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漂盘培育云烟87和三生烟,苗期接种TMV后0h,12h,24h,36h,48h,60h和72h分别取样测定其叶片和根系中PAL的活性,并以未接种TMV烟苗叶片和根系中PAL的活性为对照.结果表明:烟草与TMV非亲和性互作时,叶片和根系中PAL活性上升速度比烟草与TMV亲和性互作时PAL活性上升速度快;烟草与TMV无论是亲和性互作还是非亲和性互作,烟草叶片中PAL活性升高速度快于根系中PAL活性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弄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毒规律.试验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连续3a以不同接种方式对健康烟株进行TMV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不通过烟叶气孔传毒,而是通过微伤口、大伤口和叶面与叶面接触渠道传播病毒,而且病毒人口离生长中心越近,病毒传播表现的速度更快,病毒的潜伏期为15~30 d,且在接种30~45d内,烟叶的发病率有一高峰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在烟株的幼嫩叶片上更易传播,症状表现在接种以上的叶片上,带病症的老叶片随着烟株的生长,症状会慢慢消失;在20~35℃的范围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毒的侵染和症状的表现.杜绝烟草幼嫩叶片摩擦伤口和TMV接触,是防治烟株上TMV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TMV溶液分别感染三生烟和心叶烟,36h,24h和12h后挑战接种同一浓度的TMV溶液,对其产生枯斑的数目和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后同一间隔时间挑战接种TMV,三生烟各处理叶片上形成的全叶枯斑数显著少于心叶烟;两品种烟草感染病毒36h后挑战接种TMV产生的全叶平均枯斑数与其他各处理组的差异都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鸦胆子素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源抗病毒化合物鸦胆子素D(Bruceine 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诱导抗性及其对TMV感染后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清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接种TMV作为阳性对照,检测施用Bruceine D对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检测了Bruceine D对烟草感染TMV后体内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对烟草POD和PPO同工酶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Bruceine D能够系统性地诱导烟草体内POD,PPO,PAL以及SOD活性的提高;能够抑制烟草因感染TMV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诱导烟草产生新的POD和PPO的同工酶;阻止TMV造成的烟草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Bruceine D能够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并对感染TMV的烟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生烟感染TNV后ET/JA依赖的防御信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与烟草坏死病毒大豆分离物(TNV-AC)构成的植病互作体系是一种特殊的亲和互作.向本生烟外施一定剂量的抗性诱导剂茉莉酸(JA)、乙烯(ET),和抑制剂丙基没食子酸(PG,JA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ET合成阻断剂)后,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半定量RTPCR等方法,在病毒接种的早、中、晚期,检测TNV及防御基因PR1,PR3,GST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诱导剂处理后,TNV表达延迟,病毒含量降低,而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不同烟草品种罹黑胫病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两烟草品种接种黑胫病菌后,对其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也高于对照,但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前期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另外,接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与各自对照相比皆未出现新的酶带,只是几个酶带的强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毕亮  李为华  陈卓 《科技信息》2012,(19):54-55
通过半叶枯斑法筛选得到一个抗TMV具有较好活性的新型手性含苯并噻唑基团的β-氨基酸化合物A,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该化合物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可诱导烟草获得对TMV的抗性。将该化合物手性拆分后,将相同浓度的不同构型化合物处理烟草K326,并测定体内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构型的化合物处理烟草均能使宿主体内的PAL、POD、SOD活性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化合物可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提高烟草的免疫能力,同时不同构型对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手性膦酸酯硫脲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化合物Ⅰ3和Ⅰ14在体积质量分数为500mg/L时对TMV的治疗效率分别为53.2%和56.7%,接近或超过对照药剂宁南霉素(治疗效率为54.3%);通过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活性筛选还发现,Ⅰ3和Ⅰ14对CMV的治疗效率分别为53.4%和54.6%,接近对照药宁南霉素(56.3%).在化合物Ⅰ3的作用下,研究了烟草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和3种防御酶(PAL,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化合物Ⅰ3处理后烟草植株体内能产生与抗病机制相关的信号,从而启动植株体内一系列的抗病因子,促进烟草体内防御酶系产生,增强了植物的系统抗病性而达到抗TMV的效果.同时,通过分子对接考察了化合物Ⅰ3和Ⅰ14作用于病毒大分子TMV可能的活性靶标,说明氢键在抗病毒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衣芽孢杆菌TG116诱导黄瓜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地衣芽孢杆菌TG116诱导黄瓜抗病性机理,研究其对黄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地衣芽孢杆菌TG116诱导黄瓜根部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3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地衣芽孢杆菌TG116灌根处理后,黄瓜叶片中的POD、PPO、PAL等防御酶类活性升高,MDA含量略有下降并达到新的平衡;经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灌根处理后,黄瓜叶片中的POD、PPO、PAL等防御酶活性及MDA含量迅速上升;尤其同时接种TG116和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后,3种防御酶类活性上升的幅度比单独接种要高,同时黄瓜叶片中MDA含量比单独接种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有所降低,减轻植株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TG116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黄瓜的系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携带有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rPA(Reteplase)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瞬时表达载体PJL TRBO-rPA,并转入农杆菌GV3101中.利用农杆菌渗滤接种技术在烟草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进行表达.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纤维蛋白琼脂糖平板(fibrin-agarose plate assay,FAPA)法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烟草中成功地表达出了有活性的rPA.为在植物中生产Reteplase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核黄素诱导番茄幼苗抗白粉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mmol/L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对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的抗性及相关生理反应:叶片H2O2积累、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核黄素诱导后番茄MM对O.ne-olycopersici的抗性增强,诱发了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番茄叶片内MDA的含量、O2-产生速率、PAL,POD活性均高于核黄素未处理,其变化趋势与抗病番茄品种G1.1560与白粉菌组成的非亲和组合相似.结果表明,H2O2的积累、膜脂过氧化、O2-,PAL和POD在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对白粉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颠茄发根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种子萌发获得颠茄无菌苗,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颠茄无菌苗真叶,所有感染了的叶片都从伤口处产生发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中,发根表现出高频侧向分支、生长迅速、失去向地性的典型形态特征.PCR检测表明rolB、rolC确实整合到颠茄发根基因组中,用MS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35 d,3个发根单克隆中发根生物量最大增长率达7.5倍,T6单克隆莨菪碱含量最高(5.61 mg/g),与种植在田间的颠茄植株的根相比,提高7倍;T2单克隆东莨菪碱含量最高,提高9倍多(2.35 mg/ g).本研究揭示了rol基因足以诱导获得生长迅速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发根.表明颠茄转基因发根的发酵培养不失为生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刺槐幼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刺槐种子吸胀1h后,就显示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力,随着刺槐幼苗的长大,PAL活性不断增强。30d苗龄的刺槐幼苗不同组织的PAL活力差别很大,以幼茎为最高,幼叶次之,幼根最低。PAL活力与刺槐胚轴或幼茎的维管系统即导管分子的数量和木质化程度增长趋势相一致。它可能对提高树苗品质、抗病虫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锦绣杜鹃叶片中PAL、PPO及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不同的SA处理时间杜鹃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其中50~100μg/mL浓度的SA对诱导杜鹃PAL、PPO、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但受SA诱导的影响各不同,主要是在对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表达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其中PAL受SA诱导后,活性提高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5.
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磁性量子点阵列在不同交换耦合常数Jex、偶极相互作用常数D和磁各向异性常数K下的磁化曲线及自旋组态.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Jex和D,系统表现出不同的磁化行为和自旋组态;当Jex=0.0,D取小值时,量子点阵列的磁性基本保持了孤立原子团的磁特性,矫顽力随温度变化关系与单个的磁性原子团的相似,在低温区,矫顽力随温度的增加急剧减少;在中间温区,出现矫顽力极小;在更高温区,矫顽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光照下玉米叶片内PAL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光一方面可以启动和激活PAL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PAL-I的合成,使PAL活性达到一定峰值后开始下降,在连续光照下,光对PAL活性也同样具有双重影响,使PAL活性产生24h循环节奏波动、在连续黑暗中PAL活性表现较稳定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防雨水泥池栽条件下,以周麦18和济麦20为研究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施氮处理小麦旗叶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受非气孔因素制约而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75%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不断增加,胞间CO2浓度逐渐减小,气孔因素制约了光合速率的提高;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氮素营养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行政亲和性理念所构设的行政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协商对话为主要手段来整合彼此的能力和资源,以完成行政目的,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合作双赢。这对于弘扬和彰显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提升行政服务品质,降低行政成本,推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的良性互动,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