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蒋强  何都益 《科技信息》2013,(10):14-14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对水质监测及调控、养殖技术的实施和过程管理等主要依靠养殖人员的经验,养殖环境条件检测落后、养殖安全监控措施缺乏以及电力供应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新方向,采用智能传感技术、太阳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养殖系统提出进行集成化设计的思想,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水产动物的能量生态学、食物链及营养级等原理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联系我国水产养殖实际,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探讨了我国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防治的前景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3.
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发养殖鱼类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造成大量死亡,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鱼类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特征、内部组织损伤及在水产养殖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鱼类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科技密集型方向的转变,社会对水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密切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和地域特色,改革优化育人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广、创业创新能力强的水产专业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农业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甘肃农业大学遵循"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按需培养、提高质量"的原则,在西北地区水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主要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对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市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创新科技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助力复工复产,把使命和责任写在抗击疫情和助力脱贫攻坚第一线。一、科技特派员变身疫情防控宣传员宜宾市水产站站长、科技特派员陈永胜同志带领县区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深入水产养殖一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指导水产养殖企业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企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到位,水生野生动物交易全面停止,未发生水生生物疫情。水产养殖企业全面复工,水产品存量1万余吨,可有效保障市场供给2000吨,供给充足、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6.
王华  杨凤  王伟  殷旭旺  杨国军 《实验室科学》2013,(6):174-175,179
为了培养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了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设计型实验.系统探讨了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设计型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并论述了实践过程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由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钱志林院长、中国工程院赵法箴院士作序 ,著名水产信息专家陆忠康先生主编 ,国内 39个水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知名水产增养殖专家共同编著 ,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水产增养殖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 ,重点介绍了主要增养殖对象的实用繁殖技术、饲养方法和经验 ,集中反映了我国水产增养殖技术的先进水平。全书共 2 1篇 92章 ,约 2 0 0多万字。内容包括 :淡水鱼类繁殖 ,池塘综合养殖模式与大水面增殖 ,淡水鱼养…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监控手段,以已有的水产养殖系统平台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养殖户已有的智能Android设备基础上,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设计了能运行在Android平台上的水产参数远程监控系统,并介绍了水产养殖客户端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完成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它不仅大大便利了水产养殖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可以对水产养殖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从而为养殖渔业的健康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西沿海地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就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改革等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多年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针对综合性大学水产养殖本科生在实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优化课程实验教学、强化专业模块课程综合实训实习、拓展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设立渠道、创新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形式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构建既有助于发挥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特色,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大学水产养殖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将食物生产与碳排放分别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构建“水-能源-食物-土地-碳排放”耦合(“water-energyfood-land-carbon”nexus,WEFLC)分析框架,选择舟山海岛的果蔬种植、畜牧养殖以及水产养殖典型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农业空间评估与低碳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单位产值和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顺序依次为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且畜牧养殖的总产值在碳市场中受到影响较大。在维持食物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可分别通过应用光伏、提升用水效率、引入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措施,降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消耗,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水产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不合理的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对白洋淀水产养殖概况和养殖水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6个典型的水产养殖区进行水体透明度、总氮、总磷、叶绿素的测定,对淀内常见鱼种和饲料进行了含磷量测定,构建了适合白洋淀实际情况的水产养殖容量概念模型和计算模型.运用调查数据、测定数据以及构建的模型,分别对基于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大省,近年来广西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病害暴发、养殖环境恶化、抗病功能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应着力推进广西水产重大疫病防控与高质化生态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构建广西水产疫病防控与高质化生态养殖技术体系,为广西水产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是海南省首批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学科,具有热带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繁育技术研究、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种质改良技术研究、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3个重点研究方向,设有硕士点.本学科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具有鲜明热带特色的海南优势水产养殖产品为主的重要经济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种质改良和苗种繁育技术,增养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理学教材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专业对生理学知识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水产养殖专业的《水产动物生理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编写了《水产动物生理学》(试用教材)以及相关电子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生产的需求。现有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系统主要对水质数据进行检测,尚缺少对水下鱼群异常行为的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智能视觉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其它水产养殖系统相比,增加对视觉标签的支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完成了鱼群异常行为的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对池塘溶解氧、池塘温度、池塘p H值的测量精度高,对鱼群健康参数监测的准确度和实时性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同意,经济区科技情报中心、经济区水产养殖科技情报中心和南京市科委将于十一月上旬在南京市联合举办“水产养殖技术、信息交易会”。这次交易会以水产养殖为主,同时包括与水产养殖综合经营有关的禽蛋、水生作物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水产养殖技术,解决养殖公司和养殖大户生产实际问题,4月11日宜宾市水产科技特派团专家郭正富教授、陈永胜站长等一行,专程到长宁县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上午,特派团一行来到长宁县龙头镇四川晋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以座谈、现场教学等生动直观方式,围绕解决春季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急需问题召开了技术培训会。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核酸杂交、基因芯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福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品种退化、病害频繁发生和产业效益较低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在预防病害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加速实现水产养殖的良种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有效的传统技术,对主要养殖对象进行遗传改良,实现养殖种类经济性状的定向改造,培育优育、高效、抗逆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品系);研究和建设水产养殖动植物种质库、筛选和克隆核心种质中的重要功能基因并予以有效利用;建立主要养殖品种的良种繁育中心,努力使福建省水产养殖优良和健康种苗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