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预应力结构设计使用寿命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和普通的耐久性有相似之处,但更有其独特性,文中阐述了预应力结构中力筋应力腐蚀断裂牧场生,分析了预应力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不同之处,然后在碳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碳化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碳化作用环境下的预应力结构设计使用寿命模型。  相似文献   

2.
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进行了碳化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研究,阐述了在应力和碳化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破损机理及规律.试件为无应力、弯曲受拉和直接受压的应力状态,采用加速碳化的试验方案.分别引进kws和χσ反映碳化深度与混凝土质量、强度和应力水平的关系,建立了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拉、压应力分别加快和减缓了混凝土的碳化速率,且应力越大;碳化速率的改变越大;χσ可以反映碳化速率的变化趋势.施加预应力能够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展、消除或限制裂缝的宽度,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裂缝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状态试件 (共两组 ,每组 1 0个工况 )在碳化、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状态试件的制作及试验方法 ;探讨了裂缝对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机理及成因 ;着重研究了不同水灰比、不同裂缝宽度、不同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裂缝状态试件的耐久性影响程度及规律 ,所得结论对预应力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建立了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的加速试验方法,并采用10倍水溶解钢筋周围混凝土粉末的方法制取混凝土孔溶液,研究了在氯离子侵蚀和碳化共同作用下使钢筋锈蚀的游离氯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含量的变化。并对不同水胶比的普通混凝土与掺工业废渣混凝土损伤失效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Cl-]和[OH-]浓度的钢筋锈蚀临界状态方程,研究结果对海洋大气环境下盐雾和碳化共同作用的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预测和耐久性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宏瑞 《甘肃科技》2001,17(6):21-21
本文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状态下力筋腐蚀的机理,阐述了裂缝及其宽度与力筋腐蚀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般环境条件下预应力筋腐蚀的经时模型,可供耐久性设计参考。 1 裂缝状态下预应力筋蚀的机理 与钢混凝土结构一样,由于初始混凝土的高碱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力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使其处于钝化状态。但随着环境介质的侵入,钝化膜逐渐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腐蚀的发生。在一般环境条件下,预应力筋的腐蚀通常由两种作用引起:一种是碳化作用,即中性化作用。它降低了混凝土孔隙液中的碱度,当碳化深度到达力筋表面时将…  相似文献   

6.
为预测某在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碳化耐久性,需确定适合本地区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结合2座有一定环境和地域代表性的在役混凝土桥梁的碳化深度实测数据,探讨常用的6个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在本地区的适用性,然后利用所确定的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对某在建大跨径双薄壁高墩曲线连续刚构桥的钢筋混凝土承台和主墩的混凝土碳化耐久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作为主要参数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与在役桥梁碳化深度实测数据较吻合,推荐采用该模型进行本地区混凝土桥梁构件碳化耐久性分析;所分析的在建桥梁的钢筋混凝土承台和主墩的混凝土碳化耐久性满足桥梁设计年限要求.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碳化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脱钝,从而引起钢筋锈蚀,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该文对环保型裂缝修复材料处理试件进行了抗碳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混凝土试件,ECRM处理后试件的碳化深度减小,且混凝土碳化速率提前出现下降趋势,ECRM能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力状态下构件快速碳化试验,开展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机仿真,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碳化深度进行训练、仿真和预测.提出采用分项系数γc来反映结构可靠指标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给出一定设计使用年限、一定可靠指标下结构耐久性设计时保护层厚度的计算表达式,并对算例中各框架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与仿真能力;提出的设计方法简单、实用,可以作为结构设计和耐久性验算复核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试验梁试验,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旧桥加固方法,试验过程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试验梁加固前后各级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应变、位移和裂缝宽度进行详细加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兼具体外预应力和普通碳纤维布两种主、被动加固方法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开裂结构控制截面的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提高结构刚度和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孔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非常关键的的一道工序,多年来,由于孔道压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压浆后的预应力管道浆体不饱满,压浆的密实度差,甚至强度不足,构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预应力孔道渗水、预应力孔道附近混凝土碳化程度高,影响了结构的安全和结构的耐久性。为弥补普通压浆的不足,提高孔道压浆质量,现在大家普遍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对后张法预应力孔道进行压浆。  相似文献   

11.
纤维薄板厚度对增强RC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与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粘贴不同厚度的CFL对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普通RC梁的破坏以混凝土开裂和主筋屈服为主,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与CFL的粘贴厚度有关,包括CFL拉断失效、CFL与混凝土界面剥离、混凝土压碎3种基本模式及其混合模式,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随CFL的粘贴厚度而增加,与普通RC梁相比提高了12.6%-38.9%。  相似文献   

12.
用环压缩法测量等离子喷涂NiCr涂层的弹性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压缩法测量等离子喷涂NiCr涂层的弹性模量,并将测量结果与单纯拉伸法测量得到的NiCr涂层两个典型方向的弹性模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当,表明环压缩法是测量涂层弹性模量的简便可行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测量得到的涂层弹性模量介于通过单纯拉伸测量得到的平行于涂层方向与垂直于涂层方向的弹性模量之间,说明环压缩法测量得到的涂层弹性模量为两个方向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引射原理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提高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样钻进时反循环取样效果,减少环空岩粉(岩样)漏失,创新地设计出具有引射器结构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并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喷嘴与接受段入口的距离LNT、喷嘴直径DN、底喷孔直径DT、扩压槽深度LD 4个关键参数对环空气体泄漏量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引射原理在提高钻头反循环能力上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同时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引射原理引入到反循环钻头中用于降低环空泄漏,提高反循环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且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的国内传统反循环钻头的效果好;另外,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的反循环效果受LNT,DN,DT和LD影响明显,且总存在最优结构参数使其反循环效果达到最佳;对于直径为108 mm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LNT=-10 mm,DN=5 mm,DT=14 mm,LD=40 mm是比较理想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及其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集的469个钢筋混凝土(RC)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对RC柱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以剪跨比和弯剪比为参数划分RC柱破坏形态的方法.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将RC柱的抗震性能状态划分为7个等级,基于构件的力-位移角骨架曲线的3个关键性能点(屈服点、承载力退化20%点及丧失承载能力点)提出RC柱各性能状态变形指标限值的确定方法.结合469个RC柱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不同破坏形态RC柱的变形性能指标限值,并对该变形性能指标限值体系进行易损性评估.进行11个RC柱的拟静力试验,利用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RC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C柱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的准确性、离散性及超越概率均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混响室环境下小屏蔽体屏蔽效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响室可以用较小的功率在大的测量空间获得高的场强和大的动态范围,具有用途广泛、节约测量空间、节省经费等优点,利用混响室技术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国内外缺少混响室环境下小尺寸屏蔽体屏蔽效能测试标准的现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小尺寸屏蔽体屏蔽效能自动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不用回避屏蔽体自身谐振频点的测量,能够实时计算和显示屏蔽体的屏蔽效能,且测量结果重复性好,5次测量数值最大偏差约为1 dB,变异系数小于0.032.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利用电磁波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传输及散射特性探测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一种新型探测技术,分析了电磁波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传输与散射特性,构建了钢筋混凝土表面周期结构模型,设计出利用LFMCW雷达探测其周期结构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的健康状态,以光纤光栅(FBG)传感器为依托,对加固前、后RC梁的共振频率进行监测;然后,对RC梁进行抗弯和人工激励实验,依据共振频率变化曲线判定健康状态.结果表明:受损RC梁经过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RC梁的极限承载能力与刚度均得到提升,共振频率基本提升了28%;对于不同的激励位置,RC梁共振频率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构件轴心抗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在6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轴拉试验基础上,对配筋率、碳纤维布层数对构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固构件的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极限承载力,限制裂缝宽度.所提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该研究成果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加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已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试验,对用芳纶纤维片材AFRP(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AFRP加固技术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改善构件的变形能力,增加构件的延性。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4个钢筋混凝土(RC)超短柱、4个型钢混凝土(SRC)超短柱和6个RC分体柱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8个超短柱的剪跨比为1;6个分体柱的剪跨比为2.4.试验结果表明,RC超短柱的变形能力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不设剪力连接件的SRC超短柱的破坏模式为黏结破坏,与RC超短柱相比,其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并无明显提高;设置剪力连接件的SRC超短柱的破坏模式为斜压破坏,其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但构件的变形能力仍然难以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还表明,在RC超短柱中开缝,形成剪跨比大于2的RC分体柱,可有效提高柱子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对于RC分体柱,随轴压比的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提高,但延性和变形能力下降;当设计轴压比大于0.7时,RC分体柱的变形能力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SRC超短柱的剪力连接件设计方法和RC分体柱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