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主轴润滑系统供气压力、供油量、供油间隔及主轴转速4个参数对电主轴油雾粒径的影响;分析各因素对油雾粒径影响的显著性,计算得出各因素对油雾粒径的影响强度.方法以100MD60Y4电主轴产生的油雾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供气压力、转速、供油量及供油间隔因素对油雾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方差法证明各因素对油雾粒径PM2.5和PM10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果供气压力为0.29 MPa时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小,为保证加工环境空气质量,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转速在18 000~24 000 r/min、供油量在13.5~17 m L/h、供油间隔在45~90s工作.结论电主轴系统供气压力、供油量、供油间隔及转速对电主轴油雾粒径均有显著性影响.对油雾粒径小于等于PM2.5所占比例的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供油间隔、供气压力、转速、供油量;对油雾粒径小于等于PM10所占比例的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供气压力、供油量、供油间隔、转速.  相似文献   

2.
研究喷涂工艺参数与雾锥角的关系可为建立准确喷枪模型提供重要依据,但传统的直接测量喷幅尺寸的实验方法很难获取足够的实验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雾锥角测定方法,通过截取雾锥图像的特定边界计算雾锥角。基于该方法,对控型空气压力、雾化空气压力和涂料流量与雾锥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如下规律:扇形空气压力与长轴雾锥角正相关,与扇形空气压力负相关;雾化空气压力与长短轴雾锥角、喷涂流量均正相关,且与扇形空气压力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喷涂流量对雾锥角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气力式油雾器,设计气力式油雾器雾化性能测试系统。通过测量油雾器产生的油雾质量浓度,研究其在不同进出口压差、进口压力、油膜厚度以及油温条件下的雾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进出口压差可以显著提高气力式油雾器的油雾质量浓度和流量;在进出口压差一定时,进口压力升高会导致油雾质量浓度降低;油箱内油膜厚度亦会影响油液雾化效果,随着油膜厚度的减小,气流阻力减小,油雾质量浓度增大;在进出口压差和进口压力不变时,升高油温能够降低油液的黏度,有利于油液雾化。  相似文献   

4.
低功率状态下煤液化油的雾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某航空发动机离心式雾化喷嘴,对煤液化油在冷态下的雾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石油基3号喷气燃料(RP3)的雾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煤液化油雾化粒子的直径随燃油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压力增加到1.3MPa后,再增加燃油压力,对粒子直径影响不大。小粒径粒子主要集中在雾锥中心区域,在雾锥边缘处粒子直径较大。与RP3喷气燃料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煤液化油的雾化粒子Sauter平均直径高于RP3喷气燃料。  相似文献   

5.
对较大油雾颗粒流经缝隙后的粒径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缝隙长度为20 mm时,流经缝隙的较大油雾颗粒都发生了凝聚,且油雾颗粒凝聚后的平均粒径随着入口油雾压力、进气压力、缝隙径向间隙和空气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缝隙长度为60 mm时,流经缝隙的较大油雾颗粒大部分都在环形缝隙中凝聚,且油雾颗粒的凝聚效率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空气流量一定时,油雾颗粒的凝聚效率随着缝隙径向间隙的变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引入气溶胶雾化率,结合理论模型得到最大雾化流量,由此计算出油雾颗粒散发率。利用Rosin-Rammler函数拟合粒径分布规律。采用一种环境舱的实验方法得到了气溶胶雾化系数和Rosin-Rammler函数的关键参数。建立了甩出机制下各个粒径油雾颗粒的散发率模型。实验数据表明,总的油雾颗粒散发率为14.58~620.95 mg·h~(-1),油雾颗粒散发率和气溶胶雾化系数随着刀具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气溶胶雾化系数与刀具转速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本文的模型能预测的机加工过程中各粒径油雾颗粒的散发率,平均偏差为(3.69±12.7)mg·h~(-1)。  相似文献   

7.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相关分析方法与油雾润滑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研究油雾润滑机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对连退平整支承辊轴承腔内的油雾温度场及润滑效果进行研究,以CFD理论为基础,对油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不同滚子生热率条件下润滑油雾在轴承腔内的传热规律;建立了两种供油量情况下的滚子生热率与轴承温升之间的拟合方程,得到了滚子生热率对润滑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增加油雾的散热能力、降低连退平整支承辊的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稠油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受温度、压力和渗透率等多重因素影响,以普通稠油和特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原油的黏温性和流变性测试获得稠油的反常温度点,结合岩心单相渗流试验,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稠油流动特征变化规律,并建立流度与拟启动压力梯度和启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稠油和特稠油通过黏温关系和流变特性获得的反常温度点分别为60和80℃,在低渗、中渗和高渗岩心上发生流动状态变化的温度点分别为80、65、60℃和120、90、80℃;稠油拟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并利用原油流度与有效驱替压力关联了两类稠油的流动状态转换区间,得到相关性良好的多因素影响下稠油的拟启动压力梯度表达式和启动温度表达式,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稠油油藏的极限泄油半径和转驱温度。  相似文献   

9.
雾化喷嘴是烟气脱硫装置的核心部件,研发高效雾化喷嘴对提高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空气为石灰石浆液的雾化工质,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数码相机,对一种新型双流喷嘴的雾化及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气相压力、液相压力、浆液浓度与喷嘴雾化角、平均粒径、颗粒均匀度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气相压力相对于液相压力和浆液浓度对雾化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喷嘴流量随液相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气相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浆液浓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吸收光谱进行大气污染物NO2浓度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很多测量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针对温度对NO2吸收截面的影响,提出在高温下对NO2吸收截面的温度特性进行研究.该方法采用浓度为1971.43mg/m^3的NO2标准气体,在20、40、60、80、100℃等温度点研究了高温温度与NO2吸收截面之间的定量关系,选用波长范围为吸收光谱检测NO2常用的波段410~440nm.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不同波长处的NO2吸收截面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提出本文研究所得的定量关系可减小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铝材料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铝材料的方法·讨论了发泡过程中的保护方式、制坯压力、发泡温度等参数对泡沫铝体积质量、孔隙率、孔结构的影响,并对发泡机理进行了探讨·增大制坯压力使得金属坯致密,可以得到孔结构均匀的泡沫铝材料;发泡温度是影响发泡的主要因素之一,发泡温度控制在高于铝或铝合金熔点,同时保持熔体具有一定粘度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孔结构均匀、高孔隙率的泡沫铝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熔盐保护方式,在300MPa的压力下,温度在675~680℃时,可得到孔径均匀、孔隙率高的泡沫铝材料·  相似文献   

12.
石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0):1616-1620
研究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光源照度和色温对人体体核温度、皮肤平均温度和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探索光源照明对人体体温调节的作用.对8名受试者在人工气候室不同环境温度(18,30 °C)、光源照度(300,1 000 lx)和色温(3 000,6 000 K)下的体核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进行了60 min的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当人体暴露于低色温光源下时人的体核温度较高色温光源下时高;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血流量在冷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低色温光源下的值;在较高温度下,平均皮肤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在低色温光源下的值高于冷色温光源下的值.因此,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光源照明对人体的热调节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环境高温下以运用高色温光源为宜,反之亦然.这提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对于光源照度和色温的选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除视觉需要外,选择时还应考虑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13.
低碳钢的高温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采用加热法和凝固法两种加热变形制度,研究了实验用低碳钢的热塑性及强度,测定了该钢种的零塑性温度(ZDT)θd及零强度温度(ZST)θs,分析了其裂纹敏感性及断口组织·结果表明,凝固法所测结果更符合实际;实验钢的高温脆性温度范围为1300℃至熔点,在1100~1300℃范围内,此钢的断面收缩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塑性·实验用低碳钢的高温脆性区较小,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裂纹特性·其θd和θs分别为1350℃和14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北方干旱半干旱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颗粒物浓度,并评价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影响,为北方城市居民选择游憩时间及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7—8月,同步观测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5种植被结构及对照点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颗粒物浓度,分析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基本呈“V”形变化特征,空气颗粒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早晨,最低值出现在下午;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均高于对照点,且复层植被结构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要高于单层植被结构,不同植被结构对空气颗粒物浓度的调控存在着削减和集聚并存的效应;气象因子是影响空气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风速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显著负相关,温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浓度间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TSP和PM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露点温度与PM2.5和PM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间显著负相关。【结论】复层植被结构较单层植被结构对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更加显著的作用,疏密适当的植被对减少空气颗粒物浓度起到积极作用;依据观测结果,建议城市周边居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最佳时间选择在9:00—10:00和14:00—17:00。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对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两个主要影响参数—空气氡及其子体浓度和相对湿度,分别进行了室内外本底测量、增加氡浓度和改变相对湿度实验。采用闪烁室测氡仪(ZnS(Ag)型)、静电收集室测氡仪(RAD7)和电离室测氡仪(AlphaGUARD)测量空气氡浓度,用X-γ剂量率仪(CKL-3120)测量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联合观测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空气氡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强,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氡浓度、相对湿度与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呈现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含油污泥干燥过程的因素及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掺煤量、粒径、干燥风温度、干燥风流量是影响油田含油污泥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掺煤比例越大,粒径越小,干燥风温度越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干燥风流量越大(在一定流量范围内),干燥速率越大;且当掺煤比例为20%,粒径为20 mm,干燥风温度为125℃时,这些因素对污泥干燥的强化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Q390高强低合金厚板控制轧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控制轧制工艺对Q390高强度低合金厚板结构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检测表明采用本研究所设定的控制轧制工艺试验轧制的50 mm厚板,其Rm>517 MPa,ReL>382 MPa,韧脆转变温度介于-60℃至-70℃之间,达到了GB/T1591—94的要求.在Nb(C,N)完全固溶温度以下保温有利于提高钢板的低温韧性;在相同的精轧总压下量和空冷制度下,轧制道次及介于830~780℃的终轧温度对于钢板的组织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热轧工艺中加热温度对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Ti-Nb-IF钢热轧工艺中的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显微观察、TEM二相粒子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1 140℃和1 214℃两种热轧加热温度制备的Ti-Nb-IF钢样品在随后的冷轧、退火和平整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和织构演变特征的影响及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有利于IF钢屈强比的降低及深冲性能的提高,加热温度为1 140℃比1 214℃,其屈服强度可降低30 MPa,塑性应变比可提高0.16.其主要原因为低温加热工艺保障IF钢热轧后产生粗大的二相粒子和细小铁素体晶粒,在随后的冷轧和退火处理过程中产生分布均匀和强的γ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终冷温度的X100管线钢进行了动态示波冲击试验,结合断口形貌及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试验温度、终冷温度及组织对冲击断裂过程及止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冷温度为400℃时,钢的裂纹形成能及扩展能较高,止裂性能良好,仅-60℃时出现少量分层;终冷温度为520℃时,随试验温度降低,裂纹形成能和扩展能逐渐降低,止裂性能逐渐下降,断口中韧窝脆性倾向增强,分层加重.冲击过程中的最大冲击载荷随试验温度的降低而近似线性增加.组织的均匀、板条边界和晶界处的膜状、细小点状M/A岛、细小析出相均有益于钢的冲击韧性及止裂性能.  相似文献   

20.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空气污染治理一直是一个广受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随机森林模型,深入分析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整体角度来看,2015~2020年间江西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