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B1、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进行cy-clinB1、C-erbB-2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yclinB1过阳性表达率为84.62%(55/65);乳腺纤维瘤组织CyclinB1表达率为13.3%(2/15);淋巴结转移患者CyclinB1蛋白的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CyclinB1的表达与C-erbB-2表达具有相对的一致性,CyclinB1的阳性高表达伴随ER表达降低,但与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yclinB1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表达cy-clinB1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提供帮助.CyclinB1与C-erbB-2和ER、PR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化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癌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p5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8.75%(39/80)、56.25%(45/80)、52.5%(42/80)、58.75%(47/80);c-erbB-2、p53在ER、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P〈0.05);c-erbB-2、p5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表达(P〈0.05);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c-erbB-2、p53、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Fas抗原与C-erbB-2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中Fas抗原与C-erbB-2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as抗原阳性率为56.9%,C-erbB-2阳性率为60.8%.结论Fas抗原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Fas抗原、C-erbB-2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增生患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血清VEGF-C乳腺癌组为227.95±18.21pg/mL,良性病变组176.97±11.2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含量均值为277.95±18.21pg/mL,术后1个月VEGF-C含量均值为212.45±12.8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C含量与原发肿瘤分期相关,与有无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无关;4)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乳腺癌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0%)明显高于非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VEGF-C含量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强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826,P〈0.05)。上述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指)中GATA结合蛋白3(GATA-3)、叉头框架蛋白A1(FOXA1)及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138例,依据ER、孕激素受体(PR)、Ki-67及HER-2表达,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8例非特殊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GATA-3、FOXA1和ER的蛋白表达.结果:GATA-3的总体阳性表达率为66.7%(92/138),其中Luminal A型阳性率90.0%(45/50)、Luminal B型阳性率74.1%(43/58)、Her-2过表达型阳性率30.0%(3/10)、三阴型阳性率5.0%(1/20);FOXA1的总体阳性表达率为40.6%(56/138),其中Luminal A型阳性率78.0%(39/50)、Luminal B型阳性率27.6%(16/58)、Her-2过表达型阳性率10.0%(1/10)、三阴型阳性率0(0/20).GATA-3与FOXA1在Luminal A型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1).GATA-3与FOXA1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Nottingham预后指数、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1).GATA-3和FOXA1的阳性表达率与基底样表型标记(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率均具有很强的负相关(P0.01).GATA-3与FOXA1在ER/PR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R/PR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P0.01),而且GATA-3和FOXA1的表达均与ER、PR直接相关(P0.01).结论:GATA-3与FOXA1在乳腺癌中与ER表达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另外对于GATA-3表达的乳腺癌,FOXA1可用于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6.
190例乳腺癌的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及高频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0例(193个)乳腺癌,回顾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着重分析乳腺肿块内部回声的特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后方回声、纵横比、微钙化、有无包膜和肿块彩色血流丰富程度、频谱多普勒中的多项测量指标的变化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93个乳腺癌中,肿块形态不规则169个(87.5%),边界不清晰154个(79.7%),内部回声不均匀162个(83.9%),无包膜179个(92.7%),后方回声衰减135个(69.9%),纵横比>1有111个(57.5%),肿块中有微钙化灶86个(44.5%),腋窝淋巴结转移83个(43.0%),179个(92.7%)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H)检出肿块内及周边血流信号,147个(76.1%)RI≥0.7.结论: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二维声像图及CDFI表现,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C-erbB-2、MMP-1、MMP-2、MMP-7和MTA1 5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7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这5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达到差异显著(P<0.05);MMp-2、MMP-7、MTA1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1、MMP-7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C-erbB-2与MTA1、MMP-2与MTA1、MMP-7与MTA1、MMP-7与MMP-1、MMP-1与MTA1基因的表达差异高度一致(P<0.01).由此得出,这5个基因表达上调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MMP-2、MMP-7、MTA1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O)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PR+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20例,PD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肺癌组织中hMSH2的表达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有16例hMSH2表达阳性(28.6%),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SH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SH2基因的缺陷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及高频彩色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甲状腺癌,回顾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着重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回声的特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钙化、有无包膜和肿块彩色血流丰富程度、频谱多普勒中的多项测量指标的变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5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实性低回声结节42例,囊实性混合结节15例,结节边界不清晰33例,结节中有砂砾样钙化灶3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5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出结节内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二维声像图及CDFI表现,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2,6,6─四氯环已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该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认证。  相似文献   

12.
利用Tang Toennies(TT)势模型,计算了O2-O2,O2-N2,和O-N2相互作用势,得到了重要的的相互作用势的参数Rm和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O2-O2系统的输运系数.其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较好,说明TT势模型对于计算氧分子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铝、正硅酸乙酯(TEOS)、氧氯化铝(ZrOCl2·H2O)、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溶胶;并在基底上涂膜、干燥、烧成,制成了有担载体的复合膜.应用SEM和XRD和压汞法等测试技术对Al2O3-SiO2-ZrO2-TiO2复合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孔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溶胶性能和烧成制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铝、正硅酸乙酯(TEOS)、氧氯化铝(ZrOCl2·H2O)、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溶胶;并在基底上涂膜、干燥、烧成,制成了有担载体的复合膜.应用SEM和XRD和压汞法等测试技术对Al2O3-SiO2-ZrO2-TiO2复合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孔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溶胶性能和烧成制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环乙酮为原料液相法合成2,2,6,6─四氯环乙酮,并对物料比例,加料速度,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电解法将2,5-二氯硝基苯还原为四氯氢化偶氮苯,进而转位、重排生成2,2',5,5'-四氯联苯胺的原理、工艺条件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医药邻─(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的中间体N─苯基─2,2,6,6─四氯环己亚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该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配比、缩合温度等。艺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认证。  相似文献   

18.
以环己酮、甲醛为原料在碱催化下经羟醛缩合,康尼扎罗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此化合物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下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 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用红外光谱、13C和1H核磁共振谱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 物料物质的量比等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成2, 2,6,6-四羟甲基环己醇的适宜条件为:"(碱):n(甲醛):n(环己酮)=1.25:5.5:1,羟醛缩合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和1 h,康尼扎罗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1.5h;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的适宜条件为:n(氢氧化钠):n(氯丙烯):n(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9:10:1,相转移剂用量为10%(以2,2, 6,6-四羟甲基环己醇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120h,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为58.3%.  相似文献   

19.
2,2-二羟甲基丁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丁醛和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及氧化二步反应,合成2,2-二羟甲基丁酸。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