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遥感地质找矿预测新方法是在遥感地质找矿技术中,以定量提取遥感找矿信息为主要手段,遥感与GIS相结合,集地、物、化、遥和构造—地层—岩石—矿化(蚀变)信息为一体,具有规范化、标准化、易操作、实用性强的遥感地质找矿预测方法。该文探讨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找矿的研究,是国内外在找矿方面的热点研究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ASTER遥感数据进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以及在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之后进行地质成矿研究。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点,使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对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地区以往遥感地质找矿工作情况主要是数据源的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到成果认识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红山地区深部找矿遥感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找矿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而且早期在构造解译和地质单元追索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小井子一带,我们也采用了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找矿。本文主要对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小井子一带的地质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该地区进行地质找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和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西安里矽卡岩型铁矿有关蚀变形成的特征波谱信息进行提取,综合分析了影像特征和线性构造、环状构造的特点,初步圈定了该地区新的邯邢式矽卡岩型铁矿区域。根据遥感蚀变信息异常、影像地质特征,结合遥感地质解译特征进行了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建立了该地区的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后期野外地质工作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福建省双旗山矿床的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搞清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对矿化的控制作用,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综合利用物探、化探等资料,运用适合于现有资料水平的方法进行成矿远景区划分,对研究区开展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等方面与遥感影像图的对照研究,为遥感图像解译工作及后续的遥感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其在旅游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了传统旅游资源调杳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旅游资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资源调查数据进行管理;以及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旅游资源分析与制图,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填图以及找矿越来越成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遥感地质解译根据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来提取与岩性特征和构造特征相关的地质信息,再结合工作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地质填图。ETM+具有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波谱范围,能满足一定矿物、岩石的岩性特征的划分需要。对ETM十的多波段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波段组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技术的推广,遥感地质技术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程度日臻成熟,地质的许多方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质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节约经费和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叙述了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及基础影像图制作的过程,以及遥感解译的工作方法。并以宁夏青铜峡地区遥感影像图制作成果为例,对该地区不同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解译分析,为该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做好前期测绘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杂岩体与围岩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杂岩体位于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的中部,侵位于造山后的拉伸构造环境,侵位时代为早侏罗世,通过对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及其含矿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岩体(脉)地表出露较好,与围岩接触关系较清楚,矿化蚀变现象较明显,其与山东平邑归来庄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极其相似,是寻找“归来庄式”金矿的有望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SYS的APDL语言进行变电构架复杂节点几何对象的参数化分析与三维建模,采用UIDL语言进行交互式面向用户的图形界面设计,开发了变电构架复杂节点可视化仿真分析系统,并将该系统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该系统弥补了设计规范中由于将构架简化为杆系结构体系而无法准确分析构架节点各组成部件内力的不足,有效提高了变电构架复杂节点的设计精度、效率以及用户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机械阻抗求取机械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机械阻抗求取机械系统传递函数的简便方法 ,它类似于电系统中的复阻抗方法。这种方法将机械系统 3种基本元件固化为类似弹簧的复域元件 ,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免去列写微分方程的环节。与电系统稍有不同的是 ,这种方法需将机械系统结构图作适当的改形。改形也很简单 ,只要将串联形式的质量元件改为并联即可。  相似文献   

14.
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中浅层系油气聚集密切相关。其发育背景复杂,发育历史漫长,活动期次多,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系统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一是在沙河子期伸展—拉张阶段形成2条北北东向斜列展布的深层主干断裂;二是拗陷期青山口组第一段沉积末期在深层主干断裂上方的T_2反射层上形成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带,此时断层带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深层断陷展布格局的制约;三是在萎缩期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挤压作用使得深层主干断裂发生反转,向上扩展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地质详查资料、重要地震勘探解释剖面、综合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期齐古断褶带平面构造特征、齐古断褶带剖面构造特征,分析了齐古断褶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出了齐古断褶带的构造模式。研究认为: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掀斜阶段、断褶阶段、滑脱阶段和楔入阶段。为齐古断褶带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期次油气成藏与油气藏成因类型--以吐哈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遭受强烈构造变形的叠合盆地中油气成藏规律及其油气藏成因类型。方法 基于油气藏形成包括成熟烃源岩、油气运聚、通道和储层空间等因素,从油气成藏历史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油气形成的动力作用过程。结果 根据油气藏保存期间被改造或破坏的强烈程度,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油气藏可以演变成为4种基本的工业油气藏,即原生型、残余型、次生型和复合型工业油气藏。结论 对于构造变动强烈、烃源岩层位多、热演化历程复杂的叠合盆地.其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勘探的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液压管道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即先采用左,右复模态分析方法建立管道结构模型和用频率相关摩擦模型建立液体模型,再引入模态综合理论综合结构模型和液体动态模型,在复数域中建立液-固耦合振动模型,且提出模态综合法的要点,由数值例子说明此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龙马溪组页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含量高、热演化成熟度高,但构造条件复杂,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形特征相关研究较少且与四川盆内页岩存在差异,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更好地表征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综合运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定量表征复杂构造区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基于分形理论,利用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方法获得不同尺度孔隙的分形维数,并探讨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参数、TOC含量、矿物组分含量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页岩主要发育有机孔、粒间孔和微裂缝。孔隙结构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不同尺度孔喉分形维数存在差异,大孔喉复杂程度高于小孔喉,孔隙总分形维数为2.470 2~2.819 1,均值为2.625 6,反映复杂构造区页岩发育更为复杂的孔隙结构,为页岩气提供大量吸附点位,对页岩气聚集具有积极作用。TOC含量和石英含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研究区页岩的强非均质性和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与四川盆内页岩相比,研究区页岩孔径分布较广、分形维数偏低。综合分析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可为昭通示范...  相似文献   

19.
在对某火箭发动机氢、氧涡轮泵支撑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同时,对该结构进行了力学理论探讨.通过力学等效原理,将难以给定边界条件的温度计算模型转化为便于给定边界条件的摩擦力的计算模型;用简单的梁单元模型模拟了实际结构中复杂的内部连接关系,并对采用梁单元可能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应用该力学等效分析模型,解释了氢泵涡轮外壳体设计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复模态的矩阵摄动理论,分析一般粘性阻尼系统的模态频率和复振型对结构质量、刚度及阻尼修改的灵敏度特性,从而阐明选择结构摄动修改方案和最灵敏位置的一般原理,减小了复杂结构动态特性修改设计的计算量。通过对RDT-1试验台动态特性的摄动分析计算,获得满足试验台工作特别要求的动态特性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