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几个不同类型的古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古镇交通网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文化、古镇交通、网络空间形态的解析,建立一个以交通网络为基础的保护与更新体系。本研究将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分为街道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和街道网络空间几何形态两个分系统,分别进行剖析。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运用Arcgis、91卫图、空间句法等软件,对街道网络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贵州省古镇街道的形态规律及相互作用原则。从视觉和美学的观点对街道的空间形态进行构成要素、节点要素、景观要素等的研究,分析其空间序列与组织布局原则。通过对街道网络的空间形态与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实现对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空间句法的原理和GIS技术对长沙地铁规划线路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可达性指标,指出长沙市城市远景轨道交通规划(2030)中所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规划地铁线路应强调组团的作用,适当增加地铁各干线换乘点,建设环状地铁路网;通过加强组团间的联系,带动整体城市的发展,避免交通过于集中城市老中心.  相似文献   

3.
“缝合”理念是把城市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通过一定的城市设计技术手段进行“缝合”,形成旧城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与协调。位于吉林省边境的集安市,是以高句丽民族第二代都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中心发展起来的历史名城。对于集安市来说,古城与现代城市的连接处是城市缝合的主要地区,而城门作为古城与城市的连接节点,既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连接现代城市与古城的空间纽带。将交通作为引导城市空间组织的手段,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比较,对古城与城市的连接空间进行缝合,从而对城市进行空间重构,以达到古城与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多尺度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间拓扑关系是空间句法研究的基础.讨论了空间句法的系列变量,并以武汉市为例,提取武汉市的交通网络轴线地图,在GIS环境下讨论了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的空间句法变量,得出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子,而集成度是描述空间可达性的直接变量.利用空间句法变量可以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集美学村中集美大社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构成,分析集美大社整体空间形态构成与人车流量契合的程度,对集美学村的可持续性更新设计提出规划建议;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规划成果,从而探讨基于量化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更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句法的便捷度分析,不论是整体或局部,皆呈现出与集美大社现况相符的结果;同时,集美学村更新设计的大部分规划构想与空间句法的分析成果相符,将空间句法结合历史街区更新实践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缝合"理念是把城市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通过一定的城市设计技术手段进行"缝合",形成旧城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与协调.位于吉林省边境的集安市,是以高句丽民族第二代都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中心发展起来的历史名城.对于集安市来说,古城与现代城市的连接处是城市缝合的主要地区,而城门作为古城与城市的连接节点,既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连接现代城市与古城的空间纽带.将交通作为引导城市空间组织的手段,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比较,对古城与城市的连接空间进行缝合,从而对城市进行空间重构,以达到古城与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空间句法从空间认知角度定量描述城市结构形态,GIS具有卓越的数据分析功能和高效的地理建模能力,两者的结合将有利于增强GIS空间分析能力和深化空间句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量化研究.从功能和数据角度探讨GIS和空间句法的集成,并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为例,剖析了校园空间结构布局特征,解析了形态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8.
张玥  张奕  田国行 《河南科学》2013,(12):2255-2260
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量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句法轴线整合度、整合度核心和智能度等参数值的定量分析,总结出城市形态发展及演变的特征,准确判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空间句法,对郑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30---2012年,郑州城市形态由方格网状逐步向环网结合组团模式发展;城市形态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依赖路径;在拓展方向上,城市中心一直集中于主城区,并向东、西、南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9.
多层面商业空间整合度与人流量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空间句法软件计算多层面商业空间轴线整合度,研究其与人流量分布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出入口、楼层转换、垂直交通等其他空间变量对多层面商业空间中人流分布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比较,得出基于空间句法的对多层面商业空间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特色街区可以展现城市性格、打造城市名片,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特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升级改造和空间活化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罍街的空间更新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对其更新前后进行视域和轴线空间对比分析,以期探寻街区升级在空间结构上产生的变化,并量化地解读街区更新在形态、视觉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字模型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客观描述各类型城市空间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数据可进一步分析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法构建张家口市线段网络模型,并通过GIS对张家口市14 394个POI兴趣点进行点密度分析,用于检验线段网络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借助Depthmap软件平台对张家口市区空间的整合度、协同度和选择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城市空间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部分片区周边空间过于复杂,步行体验有待提高;(2)主城区核心突出,有逐步形成南北双核心的趋势;(3)道路交通南松北紧,部分道路交通可达性较差;(4)城市边界形态逐渐向南北扩张,且南部新城扩张速度快于北部老城。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对居民出行的的便捷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两个主要城市上海和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拓扑分析,量化分析了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同线路的便捷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两个城市的交通网络进行了评价,对可达性较差的轨道交通网络及站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空间句法、路线价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结构与路线价之间关系.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句法与G IS集成分析工具Axwom an对道路结构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空间句法与G IS集成的方法,通过分析城市道路结构来预测土地价格,简单方便,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南浔近代私家园林空间特征的研究,挖掘其空间布局背后造园逻辑和营造手法,以利于造园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法 运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的手段,优化分析方法,对南浔近代私家园林展开空间特征方面的研究。结果 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和颖园具有以下空间特征:在平面布局上均采用了水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在空间渗透性方面,小莲庄的空间渗透性最强,嘉业堂藏书楼居中,颖园最弱;在空间序列营造方面,3园均具有由“起景、发展、高潮、结尾”组成的完整空间序列;在可达性方面,颖园可达性最佳,嘉业堂藏书楼居中,小莲庄居后。结论 南浔近代私家园林在空间营造上,极大程度传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开合对比、步移景异、抑扬顿挫等造园风格特征,又恰到好处地吸纳了西方园林开放式、中轴对称式等特征,两者浑然一体。造园的3点启示:① 将空间限定要素巧妙合理地组合排列,再结合回环曲折的小径,可达到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② 适当增加可行层中面积较大的转折过渡空间,可以增强通行空间之间的渗透关系;而连接各节点之间的园路空间尽可能曲折狭长,以达到增强景深、以小见大的空间效果;③ 通过空间句法验证设计作品中空间序列的丰富程度,可以起到指导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句法从道路等级、换乘次数、交通可达性和整体协调度四个方面对郑州市地铁规划线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地铁线路内部的道路等级、换乘次数、交通可达性、整体协调性相差较大;环状线路的道路等级高于非环状线路,市中心地区的线路等级高于市区外缘;市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地铁线路存在着换乘不便的问题;地铁线路在市中心地区的规划布局走向基本合理,部分线路承载的交通流量与线路的交通可达性、布局走向与整体协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受到来自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强烈冲击,针对目前城市快递物流点的分布现状,在传统的空间句法模型基础上,将POI兴趣点结合GIS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城市快递物流点的空间格局研究中,从而构建了传统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通过对合肥市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以及包河区的研究发现:空间句法模型和POI大数据分析所得城市快递物流业的集聚区域在空间上并不完全一致;同时,通过快递物流点与居民点建立缓冲区分析,并针对快递物流点的布局提出决策意见,为方便居民生活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自诞生伊始就与城市空间紧密联系休戚相关。该文以典型的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城市空间的演进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局部及全局空间联动的逻辑语言,建立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与西安整体城市空间的句法轴线地图,并重点选取集成度和智能度这两个重要的形态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聚居区空间与城市全局空间的拓扑关系变化解析,以及聚居区中心结构的变化剖析,探讨了鼓楼回族聚居区和西安城市之间协同演进的特征规律,证明了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内部空间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并且聚居区内部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内外网络构成的耦合互动是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李静田  陶建阳 《科技信息》2012,(1):351-351,364
城市交通空间作为连接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起点与终点的过程空间,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被接触并且感受到的城市“第三空间”。伴随着交通的演变,其所构成的空间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城市中心区交通空间是城市诸多空间类型中比较活跃的部分,对其边界的研究,是破解城市交通空间的密码之一,而通过消减消极或设定积极边界,可以实现对于交通空间的有效干预,最终达到优化和完善中心区交通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托空间句法计算方法,以合肥市周谷堆城中村为研究案例,尝试从科学角度探索出一条城中村商业化更新和公共空间优化的新途径,反思当前对于城中村"一刀切"的整体拆除重建政策,倡导一种基于本地特征的自下而上的空间优化模式,充分发挥村民积极性,引导对其村内环境自主优化,进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带动商业发展,优化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20.
邓奔 《科技信息》2012,(6):413-415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街道也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交通的膨胀发展,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正在或已经被汽车所取代,城市街道生活湮没于快速交通和超常尺度之中,街道沦为纯交通性的功能空间,城市肌理和街道人文难以寻觅。笔者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进行探索。全文分为六部分:审视当今、回顾历史、对照现代、指导设计、实例分析、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展望。论文意在寻找探索一条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之路,让人们真正成为街道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