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日益发展起来,蒂姆·帕克斯是后现代主义时代中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爱上罗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它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一时期的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点及分析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拉尔夫·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将黑色幽默手法与象征主义、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等手法相结合,更好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从“看得见的人”到“看不见的人”这一过程,展示了人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意识的探索。所谓“看得见的人”,指的是黑人个体为证实自我的存在、要求社会的注目而采取暴行的野蛮人的形象,并非黑人真实的自我。“看不见的人”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具体表现在现代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感丧失这一矛盾上。本文以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作为分析对象,认为通过黑人的遭遇来喻示现代人的普遍困境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对于大多数的文学批评家来说,因其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而经常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力作。笔者认为,《小世界》是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一体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小说《白雪公主》中后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如拼贴、戏仿和互文性等深入透视巴塞尔姆独特的、游戏式的后现代主义视角。认为文本中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色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后现代生活的反英雄反童话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狂欢化的世界感受植根于欧洲文明的深处,折射出欧洲文明的一种精神特质。它从不曾消失,仍然对僵化和凝固的制度和思维起着很强的解构作用。狂欢化的文本——《看不见的人》中设定了狂欢节上的一系列礼仪形式,也因此,《看不见的人》获得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两重性。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发掘这部黑人小说的独特魅力,也借此一窥黑人生活的苦难和渴望。  相似文献   

10.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 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 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 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 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 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 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美国华裔作家所专用的“金色幽默”凭借其独有的特色与其他形式的幽默相区别,在叙事策略上尤其反映在故事讲述方面。在“金色幽默”的文本中,人物身处边缘,言行举止荒谬可笑但又具有某种喜剧色彩和独特性;反讽(irony)、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以及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等被巧妙地运用在故事讲述中来增强喜剧性,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的叙事策略是对“金色幽默”的典型运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黑色幽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女性作家无关,是男性作家的专利。笔者试图分析美国女作家Carson McCullers最出色的一部中篇小说《悲伤咖啡馆之歌》来证明:黑色幽默并非60年代的专利产品,而是一个持续传统的一部分,或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早的0196时代;女性作家当中也有擅长黑色幽默的高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文学主潮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核心的美学追求是反叛性、先锋性、试验性,是对既有文学规范的颠覆。昆德拉在传承现代小说的共有特点的同时,以思索存在的视角,在哲学的终点处建立了自己的起点,展示了未来小说的前景以及小说样式的多种可能性,把小说的疆域从现实的维度拓展到可能性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而"黑色幽默"被视为是"荒诞剧"的继续,又被称为"荒诞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无处不存在着荒诞,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将荒诞的艺术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进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主义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异质文化",它从最初的"新客"身份演变成后来的"归化者"的定位,其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中,2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家们对于"新客东来"的现代主义基本上持期许与犹疑并存的态度,现代主义在那时还只能说是一种广为散播的质素.3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衬托在强势的民族危亡的时代语境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流之下,这种突破也显得十分单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边缘宿命在当时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6.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61-64,8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创新,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流动来构建主观"内在的真实".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纯粹从个人心理反应的叙述角度,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诗化语言等写作技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表现了人们压抑、苦闷、空虚和绝望的心情.<墙上的斑点>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科技信息》2012,(28):175-175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设计运动,都与装饰有某种不可割舍的情结,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到后现代主义,我们看到装饰在设计中的重要意义,装饰是人类情感的需求,也是摆脱现代主义冷漠、单调、机械化风格带来的压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元典章》的被字句出现了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倾向。结构的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宾语和关系语的复杂化以及动词前后成分状语和补语的复杂化上,而且出现了由多个动词充当的复杂谓语句。功能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两类特殊功用的被字句:“遭遇”类被字句,表原因的被字句。从《元典章》中被字句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被”字在《元典章》中具有不同的语法化层次。  相似文献   

20.
"抢妻"现象在元杂剧中频繁出现,直接原因是元代的统治者的腐败、残暴和骄纵贪婪,频繁出现的"抢妻"情节正是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掠夺妇女的行为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在元杂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的原因除了政治、历史等因素外,更深层的原因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所带来的野蛮习俗和落后文化.极大地伤害了以儒家文化为皈依的知识分子的民族尊严和道德情感,"抢妻"现象在元杂剧中频繁出现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