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验证局部气垫双体船的航行性能,对其阻力特性和航态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基于船模试验测量了其在不同排水量和不同重心条件下的阻力值、升沉幅值以及纵倾角度,分析了阻力、航态等特性随进气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气垫长度傅汝德数小于0.8时,船体阻力随气垫进气流量减小而降低,并且此时的越峰能力较强;当船速增加时,船体阻力随气垫进气流量增加而降低.重心位置适当后移能有效改善船体表面的阻力特性.船型特有的滑行壁面能使其越峰后快速达到滑行状态,保证越峰后的快速性和纵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极地船舶在碎冰-波浪作用下的增阻性能和运动响应规律,采用半精炼颗粒状石蜡模型冰,研究迎浪工况下极地船舶的增阻随航速、冰密集度、波长、波高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究联合作用下船舶的运动响应和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船-浪相互作用下,船模总阻力会增加,波浪增阻和船舶运动响应随波高和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Fr=0...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估渔船实船阻力,以一艘11.75 m渔船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方法给出了一套完整的由船模阻力数值仿真到实船阻力换算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估渔船船体阻力,减少设计成本;结合船舶在水中的垂向水动力,对阻力曲线中的峰值点和谷值点成因进行了分析,阐释了船舶阻力随航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三体船模型阻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体船的超细长的船体使剩余阻力大幅度降低,而且消波性能好。其侧体与中间主船体之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和横向距中间距离对其耐波性及阻力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试验,探索了一些侧体与中体不同组合型式三体船的阻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船模拖曳水池的阻力试验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提出了降低试验不确定度的方法.根据船模阻力试验的流程,确定了试验过程中的误差源;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方程,确定了误差源对于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在不同日期进行标准船模带舵的单航次重复试验,获得其试验结果.根据总阻力的成分,将所有试验结果换算成名义温度下的数值,进而分析其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95%置信水平下(k=2),各个速度的总阻力及其主要水动力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1.1%,摩擦阻力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0.025%,弗劳德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0.1%.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条新船,其船体外型首先应满足在静水中以某一速度航行时阻力最小的条件,为此,需要经船模试验来确定最理想的外型。所以船模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测定转速与静水阻力关系。为使所测阻力数据准确,必须保证船模拖车车速稳定。同时,为了测定船速与静水阻力的关系,画出关系曲线,拖车移动速度必须可变。故拖车系统应该是一个调速系统,而且要求稳速精度较高,约1/1000左右。以往那种稳压电源给定的普通测速发电机反馈方式的控制系统已不再能满足要求。对于高精度系统给定和测速精度必须提高。为此,给定和反馈必须实现数字化,即应采用数字调…  相似文献   

7.
建立某船1:100缩比模型.研究了船体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船体保护电位分布.结果表明,双区域阴极保护的优化设计是在船艏区增加1组辅助阳极,且参比电极布置在两组辅助阳极之问;船艉区参比电极布置在辅助阳极外侧,此时船体保护电位曲线分布均匀,均在-0.80~-0.90 V,船体得到有效的阴极保护.螺旋桨主轴接地后,发现船艉区辅助阳极附近电位降低,且随轴转动速率增加,辅助阳极附近电位进一步降低.船模主轴不同状态下,优化设计的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均能达到阴极保护要求.实验验证,采用缩比模型对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进行设计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为船体阴极保护优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将描述船体粘性绕流的完整的Navier-Stokes方程简化为部分抛物线模式,辅以Coles速度剖面和Head渗入方程,应用流线坐标系中的积分-差分算法,求解绕船体三维边界层的流动参数。对于船模SSPA 720的考核计算表明,自船首90%的船长范围内,有关边界层参数的计算结果同相应测试值符合得令人满意。本文为船体粘压阻力与近尾流场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进线性兴波阻力帐篷函数法及实船型线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线性兴波阻力帐篷函数法阻力计算及相应的船型优化方法不能反映实际船体对称面形状这一局限,提出一种定义在实际船体对称面上的船体曲面近似函数,将该船体曲面近似函数代入线性兴波阻力表达式,用该表达式与原帐篷函数法计算同一船型的兴波阻力系数,对比结果表明在多数速度区间内比后者更加接近试验结果.由此表达式建立以船体型值为变量的最小兴波阻力二次规划数学模型,此模型适用于任意给定的由曲线、折线围成的非矩形船体对称面区域,尤其适用于舰船前体及其球鼻首的优化.基于二次规划优化模型对仿DDG51船型进行一系列型线优化设计,在理论上获得了20%以上的兴波阻力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变尺度船模系列试验、大尺度船模自航试验、几何相似船模尺度效应试验或者比较不同尺度水池的试验结果时,必然要遇到阻塞效应问题.在水池尺度较小、船模尺度相对较大时,阻塞效应尤其突出.阻塞效应混在各种分析结果中,影响结论的准确性,必须予以修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改变计算域的大小来改变阻塞比,利用流体体积分数(VOF)方法捕捉船舶的自由液面,计及升沉和纵倾两个自由度,对两种船型进行了不同阻塞比、不同航速下的阻力数值计算,探究船型、水池宽度和深度与阻塞效应影响程度的关系,获得了阻塞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拖曳水池的阻塞效应修正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