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石家庄钢铁公司高炉的碱金属(K2O+Na2O)负荷较高,为5.25~5.5kg/tFe.其中由烧结矿带入的碱金属占碱金属负荷的70%左右,球团矿和焦炭各占碱金属负荷的10%左右,其它炉料带入量较少.石钢高炉总排碱率为73%~79%,其中炉渣排碱率为68%~77%,炉顶煤气排碱率为5%左右.石钢高炉蓄积率保持在0.227~0.282kg/Fe·h之间,高炉处于蓄积期,且蓄积率较高.所以,建议石钢高炉的碱金属负荷临界值选取4.0kg/tFe.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研制成功30吨铁水罐中喷吹石灰系复合脱硫剂进行铁水炉外脱硫。可使高炉冶炼高碱金属原料,采用酸渣排碱,高炉顺行,技术经济指标改善。高硫铁水炉外脱硫得到优质生铁。形成高炉用酸渣冶炼高碱金属原料及炉外脱硫新工艺。 这种新工艺已经经过连续性工业试验并转入生产使用。到1985年3月底已处理铁水5万余吨。试验及连续生产表明:高炉炉渣碱度(CaO/SiO_2)由1.05降至0.95~1.0,炉渣排碱率由50%提高到75%以上,焦比下降8~13公斤/吨铁。日产量提高10~18吨。增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炉渣化学成分与FetO活度、钾容量、硫容量间的规律,采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气-渣-金平衡时的含碱高炉渣中FetO活度.结果表明:二元碱度增加,FetO活度增加,钾容量减小,硫容量增大;MgO,Al2O3含量增加,FetO活度降低,钾容量增大,硫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高炉的碱负荷较高时,控制炉渣的化学成分,使FetO活度保持在0074~0078之间,可以使炉渣具有适宜的脱硫能力和较大的排碱能力,有助于降低碱金属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以来,包钢在控制高炉炉瘤,扭转生产局面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为了配合攻关,我们进行了部分实验室研究工作。根据这些实验可以认为包钢高炉结瘤的根本原因在于钾钠氟的循环积累,形成大量易熔的、表面张力很低的、非常容易粘附炉衬与炉料的不稳定的初渣(即短渣)物相。产生易熔物相是因为碱金属化合物、碱金属氟化物多为易熔成分,并且碱金属还能与枪晶石、莫莱石结合而形成易熔物相,这些都是高炉上部频繁结瘤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碱金属的危害,抑制高炉炉瘤的形成,除应加强选烧排碱以外,还应提高炉渣排碱能力。为此作者系统地研究了炉温、炉渣碱度、MgO、CaCl_2诸因素对炉渣排碱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高炉碱害的措施。此外作者还着重讨论了作为排碱剂的 CaCl_2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克新1号)地膜覆盖栽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克新1号)块茎产量在38718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N5.647kg,P2O51.172kg,K2O5.191kg,质量比为1.00:0.21:0.92。5月17日~5月31日,是植株吸收N,P205最多的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吸收量的31.55%,27.54%;5月2日~5月16日,是植株吸收K,O最多的时期,占总吸收量的28.63%。收获时,植株吸收的N,P2O5,K2O主要贮存在块茎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偏光、反光及高温显微镜的研究方法为主,并配合x射线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研究方法,较详细地研究了包钢高炉炉瘤中的矿物组成及其显微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 (1)在包钢炉瘤中存在有大量的钾、钠硅铝酸盐矿物,如钾霞石(K_2O·Al_2O_3·2SiO_2)、白榴石(K_2O·AlO_3·4SiO_2)、斜长石(Na2O·Al_2·6SiO_2—CaO·Al_2O_3·2SiO_2)、氟云母(KAl_3Si_3O_(10)F_2—K(Fe,Mg)_3AlSi_3O_(10)F_2)等,还有氟硅钾石(K_2SiF_6)、冰晶石(Na_3AlF_6)、枪晶石(3Ca0.2SiO_2.CaF_2)萤石(CaF_2)、碳酸钾(K_2CO_3)硅酸钾K_2SiO_3)、硅铝酸钾(K_2O.Al_2O_3.SiO_2)及氟化钾(KF)、氟化钠(NaF)等。研究认为钾、钠碱金属在炉内的循环富集,是高炉结瘤的根本原因。 (2)除钾、钠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外,同时还存在着氟的循环富集,研究认为氟对高炉炉瘤的生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通过对高炉炉瘤以及高炉终渣矿物组成的研究证明,防止高炉结瘤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入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含量。在当前入炉原料条件下,采用低碱度酸渣冶炼,以利在高炉终渣中生成碱金属硅酸盐矿物,提高终渣排碱率,减少碱金属在炉内的富集,已为当前生产中防止结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南省21个县市的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表明:河南省玉米产量以6000-7500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农户的50%;4500—6000kg/hm^2产量范围的农户所占比例次之,为31.84%;而小于3500kg/hm^2和大于7500kg/hm^2所占比例分别为1.05%和8.16%.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3.1~667.4kg/hm^2,平均为293.3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0~760.5kg/hm^2,平均97.9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3.4-50.9kg/hm^2,平均25.9kg/hm^2.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为90—270kg/hm^2占到调查样本的57.04%,其中基肥用量以小于45kg/hm^2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90—135kg/hm^2;追肥用量以135~180kg/hm^2最大,为20.10%.磷肥用量以45—90kg/hm^2所占比例最大,为28.27%;钾肥以不施钾所占比例最高,为39.73%.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总量和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之间关系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以10—20kg/kg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50%,其次为20—30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7.27%;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均以45—75kg/kg最大,分别占到调查样本的35.46%和26.8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冶金废液制备的低温硫酸催化剂中铯、铷、锂等碱金属元素的助催化作用和熔盐用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铯的低温助催化效果最好,其用量宜控制在n(Cs)/n(V)=0.3~0.6.当n(Cs)/n(V)=0.6时,410℃的SO2转化率达42.5%,比无铯催化剂的SO2转化率高18.5%.铷的加入会降低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宜采取措施降低废液中的铷含量.在多种碱金属元素混合使用的情况下,锂元素有较好的助催化作用,其最佳用量为n(Li)/n(V)=0.4,410℃时SO2转化率达46%.活性组分含量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和高温活性影响较大,n(M)/n(v)宜小于4.5.  相似文献   

9.
根据石钢生产条件 ,研究了 Ca O、Si O2 、Al2 O3和 Mg O四元渣系脱硫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炉渣碱度在 1 .1 0~ 1 .2 0之间 ,Mg O≯ 1 0 % ,Al2 O3≯ 1 5%时能获得最佳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温煤气中氯化氢和碱金属蒸气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煤气中的氯化氢和碱金属蒸气进行了单独和同时脱除的研究,单独脱除的研究得出,脱氯剂的氯容量随反应温度的增在而提高,试验所选的5种吸附剂对碱金属都具有脱除性能,其中以高铝土和活性Al2O3吸附剂的吸附效率最高,在840度条件下活性Al2O3吸附剂对碱金属化合物的脱除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进行,在HCl气体和碱金属蒸气同时存在条件下,高铝土脱除碱金属的效率高达79.5%。TCl1脱氯剂脱除HCl气体的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L.)对镉富集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5种大白菜基因型对镉(Cd)富集的基因型差异,以期筛选出低积累Cd的白菜基因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白菜基因型的Cd含量、富集系数(BFs)和转运系数(TFs)差异显著(P0.05).丰源新3号、现代夏秋和春秋六轮的Cd积累量均小于0.50mg/kg,其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小于1.0,具有一定低积累Cd的潜力.大田试验的结果表明丰源新3号的Cd含量小于0.50mg/kg,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0,表明其为排斥Cd的白菜基因型.现代夏秋和春秋六轮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0,但其地上部Cd含量均高于0.50mg/kg,不属于Cd低积累白菜.值得注意的.北京小杂56在盆栽和大田中的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0,可用于植物修复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重金属超标率石灰土>黄壤;石灰土的pH缓冲性能大于黄壤,且碳酸钙含量增加到90g/kg时,黄壤的pH将不在增加,pH稳定在7.08,碳酸钙含量增加到120g/kg时,石灰土pH讲不再增加,稳定在8.26,而增加粘粒含量对土壤pH无明显作用;除了石灰土中的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粘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的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以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Cr3+(0、0.5、5.0、50.0、500.0、5 000.0 mg/kg)、Pb2+(0、10、30、50、100、300、500 mg/kg)以及Cd2+(0、0.1、1.0、5.0、10.0、100.0 mg/kg),观测土壤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时间(0、6、12、24、48、72、120 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重金属添加量0 mg/kg)相比较,低剂量Cr3+(0.5~5.0 mg/kg)、Pb2+(10.0 mg/kg)和Cd2+(0.1 mg/kg)均使NR活性显著升高(P<0.05),剂量效应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倒“U”形。这表明,Cr3+、Pb2+和Cd2+与湿地土壤NR活性之间存在Hormesis剂量效应关系。刺激效应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培养后的6~72 h(Cr3+)、24~120 h(Pb2+)和6~48 h(Cd2+),幅度变化在56.4%~107.4%之间。因此,低剂量重金属对NR活性的刺激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湿地土壤硝态氮的还原过程,建议对崇明东滩湿地土壤中低微量重金属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15.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了Cr和As,无论黄壤还是石灰土,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固持的作用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黄壤和石灰土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但解吸量无明显促进或降低,即碳酸钙影响该地区土壤重金属蓄积的作用大于黏粒;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集中在前90min内,其后的吸附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且对重金属的最大吸附量石灰土大于黄壤;三种动力学模型拟合中,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好,从动力学参数中可知,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量大于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量,黄壤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大于石灰土重金属平均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8.
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杭州地区猪粪重金属Cu、Zn、Pb、Cd含量及Cu、Zn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显示,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330.36mg/kg,485.74mg/kg,18.99mg/kg和0.59mg/kg,参照德国腐熟堆肥重金属限量标准,存在严重的Cu超标现象,样本超标率为55.6%;其次为Zn,样本超标率为11.1%,Cd样本超标率5.6%,Pb无超标现象;超标样品中以集约化养殖场猪粪为主;重金属污染猪粪Cu、Zn化学形态分布均以铁锰态为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大田试验,选择稻草秸秆厌氧发酵、稻草秸秆好氧发酵、氯化钾(KCl)和醋酸(HAc)对某地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化学淋洗,经过120 d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始土壤pH(4.78),4种淋洗剂对农田土壤pH影响均较小,KCl降低土壤pH的幅度最大(4.65),其次HAc(4.72),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空白pH值相近。比较4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KCl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最好其中,KCl对Cd的去除率是19.20%,对Pb的去除率是6.84%,对Cu的去除率是7.56%,对Zn的去除率是15.94%。HAc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