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位前苏联克格勃将军不久前透露:从60年代起,前苏联的军事专家就开始着手悄悄研制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地震炸弹”。它能造成危害极大的地震或海啸,其破坏力“足以毁灭美国”。这种令人生畏的地震炸弹其实就是鲜为人知的地球物理武器中的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集聚体,在沸腾的熔岩中贮存着巨大的能量。它一旦突破地壳,就会形成地震、海啸、山崩、地滑,造成极大的破坏。地球物理武器正是在特定环境中,用人工方法施加少许能量,诱发或制造震撼天地的自然灾害,从而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比如,在一系列断层地带,采用核爆炸方式可以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海啸、山崩等灾难,以破坏敌人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或向敌方某一地区播撒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人统计,每年地球上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地震,而大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之一。那么,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测定的?它一定准确吗?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6,(1):58-59
21世纪最初的年头里,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印度洋大海啸、卡特里娜大飓风以及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地球还会经受什么样的劫难呢? 美国宇航局(NASA)称,下一个威胁地球的就是小行星“阿波菲斯”。科学家称,在计算“阿波菲斯”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造成比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海啸史可怕的破坏。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NASA近日启动“太空防卫项目”第一步,决定安放跟踪仪监视小行星“阿波菲斯”的确切轨道;这被世人称为“地球保卫战”的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桥台的地震破坏,提出一种新型桥台支座布置方式,通过双向滑动支座、弹塑性挡块和拉压连接装置的联合作用来工作.以2座连续梁桥为例,通过新型桥台支座布置方式和传统桥台支座布置方式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挡块屈服力、桥台约束刚度对桥梁横向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传统桥台支座布置方式,桥台承受的地震力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存在地震破坏风险;对于新型桥台支座布置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挡块横向屈服力来控制桥台地震力,既可使桥台分担一部分结构地震惯性力,又可避免桥台破坏.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桥梁和对应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合适的桥台挡块横向屈服力,以使整座桥梁的地震反应达到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无比巨大。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此次地震给全世界研究地震的科学家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地震、特别是大陆地震发生的机理,认识其规律,从而有可能增进地震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出现夺走了我们的亲人,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使我们流离失所。地震这种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破坏程度。其中,建设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建筑物,能够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本文就基于抗震因素思考建筑的选型设计思路这一课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抗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工业化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但环境问题反过来又使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王宏 《科技咨询导报》2011,(34):140-140
人类如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保护全球的环境,如要在生存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就更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从古到今,通过人类与大自然不断抗争中,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不断改变与破坏。与此同时,自然界也以不同方式给人类带来各种灾难与报应,人类也从中才渐渐明白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阿坝州历史地震的烈度评估定与震级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阿坝州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目前国内历史地震研究的现状,在对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表,利用现代有仪器记录的州内4k5级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震级与有感半径的关系和震级与烈度和有感半径的关系的经验公式,并利用这两个经验公式对阿坝州历史资料中的无破坏已载地震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这些经验公式是适合阿坝州及邻区历史上无破坏记载地震震级换算的,从而达到尽可能利用历史地震资料为现代化地震工作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对历史地震的记载,一般文字记载比较简略,有的记载比较精炼,致使地震工作者对历史地震烈度的评定差议较大,而它又直影响到历史地震震级的评定,阿坝州的针震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地震资料时,应充分地运用这些资料,对资料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结合阿坝州的历史地震资料现状,利用这些资料记载地点到乡,村的优点,运用近代有仪器记录的中, 小震震资料进行反推,建立一套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和历史地震震级换算的经验公式,对阿坝州历史地震史料进行充分研究和处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史料的利用率,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地震,特别是中小地震活动规律的本来面目,并提高历史地震震级参数的可信度,使多数无破坏记载的历史地震得到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比较浅的位置,但是部分地震的深度可以达到600 km以上.目前已有的破裂机制预测地震只存在于上地幔中,但是一些地震的初步定位深度却可以超过670 km(1998年2月9号Okhotsk海地震,地震目录中被定为678 km).研究表明大多数浅震是由于断层失稳,沿着已有的断层面突然滑动引发的,而深震的发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尤其是下地幔中是否发生地震对于研究深震机制可以提供重要的约束.因为地球中的横向不均匀性,地震的绝对深度有较大的误差,所以我们根据观测地震图中明显的三重值特征,对上述那次深地震进行波形模拟,把相对深度和绝对深度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地震实际发生在670公里间断面以上,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目录中那些最深的地震仍然发生在上地幔中.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固体潮力触发地震的可能性,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及其作用范围。结果显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远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单一的固体潮力不能使岩石破裂而引发地震;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加卸载作用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与地球地震带范围基本吻合。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达到非线性时,固体潮力的扰动也可以触发地震。该结果为地震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刚刚诞生时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左侧的插图为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它的表面上有因星子撞击而产生的“岩浆海”。右侧图为现在的地球。可使高层建筑发生剧烈晃动的地震,其成因可以追溯到原始地球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变现象。它不是社会机体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以其无法抑制的破坏力量严重地干扰社会生产和生活。严重的地震灾害迫使我们去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期实现灾害性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实现抗震减灾的宿愿。  相似文献   

14.
1 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据联合国调查,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发生二十起严重自然灾害,平均造成八万三千人死亡,财产和农作物损失四十亿美元。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任何一次地震灾害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但都构成一次社会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社会财富(人工设施,自然资源)、社会主体(包括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群体的人的集合)、社会功能(社区结构的破坏而造成内功能、外功能及潜功能的失调)的严重影响。地震学是研究这种灾害孕育、潜伏、爆发、持续、衰减过程的科学。因而,对于地震的社会影响,我们不仅要考察…  相似文献   

15.
阿坝州是四川省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强度大,烈度高,震灾破坏性大,历史上普多次发生中强地震,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根据州内历史,今地震震害资料,对州内地震灾害,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轻震害为害的预防措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四川省境内地震频率高,强度大的多震区之一,地震灾害破坏大,对山体,地表的破坏尤为严重,特别突出的是州内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极强破坏力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表明我国地震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1989年9月22日不金6.6级地震的发生,已揭开了阿坝州地震期活跃期的序幕,阿坝州可能是四川今后地震发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阿坝州总面积为8.3万平方千米,其中地震基本烈度在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州面积的60%,尽管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抗御地震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地震灾害与地震损失,特别是目前人们对地震造成的山体,地表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无能为力,而这些破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巨大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笔者在对阿坝州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今地震震害的总结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地震对山体和地表的破坏特点,寻求减轻这些灾害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防预减轻灾害的防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董草原 《广东科技》2008,(22):36-37
一、地球自转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 要有效防震,首先要正确认识地震的产生原因。在没有正确认识地震产生原因的情况下进行防震是盲目防震,不会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杰 《黑河科技》1996,(4):52-52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毁灭性的大地震可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且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工矿企业的集中,其所造成的破坏亦越严重。为了提高抗御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近几年来我市地震背景及其趋势,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地震知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我市位于北纬47°42'至51°03'和东经124°45'至129°18'之间,总面积达68,726平方公里。在此地域内分布着黑龙江断裂,嫩江深大断裂、讷谟尔断裂、孙吴地堑及五大连池火山,是我省…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据统计,地球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5百万次。可见地震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地质现象,只不过99%以上的地震因震动微弱,除了地震仪能测出外,人一般感觉不到罢了。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平均有1千次左右。7级及7级以上的大地震虽较为罕见,但它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对地震的预测,早就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连续梁桥是我国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中常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为研究大跨度连续梁桥,选用CSibridge软件对某跨度为181 m的桥梁进行有限元模拟,首先通过非线性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地震动下的墩顶位移。然后通过Xtract软件得到墩底弯矩曲率曲线并定义地震损伤指标。再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假定,计算了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地震需求参数,得到了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通过曲线得到了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完全破坏的概率。结果表明,易损性分析结果可以反映桥梁的综合抗震性能和各级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为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面板堆石坝的动力破坏准则;利用有限元法对面板堆石坝进行动力破坏计算,可以得到坝体的潜在破坏区及其扩展过程。将该方法用于模型面板堆石坝的动力破坏计算,得到和模型动力破坏试验较为一致的结果,并用该方法计算了一座面板堆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