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宋站南地区葡萄花和扶杨油层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宋站南地区葡萄花、扶杨油层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宋站南区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并与三肇凹陷的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的油同源,均主要来自于青一段烃源岩,其次来自于青二、三段烃源岩;宋站南油源区内葡萄花油层的油主要由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有效的断裂通道运移为主,葡萄花油层的油和青山口组烃源岩大量排出的油在古超压作用下通过T2断裂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大型生烃凹陷三肇凹陷的油在有效的断裂、砂体等通道的沟通下,能够输导到宋站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显微荧光分析与光度学研究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源岩的生烃意义 ,指出了其主要生油组分的类型、特征、生烃贡献、热演化特征及源岩中存在的排烃现象。研究表明 ,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源岩有暗色泥岩、油页岩、煤及碳质泥岩等 4种类型 ,其中生油组分含量与生油组分种类存在着显著差别。主要生油组分为腐泥组、壳质组和矿物 -沥青基质 ,生油组分荧光特征差异是其生烃潜力大小、热演化程度及降解情况的综合反映。生油组分荧光特征反映出该区源岩整体处于低熟阶段 ,对于寻找油气资源勘探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纪—新近纪岩浆活动对沙四上段—沙三中段暗色泥质岩生烃范围的影响。方法以东营凹陷160余口钻井、录井的岩浆岩资料为基础,编制古近系—新近系岩浆岩的分布图,对岩浆岩分布区的现今地温和古地温特征以及岩浆岩分布区的沙四上段—沙三中段暗色泥质岩的厚度、埋深和生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东营凹陷古近系和新近系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凹陷西部和南部,岩浆岩分布区沙四上段—沙三中暗色泥质岩埋深一般较浅(800~2 000 m);其现今地温梯度普遍偏高,一般在3.6~5.0℃/100 m;古近纪、新近纪岩浆活动期,该区具有更高的地温特征,其泥质岩有机质生烃门限深度可小于1 170 m。结论东营凹陷古近纪—新近纪,岩浆活动控制的沙四上段—沙三中暗色泥质岩有效生烃范围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西部和南部暗色泥质岩埋深较浅的区域。与由埋深增温作用控制的沙四上段—沙三中暗色泥质岩生烃范围在平面上形成了互补,致使沙四—沙三段暗色泥质岩的有效生烃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凹陷。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东营凹陷古近纪—新近纪岩浆活动控制的沙四上段—沙三中暗色泥岩有效生烃范围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并加强在埋深较浅的受岩浆活动影响的暗色泥岩分布区页岩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显微荧光分析与光度学研究,探讨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源岩的生烃意义,指出了其主要生油组分的类型、特征、生烃贡献、热演化特征及源岩中存在的排烃现象。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源岩有暗色泥岩、油页岩、煤及碳质泥岩等4种类型,其中生油组分含量与生油组分种类存在着显著差别。主要生油组分为腐泥组、壳质组和矿物-基质,生油组分荧光特征差异是其生烃潜力大小、热演化程度及降解情况的综合反映。生油组分荧光特征反映出该区源岩整体处于热熟阶段,对于寻找油气资源勘探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水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裂陷、坳陷、沉陷和抬升四个发展阶段,发育了深湖一浅湖-河流三角洲型沉积层序,以泥岩、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经野外露头剖面勘察和钻井岩性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为湖泊极盛时期沉积,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内主力生油岩系.根据烃源岩和地质构造特征,主要的含油气系统为布心组生、布心组和西布组储、布心组和西布组盖的生、储、盖组合,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7.
利用泥灰岩加水热模拟实验探讨了泥灰岩的油气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泥灰岩通常在还原性很强的沉积环境中形成 ,有机质丰度高 ,类型好 ,富含硫元素 ,生烃潜力很大 ,同时具有一定的低熟油生成能力。而台地相碳酸盐岩的有机质丰度太低 ,生烃潜力很小 ,很难形成有效生油岩 ,若其中含有泥灰岩或灰质泥岩 ,则可能成为好的生油岩。泥灰岩在主要生烃阶段以生油为主 ,并且有机质的生油量很大 ,而生气量较少 ,只有在较高的演化阶段才对气的生成有利。富硫泥灰岩生成的原油中饱和烃含量较高 ,且其中有较高含量的异构烷烃  相似文献   

8.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9.
富硫泥灰岩油气生成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泥灰岩加水热模拟实验探讨了泥灰岩的油气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泥灰岩通常在还原性很强的沉积环境中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富含硫元素,生烃潜力很大,同时具有一定的低熟油生成能力。而台地相碳酸盐岩的有机质丰度太低,生烃潜力很小,很难形成有效生油岩,若其中含有泥灰岩或灰质泥岩,则可能成为好的生油碉。泥灰岩在主要生烃阶段以生油为主,并且有机质的生油量很大,而生气量较大,只有在较高的演化阶段帮对气的  相似文献   

10.
三水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部,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地层主要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性分析,下第三系布心组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泥灰岩,是区内主要的烃源岩.布心组二段为湖泊极盛时期沉积,以暗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内主力生油岩系.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阶段,处于生油高峰期.三水盆地的资源量期望值为0.5271×108 t,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和开采价值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1.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中部发育一套暗色泥岩,明确该套暗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圈定长8暗色泥岩的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其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成藏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8暗色泥岩厚度2~10 m,分布广泛,主要形成于相对局限的汇水区,属弱还原陆相淡水环境。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生烃转化率较高,生烃母质以I,II1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研究区长8暗色泥岩具有C_(30)藿烷、C_(30)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丰度高,γ蜡烷丰度低,ααα20R构型C27,C28,C29规则甾烷呈"L"型分布等典型特征,与长7,长9的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同位素、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暗色泥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烃源岩主要为长91段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92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非油源岩;长9烃源岩主要由粉砂质或含粉砂泥岩组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黏土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0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最高热解峰温平均为450℃,反映烃源岩达到好的级别,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为特征,湖盆水体环境总体以淡水还原条件为主;长9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油为主,烃源岩厚度大于10 m地区为长8~长10油藏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用生油岩生烃动力学模型计算生油气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埋藏较浅的未成熟的东濮生油岩样,在岩石评价仪上进行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模拟实验,用Friedman方法处理,求得一系列在不同生烃率时不同的动力学参数。将此样品热解生烃动力学模型与该地区沉积速率、地温梯度等地质参数结合,用龙格-库塔法计算出在天然地质条件下,不同埋深处生油岩的生烃率及已生成油气量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厚度巨大 ,其生油岩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黑色碳质泥岩 ,并发育有煤层 ,侏罗系并非沉积于典型的沼泽成煤环境中 ,而是与滨浅湖相的泥质岩沉积有关。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 ,但可溶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 ,并以低值为主。生烃潜力变化较大 ,可溶有机质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比较低。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 ,部分为Ⅱ型。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是镜质组 ,其次是惰性组 ,而壳质组的含量则较低 ,因此 ,干酪根质量受到限制。综合考虑Tmax值、Ro 值以及OEP ,CPI和甾烷成熟度等参数 ,侏罗系的有机质成熟度因埋深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些有机质尚处于低成熟阶段 ,但大多正进入生油窗的最佳时期 ,而未到达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限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储层粘土矿物中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表明:松辽盆地齐家一古龙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3个阶段,70.75-72.32 Ma,相当于嫩江组沉积末期;40.5-51.3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早期;34.7-37.5 Ma,相当于依安组沉积末期.分析油藏形成时间与构造抬升的关系认为:受早期构造抬升的控制,扶杨油层在早期构造抬升的晚期快速成藏;由于晚期构造运动持续时间较长,为40.5-51.3 Ma,发育超压系统的上覆青一段泥岩由于压力超过泥岩承受的极限,导致超压的破裂,形成第二期油气成藏;晚期构造抬升的末期,形成最后一期油气充注.  相似文献   

17.
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营末期(距今24.6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Ⅰ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Ⅴ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黔南拗陷生油岩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拗陷生油条件好,生油岩丰富,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生烃潜力好。按有机质成熟度大致分为三个区即:低值区、中值区和变质区。并对生油岩热演化史作了论述,对油气演化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拗陷进一步的勘探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南部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以濮深10井为例,计算了砂泥岩剖面的孔隙度和流体压力,以及不同性质生油岩在演化阶段的油气生成量。用生油岩孔隙中油气饱和度控制油气排出量的方法,可得到油气初次运移量和运移时期。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的生油岩,在进入生油门限时期不久就有油气排出;而有机质丰度低的生油岩几乎无液态油排出,只会在高、过成熟条件下排出天然气。  相似文献   

20.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现实领域,已发现独山子和卡因迪克油田,具有较大资源基础和较好成藏条件。基于岩心和露头暗色泥岩地球化学和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对比乌伦古坳陷,综合评价四棵树凹陷上三叠统烃源岩认为:(1)三叠系为上三叠统黄山街组—郝家沟组,暗色泥岩、砂质泥岩沉积为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中上段(泥岩厚度一般为100~150 m,分布面积3 500 km~2);(2)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一般为1%~3%),具生烃物质基础;(3)有机质以高等植物输入占明显优势,主要为Ⅱ2—Ⅲ型;(4)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大于0.7%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800 km~2,具规模生烃条件;(5)烃源岩埋深大、分布面积广,Ro值大于0.7%且地层厚度大于100 m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1 400 km~2,具规模资源潜力;(6)下步勘探应聚焦凹陷东侧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高成熟生烃中心区,搜索落实有利圈闭。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四棵树凹陷的资源地位、深化四棵树凹陷成藏认识、明确本区勘探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