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项目在改善糖尿病—Ⅱ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84例新诊断的糖尿病—Ⅱ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医嘱服用药物,接受医院常规指导;强化教育组在受药物治疗和医院常规指导的基础上,接受为期3天的强化教育,及后续每3个月定期1次的随访,研究时间共12个月.研究起始及12个月末均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结果强化教育组患者12个月末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新诊断的糖尿病—Ⅱ门诊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是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苏焰  赵锋辉 《甘肃科技》2016,(22):116-118
评价护理人员参与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健康档案系统中的214个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每月定期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两组患者进行1年后,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糖尿病防治知识、血糖控制率和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部病变和足部病变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脏病变和高血脂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防控知识水平,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慢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究预见性护理联合强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选取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强化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低血糖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20.73%(P0.05)。预见性护理联合强化教育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DPP-4抑制剂对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20例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随访1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G)、Hb A1c、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12周治疗后观察组2h PG和Hb 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Hb A1c达标率为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治疗后BMI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糖尿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CSII组和对照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注射中效诺和灵。结果: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时,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高热量脂肪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2型糖尿病组与FGF-21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测定三组问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葡萄糖糖、胰岛素、FGF-21、脂质产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s)、甘油三酯、FGF-21及氧化应激指标平均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FGF-21治疗组血糖、胰岛素、FFAs、甘油三酯及氧化应激指标平均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FGF-21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心肌氧化应激状态,并参与调控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系统的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遵医行为的测评,同时测量干预前后的血糖生化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住院率。结果试验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且血糖控制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对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一种有利于患者接受、理解和实践的糖尿病饮食教育模式。方法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饮食宣教,试验组采用食品实物与模型为教具实施饮食教育。通过饮食知识测试及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教育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饮食知识测试得分各为35-90分(平均65分)、85—95分(平均91分),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教育前后血糖均有下降,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品实物与模型具有直观明了、形象逼真的特点,用其来进行饮食知识教育,是一种较为满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核心力量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招募孕期为24~25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普拉提"核心力量训练,并记录其妊娠结局和母婴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32周、第36周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胎膜早破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而言,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2型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发生率,并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但是对于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预防还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来勒流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诊断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120例,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60例。强化组建高危孕妇卡,强化健康知识的专项教育,在分娩后42d统计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体重增长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局,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的产检在8次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42d血压及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孕妇刮宫产率、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孕妇子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上升和体重增长,对孕妇转归和减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早产和窒息率。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母婴健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病情分为3组,即单纯2型糖尿病组45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8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0例(c组),以3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3组中,B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2型糖尿病发生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0例T2DM住院病人,并应用B型超声检查筛选NAFLD病人105例,单纯T2DM患者95例,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指标,分析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0例T2DM患者中NAFLD合并率为52.5%,其中男性(62例)比女性(43例),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T2DM伴NAFLD组患者WHR、TG、HOMA-IR、FINS、ALT、AsT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l〈0.05),而HDL.C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P〈0.05);胰岛素抵抗、TG与中心性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中男性高于女性,脂代谢紊乱明显,其独立危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TG和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14.
观察祛瘀化痰复方中药——丹瓜方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80例患者按数字表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瓜方。治疗3个月后,观测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结果: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虽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祛瘀化痰法有一定的降糖、调脂作用,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二甲双胍及其两者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根据所入组别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及其联合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疗效的差异.结果:12周后各组患者的BMI,FBG及2hOGTT,HbA1c,INS,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与运动干预组比较,治疗后FBG,2hOGTT,HbA1c,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运动干预组患者BMI,TC,TG,LDL-C的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运动干预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BMI,FBG,2hOGTT,HbA1c,INS,TC,TG、LDL-C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及运动干预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干预与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的控制疗效相仿,强化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及血脂,而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干预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及体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葛根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用蒸馏水(10ml/kg·d^-1)和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给予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在第9周开始用葛根提取物灌胃(10ml/kg·d^-1),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末全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L铁含量,检测肝组织和血清s0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差、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反应迟钝、而且活动减少,血清ALT、AST及铁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较治疗对照组精神状态好,血清ALT、AST及铁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肝组织SOD活力高于治疗对照组、MDA含量低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具有一定对抗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选择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和治疗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Van Gieson氏染色法观察骨胶原纤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R)、骨羟脯氨酸(B-HY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含量。结果,DM模型组大鼠AR和PTH含量显著增高(P〈0.01),B-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胶原纤维减少,川芎嗪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果表明,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8孔细胞(24孔细胞培养板):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组。其中损伤模型组过氧化氢浓度为200μmol·L^-1。芪参益气滴丸组在200μLmol·L^-1过氧化氢损伤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5、30、45μg·L^-1芪参益气滴丸。加入过氧化氢损伤的同时加入芪参益气滴丸,共同孵育12h后测定结果。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和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损伤模型组细胞培养液中LDH,C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损伤模型组心肌细胞内SOD,CAT,GPx和GSH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明显减轻体外培养条件下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