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混凝土软化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裂纹区分段线性应变软化律,并考虑由微裂纹演化而造成的弹性刚度劣化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在给定σ-ω软化律的基础上,用应变增量迭代法,数值模拟了混凝土三点弯曲梁的P-△全曲线。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混凝土断裂过程区(FPZ)产生和发展的机理;根据混凝土的应变软化特性提出了更能反映FPZ本质和形态的带状微裂缝模型(BMM);定量地描述了FPZ的形状和尺寸,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纤维增强混凝土通常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的钢纤维、合成纤维等制成,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性能,近年来纤维增强混凝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厚壁圆筒的制造中.由于Mohr-Coulomb、Mises、Tresca等屈服准则只适合拉、压强度相等的金属类材料,不适用于纤维混凝土,因此本文在讨论纤维增强混凝土软化特性的基础上,基于俞茂宏提出的能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统一强度理论和材料应变软化特性,得到了适合应变软化材料的统一强度准则,分析了受内压作用纤维增强混凝土厚壁圆管的受力特性,导出了其弹性与塑性极限荷载统一解形式.利用此解,可以很容易得到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各种拉、压强度不等材料以及不同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厚壁圆管极限荷载解,同时,由于此解既考虑了材料的软化特性的影响又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此它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先进的Instron电液伺服试验机,对混凝土单轴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了实测.根据实测结果和收集的文献资料,运用损伤力学理论,推导了相关的损伤方程,并建立了混凝土的应变软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应变软化关系及其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混凝土应变软化关系物理意义及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方法确定混凝土应变软化关系;这种方法根据比较容易获得的试验结果,通过数值计算,间接确定混凝土的应变软化关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实际工程中C50以下的普强混凝土应用十分广泛,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基础上,又对其单轴受拉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提出了普强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拉全曲线方程,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同时根据试验测得的纵横应变,就其受拉弹性泊松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应变空间表述的混凝土弹塑性耦合本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虑到岩土类材料的应变软化和弹塑性耦合特点,从Il’yushin公设出发,把弹性模量看成是塑性应变的函数,直接从应变空间构造初始屈服函数并确定加载函数,推导出一个应变空间表述的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描述材料的强化段,而且可以描述材料的软化段并能反映材料弹塑性耦合的性质。给出的两个简单算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材料的SHPB试验及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SHPB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性能。考虑到SHPB装置存在的诸如应力应变不均匀、大尺寸产生的应力波弥散等缺陷,试验中选用了φ37mm的SHPB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在中应变率时的动态响应,并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分别阐述了混凝土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骨料对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响应影响及混凝土材料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现象。结果表明:混凝土在一定应变率范围内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其动态一静态抗压强度比呈对数线增加,且动态响应由硬化向软化过渡;骨料的抑制作用是混凝土材料表现出弹塑性特征的关键因素,也使得SHPB试验测得的混凝土动态响应曲线呈现振荡。  相似文献   

9.
全级配混凝土梁动强度提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强度提高机理进行研究.假定混凝土由骨料、砂浆和界面三相材料组成,按全级配混凝土实际配比生成随机混凝土骨料模型.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并考虑材料的应变软化,利用全级配混凝土梁的静弯拉(破坏)试验标定骨料、砂浆和界面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冲击荷载下全级配混凝土梁的动弯拉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讨论惯性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当应变率小于8s-1时,材料惯性对梁的极限荷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应变率大于8s-1时,材料惯性对全级配混凝土强度的动力增强因子(SDIF)影响增大.(b)当应变率小于20s-1时,率效应对SDIF影响较大,在高应变率区SDIF主要受材料惯性的影响.此外,探讨了初始缺陷(损伤)对全级配混凝土梁破坏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