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以唐一行《大衍历》(公元728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2.
上元积年的推算是古代历法的重大课题,秦九韶《数书九章》(1247年)治历演纪题系统阐述上元积年演算法,是行用上元积年的一千五百多年间唯一流传至今的珍贵史料。该文中分析秦九韶演纪积年法原术及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元)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均采用公式算法。王朴在《钦天历》(公元956年)中利用一行开元年间大地子午线测量结果,构造了独特的九服晷影函数,由此可推导出中国数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切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闫法传来的痕迹,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气流将火山灰带到玛雅玛雅 帝国从墨西哥南部向南延伸,穿过危地马拉后直至伯利兹城北部,存在时间在公元250年至公元900年。近来,美国科学家在危地马拉蒂卡尔考古遗址(一度是南部玛雅低地最大的城市)已被毁坏的运河中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浅褐色黏土矿石。  相似文献   

6.
2006年,浙江省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市科技管理部门审报了“杭州湾区域鼠类种属调查及带毒现状分析研究”课题,按社会发展类科技项目(编号:200719)立项。课题组同志通过3年的攻关研究,根据项目的合同要求实施,至今已按项目任务书要求全部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插值法肇始于刘焯《皇极历》(公元604年)。它的发明使中国古代历法的算法系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文中提出刘焯太阳运动理论核心的三个假设,破解了刘焯二次等间距内插法的造术原理。  相似文献   

8.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星象物修历,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文献。文章将该历按月给出的17个星象分为昏旦南中,伏见和星座指出3个部分其使用年,结论是:《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该历普被用于周代,其起源可以上推至夏代,但确认后者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高坡洞葬     
从贵阳城出发,经花溪、青岩、黔陶至高坡,路程48公里。乘车约两个小时后,已自海拔1000米攀升到1500米。高坡乡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达到1712.1米,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台地。境内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本概述了中国古代历法中计算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沿革,详细论述了宋元时期日月食起讫算法之精度的演变发展。在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1280年)之前的中国传统历法,采用的都是纯粹的数值方法去构造一系列相应的函数。自《授时历》起,开始利用日月食的几何模型构造一类十分不同的函数。研究表明,《授时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718年),及元代阿  相似文献   

11.
越国史上,究竟有否越王不寿?我国文物界多年不解的这一问题,随着越王不寿剑的出现,有了定论:不寿系勾践的孙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58-449年。越王不寿剑现存于台湾收藏家龚钦龙手中。龚钦龙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说,这把剑是他在2002年岁末向台湾一位陈姓收藏家购得的。浙江省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2.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结果的复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 ̄727)、郭守敬(1231 ̄1316)和阎若璩(1636 ̄170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失算这次日食的日期对应于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由僧一行和郭守敬给出的,但其食分的推算值却很小。  相似文献   

13.
漾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核桃嫁接年代深远,据康熙20年(1681年)壤黔志略卷五抄本记载。胡桃皮薄如纸,山核皮厚可榨曲”。特别是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并且现存有二、三百年嫁接泡核桃树生长。文献和实物说明至少在300多年前漾濞发展核桃已采用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57-57
“热泵流化床谷物干燥设备和技术”是北京科技大学十多年的研发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北京科技大学所有,并已取得发明专利一项(ZL200510012258.4),实用新型专利一项(ZL99248375.1)。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17):36-37
世界第一所大学:博罗尼亚大学 博罗尼亚大学(1088年),位于意大利博罗尼亚市,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在中世纪时期,它是欧洲重要的学术中心,吸引了整个基督教界的许多知识分子。如今,它是意大利第二大大学.学生人数超过10万。  相似文献   

16.
1立项背景 枣疯病被称为枣树的癌症,是枣树(Zizyphus jujube)上的一种植原体(phytoplasmas)病害,是枣树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枣疯病连年来持续在我国发生蔓延,已成为毁灭性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已有70%~80%的树株染病或死亡。仅河北省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至上亿元,全国则高达数亿元。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域地震监测台网组网技术和海啸数值模型研究”(2008C13043)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社会发展项目,2013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学院承担的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吸附菌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和设备研究”(2005C33046),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与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于2008年11月通过了浙江省相关管理机构的验收。项目组从印染厂废水生化处理池中筛选出四株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真菌,研究了开放体系下这四株菌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探讨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作用机理及吸附在菌体中染料的回收机理,开发出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及关键设备,并通过高密度发酵技术及低温干燥技术开发出含染料废水脱色菌剂的产品。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篇。  相似文献   

19.
癸卯元历与牛顿的月球运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乾隆七年(1742年)颁行的时宪历以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为元,史称癸卯元历(1742-1911年)。其中引用了牛顿的月球运动理论。18世纪上半叶,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687年,拉丁文第一版;传入中国的是1726年拉丁文第三版)、以及与牛顿早期的“月球运动理论”相关的解释性论著的相继传入,并经耶稣会士的译解工作,对时宪历的变革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31个学院中,当属建立于1284年的彼得学院,他是由教会出资购置了两幢房子,为14名“贫穷但有卓著贡献”的教师提供住宿。自彼得学院建立后的100年间,剑桥大学总共设立了8所学院(现存6所)。到15世纪,随着皇室对于剑桥大学的兴趣不断升温,新一轮的学院建设拉开了帷幕。1441年,国王出资建立了国王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