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借助于扫描电镜,对铁素体球铁、珠光体球铁常温下旋转弯曲疲劳断口进行了大量观察和分析,确认“穿晶疲劳组织特征”是球铁疲劳断口的显著形貌特征;滑移线条是“穿晶疲劳组织特征”的主要细节形态。  相似文献   

2.
对45Cr钢多次冲击断口进行了电子显微断口分析,结果表明多次冲击断口和一般疲劳断口相似,但有更多的低周疲劳特征.例如韧窝,准解理,晶间断,二次裂纹及轮胎压痕等.在强度塑性的合理配合下,疲劳条纹的宽度最小,比例最大,韧窝准解理等静断特征的比例最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比较分析了LY12CZ铝合金试样在脉冲载荷和对称交变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生成区断口特征,在不同的载荷类型及应力水平,这一区域断口特征不同,分别会出现开裂夹杂物、小平面、阶梯面、岭脊。本文注重探讨了生成区特征和疲劳裂纹萌生形式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疲劳裂纹生成区断口的形成机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利用驰豫-析出-控制相变(TMCP RPC工艺)技术获得的800MPa级超细晶粒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循环特性和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该材料为循环软化,而且随着应变幅的提高,材料的软化速率逐渐增大.对材料的疲劳断口观察表明,疲劳裂纹起始于试样表面,沿断口周边分布,呈多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螺栓球节点橡胶板式支座中锚栓在灾难地震中受弯剪发生超低周疲劳的断裂问题,依国家现行规规范设计并制作了橡胶板式支座模型,采用双向加载法对其进行了大位移超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四根锚栓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形态。并从宏、微观角度对锚栓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下,锚栓发生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较突然性断裂,为超低周破坏形态,其断口存在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且不同位置锚栓的受力方向和裂纹起裂时间、扩展速率均不同;同一锚栓断口上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特征并存,但总体均表现为偏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幅轴向低周疲劳试验,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特征及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等指标研究了Q345钢对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观察了疲劳断口宏观特征,并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焊缝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焊缝材料初始阶段表现为明显循环硬化现象,后期为轻微循环软化,总体上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及疲劳性能;随着轴向位移的增加,应力幅增大,循环硬化率线性减小;滞回曲线光滑、饱满,材料耗能能力稳定;疲劳断口可明显划分为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和裂纹瞬断区,为典型疲劳破坏断口.得到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对实际工程中Q345钢结构的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膜片弹簧疲劳断口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膜片弹簧疲劳试验的结果和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疲劳断口形貌,以及由此得出的膜片弹簧疲劳破坏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膜片弹簧疲劳试验的结果和对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疲劳断口形貌,以及由此得出的膜片弹簧疲劳破坏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断口学和材料组织与性能相关的角度对某轮主机墨铸铁曲轴的断裂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断口形貌特征推断出曲轴的断裂过程,根据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观测结果,指出曲轴的含碳量严重不足引起的墨球形态畸变,球径粗大和缩松等组织缺陷是导致其过早疲劳断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循环水泵轴断口的宏观特征,校核了在单纯剪切交变应力作用下泵轴并不会发生疲劳断裂,从而揭示了腐蚀环境对疲劳裂纹的重大影响,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环境下测得690合金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腐蚀对疲劳裂纹扩展有促进作用.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相关载荷参数(载荷比R,频率f,应力强度因子幅值ΔK)对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试验结果采用F-A(Ford-Andresen)模型和ANL(Argonne National Lab)经验公式进行拟合,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断口微观形貌表明,空气中的疲劳断口为穿晶断裂;高温水下的疲劳断口同时出现穿晶和沿晶特征,与F-A模型的机制解释吻合.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国产和进口核电站凝汽器用钛焊管在室温大气和人工海水100 ℃水蒸汽介质中的疲劳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探讨了钛焊管的蒸汽腐蚀疲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钛焊管与进口钛焊管的疲劳寿命较为接近,水蒸汽氛围大幅度降低了钛焊管的疲劳寿命;疲劳试样的裂纹均萌生于钛焊管焊缝区域的外表面,多为多源萌生,裂纹扩展均以条纹机理为主;断口处有少量二次裂纹,未发现沿晶断裂及周期解理断裂特征,静断区断口形貌为韧窝;从蒸汽腐蚀疲劳试样中,未能观察到明显的腐蚀产物;钛焊管的蒸汽疲劳腐蚀是交变应力和电化学腐蚀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总应变控制方法,在INSTRON8032上对镍基高温合金GH4033在400、500、600、700 ℃温度下的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疲劳断口.采用Manson-Coffin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材料的高温低周疲劳特性参数.从断口的扫描电镜照片中看出:高温疲劳失效断口的萌生区断裂机制为沿晶断裂,扩展区为沿晶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失稳断裂区为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4.
金属及合金的疲劳性能和疲劳行为是影响其长期安全服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锻造态和退火态Ti-20Zr-6.5Al-4V(简称TZ20)的疲劳行为和疲劳机制。XRD结果表明,锻造态和退火态两种状态的TZ20合金均由α相和β相组成。微观组织分析表明,虽然两种状态下该合金都呈现出典型的网篮组织特征,但是其各相含量及其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区别。疲劳实验结果表明,锻造态和退火态合金的条件疲劳极限σ0.1(107)分别为623 MPa和572 MPa。疲劳断口分析表明,锻造试样疲劳断口具有多个疲劳裂纹源,而退火试样的疲劳断口只有一个疲劳裂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Mg-Al-Zn系合金中AZ92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观察了组织和断口特征。并讨论了疲劳裂纹的发生、扩展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ZA27和ZCuSn10P合金在室温下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两种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对两种材料的疲劳试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A27合金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断口为准解理。ZCuSn10P1表现为循环硬化,疲劳断口以韧窝和疲劳辉纹为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裂纹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带有环形切口的常用工程金属棒料,在旋弯预荷方式下的裂断断口作了宏观和微观分析,指出断裂过程分为撕裂带、疲劳区、暗灰色的细窄纤维区和瞬态脆断区;断口呈现脆断形貌特征,属于典型的脆性损伤破坏过程。金相分析表明,采用裂纹技术对金属材料的材质没有影响,断口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6082T651铝合金进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研究不同应力比R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以及疲劳裂纹稳定扩展区断口观察。结果表明:应力比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有显著影响,较高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要高于较小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应力比对Paris公式中的C值影响较大,对m值影响相对较小。稳定扩展区断口形貌特征以疲劳台阶、韧窝和疲劳辉纹为主。  相似文献   

19.
吊钩是起重机械的直接承载部件,疲劳寿命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疲劳性能成为吊钩用钢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本文以StE-X钢为研究对象,由热轧圆钢经淬火(油淬)处理后,通过高周疲劳实验、组织观察、断口分析等对实验钢的疲劳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根据疲劳极限小样本评估方法,拟合得到StE-X钢的疲劳极限为360.4 MPa,疲劳断裂为表面萌生裂纹机制,疲劳断口分析证实了引起试样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不均匀及组织内部夹杂、疏松。  相似文献   

20.
对热轧H型钢热轧和焊接后的高应变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响应曲线、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变寿命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Coffin-Manson公式得到疲劳寿命计算公式,计算出Nf=100周时的循环韧度值σa·Δεt。结果表明,H型钢焊接试样的循环韧度比热轧试样的循环韧度降低38%。热轧试样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稳定特性,焊接试样表现出循环软化直接断裂的应力响应特征。焊接试样的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疲劳裂纹在焊接接头的粗晶区表面处萌生,断口瞬断区具有明显的韧窝特征,表明材料焊接后保持较高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