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些研究发现,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小学生、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越好.本文主要调查探讨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影响.考查的项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择业倾向(这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蔡廷栋 《科技信息》2011,(14):I0037-I0037
本文通过对徐州师范大学328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差异及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工科学生的掌握目标动机水平显著高于文理科学生,文科学生的成绩目标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大学生的掌握目标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目标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高中毕业生在受教育环境、家庭经济条件与社会资源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研究影响农村高中毕业生升学预期的因素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增强他们的升学意愿,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研究显示,父母期望、学校类型、老师期望、学习成绩、文理科类型对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预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对梅州市随机抽取的443名公、私立学校高一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学习动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动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学习动力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公、私立高一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学习成绩优秀组的学生其学习动力水平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高一学生表现出考试焦虑程度较高,学习热情偏低,学习毅力水平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关于大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工科专业学生的性别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了不同性别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和中学生学业成绩间的作用,采用家长对学校的态度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和学习习惯问卷调查了1 314名在校中学生,并收集其期末学业成绩.结果发现:①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间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②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与中学生学业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③在加入2个中介变量后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其余的间接效应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再作用于学业成绩.可见良好的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努力与家长沟通,建立信任感,共创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应该积极主动与学校合作,使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个人价值观、职业倾向、工资期望、地区期望、家长意愿、社会认同度以及学生性别、学习成绩、学院和用人单位态度、地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都作为影响学生就业期望心理定位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就业过程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04 年高职毕业班学生调查数据的研究,探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定位的诸多因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名艺体专业大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学习性和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主性和外语成绩均呈显著正关;外语学习自主性与外语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外语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自主性和外语学业成绩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吴筱玫 《科技信息》2009,(26):298-299
近年来,期望效应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变得尤其火热。目前对于期望效应的研究主包括期望效应的定义、影响机制、与学生自我概念、学生知觉、学生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等。本文主对期望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期望效应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预科文、理科学生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文科学生的性格因素对文科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理科学生的性格因素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262名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别差异,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预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最高,初一、初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年级差异,预科至初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产生的影响,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教师要研究期望效应的作用模式,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抑制负效应,促进正效应,促使学生沿着教师期望的积极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卢芳  蔡乐  何建辉 《科技信息》2010,(31):I0150-I0151
考试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现象,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文对考试焦虑的概念、成因、测量工具以及国内外对考试焦虑与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彝汉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状况、教育条件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大不相同.采用《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其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存在不同特点.为此,只有根据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就营口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向30位体育教师、30位家长、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经调查发现,目前营口市开展校园篮球运动仍存在以下问题:经费短缺、训练器材及设施不完善;部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素质不高,缺乏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有少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参加篮球训练会对文化课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将对今后营口市篮球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营口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中学生家长的性知识、性观念和性态度,为发挥家庭在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09名家长进行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家长具备性生理及性传播疾病知识,但缺乏性心理知识和指导孩子处理性欲望和避免性侵害方面的知识;大部分中学生家长在性观念方面呈现保守、传统与开放、务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非智力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成绩正态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