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得率为(0.48±0.02)%,共分离出80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相对峰面积达到1%以上)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75.28%,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14.18%)、乙酸冰片酯(7.31%)、β-蒎烯(6.89%)、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5.1%)、α-蒎烯(4.97%)和大根香叶烯D(4.37%).与同等条件下提取的湿地松松针挥发油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得率相近,主要的化合物都为萜类物质,但两者的差异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51.74%和43.54%,两者共同成分中的一些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其中1-石竹烯和乙酸冰片酯是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含量最高而且特有的成分.由此可知,黄山松松针与湿地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狭叶荨麻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相对含量.从黑龙江产狭叶荨麻挥发油中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出87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46%.挥发油成分中主要有7-甲基-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5.74%)、1-乙酰氧基-3,7-二甲基-6,11-十二碳二烯(5.9%)和Z,E-2,13-十八烷二烯醇(5.11%).为狭叶荨麻挥发性成分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黑龙江省丰富的狭叶荨麻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金弹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23个组分,经解析鉴定出61个化合物,其中倍半萜30个、单萜8个、二萜2个,分别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46.36%、8.87%和0.29%.分析结果表明,金弹果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12.75%),大根香叶烯D(12.30%),乙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酯(6.46%),戊基环丙烷(5.10%),δ-榄香烯(4.52%),γ-榄香烯(3.77%),α-金合欢烯(3.60%),3-甲基-4-亚甲基二环[3.2.1]辛-2-烯(3.53%),广霍香烯(2.89%).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5.
云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木香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云木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云木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40个峰,鉴定了其中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83.29%.结论:云木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20.07%)、1,2,3,3a,4,5,6,7-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R-(1α,3aβ,4α,7β)]-薁(10.04%)、石竹烯(6.69%)、3a,4,6a,7,8,9,9a,9b-八氢-6-甲基-3,9-二亚甲基-[3aS-(3aα,6aα,9aα,9bβ)]-奥[4,5-b]呋喃-2(3H)-酮(6.37%).  相似文献   

6.
新疆产黄花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新疆产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8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5-二氢-3-甲基呋喃(68.48%);β—月桂烯(10.13%);1R,3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3-十一碳烯(7.74%);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42%);桉油醇(1.68%);圣亚麻三烯(1.52%)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苏木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苏木挥发油,采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8个色谱峰,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42.01%.其中(Z,Z)-9,12-十八碳二烯酸(10.5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02%),(E,E)-2,4-癸二烯醛(4.36%),邻苯二甲酸异壬酯(3.01%),桉油烯醇(2.27%),1,2,3,4-四氢化-5-甲基-1-3-异丙氧基萘(2.08%)是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27.27%.结论:苏木挥发油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黔西南产野生姜味草中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水蒸汽蒸馏法出油率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出油率1.05%.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物中分出22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3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831%;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出28个色谱峰,确认了其中的19种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229%;两者有8个共有成分: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乙酸香叶酯、石竹烯、(1R,4R,6R,10S)-4,12,12-三甲基-9-亚甲基-5-氧杂三环[8.2.0.0 (4,6)]十二烷、石竹烯氧化物.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水蒸气蒸馏法从四川杜鹃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从四川杜鹃的花挥发油中总共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出51个组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挥发油主要组分是石竹烯(12.48%)、愈创醇(8.83%)、α-蒎烯(8.32%)、β-蒎烯(7.78%)、β-紫罗兰酮(6.83%)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洞庭湖区野生藜蒿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数,其馏出物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主要有:α-丁香烯(15.734%)、丁香烯(13.246%)、1-甲基-1-乙烯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9.511%)、(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267%)、八氢-4a,8a-二甲基-7-(1-甲乙基)-1(2H)-萘酮(4.18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4.126%)、α-没药醇(2.950%)、(1S-内)-乙酸-1,7,7-三甲基双环[2.2.1]-2-己酯(2.845%)、吉马烯D(2.803%)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从而实现对赤芍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赤芍挥发性成分中共分辨出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检索,鉴定其中3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21%;赤芍主要挥发成分为水杨醛、正十六碳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12.
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挥发油,每100g得到0.093g.用石油醚冷浸提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每100g得到0.475g.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HP-5MS柱分离,质谱法分别鉴定出35种和37种成分,其中有18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芳香烃、倍半萜、脂肪酸、酮等;石油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芳香类、酯、胺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渗漉法获取石油醚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得到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提取并分离出17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4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7.38%;岭南山竹子茎皮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以饱和的烷烃及脂肪酸为主,其中烷烃占6.93%,脂肪酸占78.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漆姑草挥发油,测得漆姑草挥发油的含量为0.08%;利用GC-MS联用技术从漆姑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69.635%;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方法稳定可靠,为开发及综合利用漆姑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紫花地丁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性物质,测得紫花地丁挥发油的含量为1.65%,用GC/MS法从紫花地丁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92%。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SDE)提取透骨草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透骨草挥发油含量为 1.0 6 %,用GC MS法从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 72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分为萜类 ( 2 7.48%) ,醇类 ( 14 .91%) ,醛类 ( 5 .42 %) ,酮类 ( 10 .5 8%) ,酚类 ( 5 .34%) ,酸类 ( 7.86 %) ,含氧化合物 ( 16 .10 %) ,其它化合物 ( 9.5 0 %) .占总检出量的 97.19%.  相似文献   

18.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19.
应用毛细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了由山东乐陵枣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份,GC分离得四十多个峰,鉴定出三十五个化合物,测定了每个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并与国内其他两个产地枣的相应成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乐陵枣的挥发油中的低级酯质量分数分别是甘肃临泽枣和河南灵宝枣相应成份的9.5倍和15倍,而十六酸质量分数仅为后两者的1/20和1/90。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对植物肉风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将常用于食品加工且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的5种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添加到植物肉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进行风味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对5组植物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5组植物肉的挥发性成分、感观属性、质构特性等存在显著差异。5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组分,其中30种可被嗅闻到,主要包括吡嗪类、呋喃类、醛类、含硫类化合物。2,3,5-三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3-甲硫基丙醛等化合物的嗅闻强度最大。与其他样品相比,添加花生油的样品C和添加菜籽油的样品A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较多,但样品C的香气轮廓中油脂味较为突出,且该组样品的硬度与胶黏性较差,并不适用于植物肉的生产制作。样品A以肉香味为主,其硬度、弹性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含芥酸、油酸较多的菜籽油更适用于植物肉的加工生产,对植物肉的风味、质构等感官品质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