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鲜红的太阳从柬埔寨豆蔻山升起,吉姆·桑德森出发寻找一种毛色斑驳的树栖猫的踪迹.这种美丽的小型猫科动物十分罕见,桑德森的使命是找到这种动物,把它用摄像机拍录下来,让人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保护它们,使它们繁衍兴盛.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两名科学家,海恩里希·罗雷尔(HdnhchRohrer)和相德·莫尼(GerdBinng)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但他们并非最早探测电子世界的人。SO年代末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欧文·米勒(ErwinMuller)已经发明了一台原子分辨装置——场粒子显微镜。这种装置设在一个真空空中,强电场把带电原子从样品表面剥离下来,把它们迅速送至检测器中能反映它们排列的适当位置上,然而这种显微镜仅仅局限于观测被拉成非常尖锐的针尖状试样。但在60年代末期,米勒一个从前的学生制成了一种装置,如果他能完成的话,这…  相似文献   

3.
詹绍琛 《科学之友》2005,(11):47-48
动物没有语言,它们之间相互通信联络是靠什么来进行的?它们利用种种感觉器官,以不可胜数的方法,从事这种沟通工作。相互沟通效率之高、方法之多,令人惊奇。  相似文献   

4.
鳄鱼往往被认为是湿地中的霸主,它们吞食水中的鱼类,捕杀河马、水獭等水生哺乳动物,更为可怕的是,它们还捕食到水边喝水的大型哺乳动物,人也常常受到它们的攻击。一些恐怖片甚至用鳄鱼来渲染气氛。然而,这种可怕的动物并非坚不可摧,人类是它们的头号敌人,蟒蛇和猎豹也敢与它们搏斗,甚至连癞蛤蟆也不怕它们。  相似文献   

5.
灵仙的狐狸     
杨涛 《科学之友》2005,(7):49-49
狐狸,很少有人把它当做宠物饲养起来,像狗那样带出来遛的。这与它们的天性难改固然有关,但也与人们对它们的传统认识不无关系。狐狸这种珍贵的皮毛兽,现在还是普遍饲养在动物园或养殖场里,而它们作为宠物,只有极少数富豪们,才侍候得起。世界上的名贵狐狸,主要有蓝狐、雪狐、银黑狐、石狐、赤狐等几种。其中雪狐又称北极狐,皮毛更为厚实,显得极为珍贵。武侠小说中的“雪山飞狐”,应该是这种狐。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动物学界最惊人的发现,是1941年瑞典人谕姆维斯特在南太平洋哈伊艾爱群岛发现奇异的鼻行动物。这种世间奇兽,不用脚走路,而以鼻子当作运动器官。在动物分类学上,它们被称之为“鼻行类动物”,属于哺乳类,共有14科189种。鼻行类动物最奇特的特征是,有一个到四个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内系海绵体物质,充血后便会变硬,能走路;它们的形态,有的如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似蜗牛。它们不但能爬行、跳跃,甚至能灵活地捕捉昆虫,更能移动身体、支撑身体,摆出各种姿态。这种奇异的动物原本有四肢…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美国爬虫学家比尔·吉尔伯特,在墨西哥的索诺拉沙漠地区考察蜥蜴时,发现这里的晰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奇形怪状,色彩绚丽,行动神秘。其中有一种表皮坚韧的小蜥蜴善施骗术,它能从眼中喷射出一串高达1.8米的血珠吓阻其天敌。这种蜥蜴通常被称为角蜥。角蜥有良好的保护色,它浑身呈沙色.与沙漠环境的色调一模一样,这样即使是一些凶猛的大型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很难发现它们。角蜥利用保护色,不仅可以对付敌害,还能迷惑猎物。它们常常呆在一处按兵不动,一旦猎物将它们误认为是沙丘、岩石,向它们走来,角蜥就会张开…  相似文献   

8.
在北美洲东部,居住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们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点是鼻子长在头部,在鼻子周围还环绕着11对粉红色的肉质“触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这种动物在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这种动物的鼻子更像一颗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称它们为星鼻鼹。那么,星鼻鼹究竟是如何靠鼻子探路、谋生的呢?科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温顺的庞然大物 海象是一种比较温顺的动物,尽管它们长着巨齿獠牙,身上的气味也不敢让人恭维。不久前,有两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来到北极研究海象,他们很快发现,海象这种动物是何等的迷人而可爱。这些动物对人类的好奇心就像人们对它们一样。每当看到人来到跟前,它们会用突起的鼻子向你问候,就好像要嗅你的味道,与你接触。不过,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它们的北极栖息地还能让它们生存下去吗?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生活在6500万年前~1亿年前的—种翼龙竟然能站在地上捕猎小恐龙及其他类似大小的动物。这种翼龙的翼展超过10米,站起来的身高达5米。此前,它们一直被认为是像海鸥或鹈鹕那样,在飞过水面时抓食水中的鱼。但通过研究这种翼龙的化石和陋息地,科学家才发现它们原来很适应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英国古生物学家近期揭开了一种会飞的远古爬行生物的神秘面纱。这种生物距今已有2.35亿年。这种名为孔耐蜥的生物背上长有鳞状翅膀,可飞行超过9m的距离,它们通常生活在欧洲亚热带森林里。专家称,这种酷似蜥蜴的爬行生物体长可达0.6m。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布里斯托尔附近就首次发现这种早已灭绝的生物化石。经研究后认为它们出现在晚三叠纪时期,即2.35亿年到2亿年前,早于侏罗纪恐龙时期8千万年,同时还早于已知的最早鸟类——始祖鸟5千万年。  相似文献   

12.
<正>地表之下的“滑动事件”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构造板块组成的,它们位于地表深处一层黏稠的高温物质之上,这使得它们可以四处滑动。它们有时像盘子一样撞在一起,有时又从彼此的身旁缓慢滑过。它们时常粘在一起,这时岩层相互挤压,产生压力,导致岩层突然松动或断裂,积累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这种情况类似于弯曲一根棍子时,就会有压力产生,一旦压力过大,棍子就会折断。  相似文献   

13.
它们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是高山山顶冻土环境或北极极寒世界的常驻“居民”;它们均生得矮小、常青、茎匍匐或斜生贴着地面,可它们却是树,还是柳树,你相信吗?这种微型柳树就是世界上最小的树--矮柳。它们和柳树是近亲,植株个体非常小,只有几厘米。只有在繁殖期才会长出类似柳树的花序。毫无疑问,遗传和环境因素是造成矮柳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如果避开风雪雨时常光顾的地区,它们其实还可以长得更高、更大。  相似文献   

14.
阿俊  肖夏 《科学之友》2010,(2):76-77
<正>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横行着一种叫做军团蚁的肉食蚂蚁。这种蚂蚁早在1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起源年代跟恐龙相似,极有研究价值。但是,这种蚂蚁喜欢组成数量在百万以上的大军过游猎生活,所到之处"遇谁灭谁",摧毁一切能够被它们捉住或敢于和它们作对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8):4-4
为了找水,超过100万头单峰野骆驼正在澳大利亚沙漠地区制造麻烦。它们吞吃种植林中很高的树木,将管道和空调器从外墙上拖掉,并严重破坏盥洗系统。这种单峰骆驼主要是在19世纪下半叶从印度引进的,目的是让它们在干燥的澳大利亚内陆运输人和牲口。  相似文献   

16.
恶浪探秘     
王晓龙 《科学之友》2004,(12):30-31
挪威的特隆赫姆制造波浪,那种在电影《完美风暴》中闻名的使船沉没、水手被淹死的巨浪。它们被称为恶浪,多数出现在特隆赫姆滨水区西南冰冷的北海上。这种重达数百万吨、高耸、直立的水墙是水手的噩梦。它们总是突然降临,使人躲避不及。它们的威力如此之大,甚至能摧毁超级油轮和石油钻塔。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09,(5):50-51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们最近的研究表明,1939年发现的头部透明的深海鱼眼睛会旋转。 因为生活在深海中,它们拥有透明的头部.这样它们的眼睛能够很好地收集光亮,很敏感地感知头部上方的物体轮廓。科学家们原本以为这种鱼的眼睛是朝上的,只能看到头部上方。但是最近的实验表明,它们的眼睛是由充满液体的防护体遮盖着,而且能够旋转。  相似文献   

18.
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冷海域中,生活着一种轻盈美丽的浮游动物,它们是“冰海小精灵”,又被称为“冰海天使”。最近,这种可爱的动物却现身于日本兵库县附近相对温暖的海域。这种小生物“盲流到非居住地”说明了海洋环境出现了问题,环保人士对这种不明原因的迁徙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9.
夏威夷的美色食虫鸣鸟(honeycreeper),即被当地人称为“波欧鸟利”的这种小鸟可能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科学工作者认为,在当前世界上一共只剩下了3只:一只雄性的和两只雌性的。它们栖息在毛伊岛哈利卡拉火山东北坡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雄鸟和雌鸟相距1.5英里,而据科研人员所知,雄鸟和雌鸟从未汇合在一起。除非它们不久就进行交配———否则这种鸟将濒临灭绝。在试图于野外引导雄鸟和雌鸟相聚的行动失败之后,野生生物保护人员计划用网将鸟捕住,把它们关在一起以便为交配提供条件。“如果我们不进行干预,这些小鸟可能永远不会相遇。…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询问癌症研究人员,这十年的突破性治疗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CAR-T摘得桂冠。这种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将它们变成追捕肿瘤细胞的“超级士兵”。多种CAR-T疗法以惊人的速度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之前无法治愈的血液肿瘤。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5 000名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对于CAR-T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尔·朱恩(Carl June)博士来说,我们只是触及了CAR-T的冰山一角。朱恩团队规划了CAR-T治疗前行的方向,2023年7月2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观点”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