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侃  袁敏  王康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8M):63-64,70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DWI表现.方法对6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可见双侧小脑、内囊后肢、枕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脑干等白质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为长T1长T2信号,DWI弥散加权图呈高信号.结论根据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生理及病理特点行DWI可对本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颅内病变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确诊的32例神经系统型MDS患者脑部MRI表现.结果:6例HIV脑炎表现为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对称性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有脑萎缩;9例弓形体脑炎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小脑半球多发或单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T1WI呈多发环状、结节状及不规则靶形强化;8例隐球菌性脑炎中6例表现脑灰质内多发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2例表现为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DWI结节中心可见片状高信号;5例结核性脑膜炎增强T2WIFlair示鞍上池及环池、脑干周围脑膜明显线状强化;4例脑淋巴瘤为大块状及不规则性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明显,增强T1WI呈明显强化.结论:AIDS相关性颅内病变由于病因及病理的多样性,其MRI表现多样,在诊断时要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症状及MRI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MRI特点.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999~2005年间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12例患者,分析相关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正常3例,升高9例,10例涂片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MRI示2例正常,10例异常,为长T1、长T2信号.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加之MRI特点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重要信息,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学表现。收集总院经临床诊断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共2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WI检查,对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评价DWI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优势。HIE患儿在MRI上主要表现为T1WI皮层及皮层下点状、线状高信号(9例),双侧基地区信号改变(4例),颅内及头皮下出血(6例),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6例),3例无异常发现;DWI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点线状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呈对称信号增高,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呈低信号,2例头皮下血肿及1例硬膜下出血表现为呈略高信号,其余颅内出血及头皮下血肿呈低信号或无信号。DWI可作为常规MRI的补充应用于早期HIE的诊断,但对HIE伴发颅内出血性改变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MRI特征,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胫骨上端11例,股骨下端10例,肱骨2例,跟骨1例,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序列中均显示为T1及T2低信号且在T2低信号中出现不规则高信号,边缘及软组织显示较清晰,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中,所有病变均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改变,显示的病变范围及周边侵蚀更明显。结论骨肉瘤在MRI/SnR检查中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尤其对于早期骨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MRI特征,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胫骨上端11例,股骨下端10例,肱骨2例,跟骨1例,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序列中均显示为T1及T2低信号且在T2低信号中出现不规则高信号,边缘及软组织显示较清晰,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中,所有病变均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改变,显示的病变范围及周边侵蚀更明显.结论 骨肉瘤在MRI/STIR检查中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尤其对于早期骨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