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明确引起葡萄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和分类地位,以及不同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扩增等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导致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所选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肟菌·戊唑醇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次之,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3.54和6.64μg·m L~(-1);嘧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2 383.81μg·m L~(-1).肟菌·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进一步用于葡萄炭疽病田间病害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赤水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等研究表明,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药效试验表明:10%苯醚甲环唑67μg/mL,64%恶霜灵1 607μg/mL对菌丝的抑菌率均为100%,90%乙磷铝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之间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腈苯唑、咪鲜胺锰盐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低于1μg·mL~(-1),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5.3745和6.4650μg·mL~(-1);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中,氟啶胺和异菌脲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3147和1.5156μg·mL~(-1),而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则对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佳,EC50值分别为5.0490和18.8439μg·mL~(-1)。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花江峡谷地区发生的砂仁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根据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确定该病害为砂仁叶枯病,其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sp.);杀菌剂对其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砂仁叶枯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为7.7243μg/mL.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抑制马铃薯组培苗污染真菌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3种污染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 roseas)、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和毛霉菌(Mucor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3种污染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WP)和40%腈菌唑悬浮剂(SC)对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4.07 mg/L和7.24 m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50 g/L嘧菌酯SC、3%中生菌素WP对产红青霉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3.48、7.94、8.71 mg/L;3%中生菌素WP和250 g/L嘧菌酯SC对毛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2.02 mg/L和28.84 mg/L。综上所述,3%中生菌素WP对3种污染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和广谱的杀菌作用,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茶花和佛手胶孢炭疽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对保护型、内吸型和复合型3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源于四季茶花和佛手的炭疽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炭疽病菌对复合型杀菌剂敏感性最高,其次是保护型,最低是内吸型;2株炭疽病原菌对复合型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敏感性最强,EC50分别为2.287 8 mg/L和3.075 7 mg/L.综合分析认为,复合型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和80%多福锌可作为今后防治茶花和佛手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花生褐斑病是由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侵染而引起的叶部病害。为了探究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代谢物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生防菌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拮抗效果,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抗菌脂肽、6种化学杀菌剂及抗菌脂肽和化学药剂的复配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法显示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拮抗效应明显,抑制率达71.8%;抗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为1 149.89 mg/L;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抑制效果以多菌灵最佳,EC50为1.53 mg/L;其次为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其EC50分别为1.74、2.15、4.50和5.40 mg/L;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3.14 mg/L。化学杀菌剂与抗菌脂肽的混剂在一定比例下大多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丙环唑与抗菌脂肽混配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均为增效作用,体积比为1∶9时毒性比最高达1.39;其余5种化...  相似文献   

8.
《武夷科学》2019,(1):40-44
近年来,雷公藤炭疽病为害日趋严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4种市售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甲·丙环唑,其次是多菌灵,EC_(50)分别为0.136、0.166 mg·L~(-1);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结果表明,抑制效果最好是多菌灵,EC_(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_(50)为0.271 mg·L~(-1)。表明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这2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为进一步筛选生产防治使用的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控提供新颖的杀菌剂及其增效组合。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代谢物及其复配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7种化学杀菌剂均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3种药剂对病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达0.21、0.30和0.81 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嘧菌酯。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5.03 μg/mL。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发酵上清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2.38 μL/mL和0.53 μL/mL。发酵上清液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体积比6∶4和7∶3达最大毒性比,分别为1.39和1.41。结论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最大。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所产粗提物对化学杀菌剂代森锰锌和吡唑醚菌酯具有增效作用,为后续农药新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用乙腈提取,经Sep-Pak Carbon 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苯醚甲环唑质量浓度在0.01mg/L~2.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苯醚甲环唑在不同基质中平均回收率为73.40%~115.1%,相对标准偏差为4.86%~13.24%,检出限为0.005m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定性确证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防治枇杷花腐病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枇杷花腐病2种病原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0%苯醚甲·丙环唑乳油、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6%嘧胺·乙霉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2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和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对2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余药剂抑制作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高活性抑菌化合物,20种以杀菌剂甲呋酰胺为结构基础的新型2-甲基-3-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经过设计并合成,它们的结构已通过氢核磁确定.接着,选取5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番茄绵腐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mg/L时,化合物1e,1f,2a,2b和2f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校正抑菌率分别为88.6%、74.5%、78.5%、78.7%和73.1%,优于阳性对照甲呋酰胺(70.5%).进一步对5种化合物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有效中浓度(EC_(50))的测定,发现化合物1e的EC_(50)值为2.824mg/L,优于阳性对照杀菌剂甲呋酰胺(EC_(50)=7.691mg/L).表明化合物1e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活性最强,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枯萎病的药剂,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6种杀菌剂中,25%咪鲜胺EC对2种病原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32mg/L和0.089mg/L;氟环唑和己唑醇次之;12.5%腈茵唑EC和粉唑醇抑制效果较好;50%甲基硫菌灵WP的毒力最差。25%咪鲜胺EC,氟环唑和己唑醇均可有效抑制2种病原茵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试验对板栗内生真菌B2菌株抑制板栗干腐病病原菌D1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B2菌株的物种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B2菌株菌丝细胞及培养液内均含有抑菌成分,分别对板栗干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绒毛状,不产生色素,是一种担子菌,即phlebia acerina.  相似文献   

15.
正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胶孢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H. Schrenk)是引起板栗内腐病的主要致病菌[1~3]。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精甲噁霉灵、嘧霉异菌脲、异菌氟啶胺是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较强广谱性的特点,本试验选择上述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和胶孢炭疽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7种杀菌剂和拮抗菌SJ1606对苹果树腐烂病菌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混配剂,为传统化学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使用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拮抗菌SJ1606发酵代谢物以及新型混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表现为高度敏感,以上5种化学杀菌剂对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0.12、0.33、0.57、0.64、1.14μg/mL;对吡唑醚菌酯表现为中度敏感EC50为6.92μg/mL;对福美双表现为不敏感,EC50为149.99μg/mL。SJ1606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40.36、14.75μL/mL。采用体积混配方法,脂肽粗提物对部分化学药剂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与多菌灵混配以7∶3增效最为明显,毒性比达1.72;与吡唑醚菌酯以6∶4的毒性比最高为1.58,与咪鲜胺混配以6∶4的混配毒性比最高为1.50;与丙环唑混配以5∶5毒性比最高为1.48。[结论]成功筛选出脂肽粗提物对化学杀菌剂混配增效比例...  相似文献   

17.
8种杀菌剂对雪莲果褐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锉水分散粒剂、206.7g/L噁酮·氟硅唑乳油、125g/L氟环唑悬浮剂、250g/L吡唑嘧菌酯乳油、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以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0.28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2.5%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677 mg/L,其余杀菌剂毒力大小依次为50%多·福、6.25%精甲·咯菌腈、50%多菌灵、41%乙蒜素、50%敌磺钠、75%百菌清,88%水合霉素、2%春雷霉素及20%井冈霉素对菌丝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选择苦参碱、槐啶碱、槐果碱、对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5种物质,研究各物质水和丙酮溶液以及不同物质丙酮混合溶液对黄芪根腐病2种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同种物质丙酮溶液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水溶液的抑菌效果.3种生物碱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其中槐啶碱丙酮溶液的抑菌活性最强,在质量浓度为1.00 g/L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3.63%,27.10%,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2 5 g/L.2种酚酸类物质对2种致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物质丙酮混合溶液对2种致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与单个物质丙酮溶液无明显差异,抑制效果最好的槐啶碱和苦参碱混合液对2种致病菌抑制的EC50为31.62,10.00 g/L,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2 5 g/L.不同物质的水和丙酮溶液对2种致病菌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抑制作用随溶液浓度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20.
对15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早疫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无抗病品种,耐病品种6个,占40%;感病品种9个,占60%。对加工番茄早疫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WP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8.1μg/mL,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10%苯醚甲环唑WP次之,其它的药剂抑菌效果较差。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的防治防效最好,可达81.2%,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WP、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防效分别为73.1%、71.0%和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