的安全性也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3G通信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利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组织、开发、利用及管理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高速信息网络都将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渠道.因此,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构成、分布及组织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高速信息网络及其信息资源构成高速信息网络即“全球信息基础结构”(CII:GI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它由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上层建筑”构成.前者指专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联通已全面实现京沪高铁通信网络的无缝深度覆盖,用户可在高铁享受到不间断地全程通信服务。中国联通已针对京沪高铁进行了专项2G和3G网络优化部署工作,共涉及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的7个省分公司,由华为、爱立信、中兴三个设备厂家来进行专项优化,有效解决了300km/h高速下的信号切换和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硬件、软件、组网应用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了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具有一款多端口多模组的融合网关,并采用多模融合、抗干扰等技术,实现了5G网络与电力无线专网以及其他网络的兼容,可依据无线信道质量选择无线网络,支持动态路由,能够为电力数据回传提供可靠高速的无线传输通道,满足了应急救援指挥行动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三网融合"大背景逐渐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第四代通信技术(4G技术)也正以快速的步伐跨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取代3G通信技术在通讯市场的地位.通过对4G通信技术的概念、关键技术、运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4G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电视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硬件、软件、组网应用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了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具有一款多端口多模组的融合网关,并采用多模融合、抗干扰等技术,实现了5G网络与电力无线专网以及其他网络的兼容,可依据无线信道质量选择无线网络,支持动态路由,能够为电力数据回传提供可靠高速的无线传输通道,满足了应急救援指挥行动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业务的推广,IPv6网络通信协议在3G网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分析3G网络的安全目标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后,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通信模型.该模型采用中心协调控制策略,IPv6通过标准化IPSec协议,能最大限度的为网络用户在网络层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3G业务的推广,IPv6网络通信协议在3G网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分析3G网络的安全目标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后,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通信模型.该模型采用中心协调控制策略,IPv6通过标准化IPSec协议,能最大限度的为网络用户在网络层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通信技术作为一全新的技术形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网络速度以及数据传输力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视频清晰度也得到显著的加强.同时,由于通信技术与新媒体的完美融合,成功地实现了网络终端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传播载体的完美结合,促使网络全球化的发展规模得到了进一步加大.基于此,本论述针对4G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后期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等多种学科.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极力研究和探求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蕙  潘磊津 《广东科技》2011,20(18):48-49
进入4G时代,移动网络向着高速率、全IP方向发展,承载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对移动网络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回顾1G系统到4G安全措施的演进,观察系统是从哪些地方一步一步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得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一代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快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1年在巴塞罗纳举办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对4G的注解,让人们初步知晓了下一代通信技术代表的发展前景.然而,近期如火如荼的4G风潮着实让人有点眼花缭乱,对于中国通信市场来说,我们需要平心气和地迎接4G时代的到来,在那之前,我们更需要认清一些关于4G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以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正发生着密切的结合,人们对通信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近年来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5G网络,更加迫切地反映了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快捷网络的需要。D2D通信技术成为了5G网络发展的关键,它改变了之前蜂窝网络对频谱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便捷了通信用户之间的联系,减轻了基站的负担,促进无线网络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正回顾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出现之初,它已经历了四代变革。从1G时代的仅限通话到4G时代的网络普及,网速也从最初的几Kb到了4G时代的100Mbps,每一次变革都刷新着人们的生活。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是一次新的变革。可以说,从1G到4G带来的只是网速的步步高升,而5G,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智能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人们随时随地希望能够以较高的带宽连接到互联网.但当人们在行驶的车辆中时,却只能通过2G/3G连接到网络,并且这些连接能够提供的带宽非常有限,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在车辆中也可提供较大带宽的网络连接.车载网络技术使智能交通通信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智能交通中的车载网络节点和路边基础设施构成的自组织网络可以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边无线接入点之间的相互通信.本文研究的就是基于上述情况下一种新型的基于停放车辆的互联网接入系统.这个系统保证了移动车辆在最小的带宽存在下,短时间与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它能够以某个停放车辆作为中继发散网络的接入点,充当网络的前沿基站.在信息获取到后通过其本身固定的与室内接入的连接,将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当车到达下一个可接入点时,返回之前提交休息的应答.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未来的移动车辆的全网络覆盖与交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