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在环己烷与四氢呋喃(THF)混合溶剂中,研究了温度对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引发剂浓度服从以二缔体为主,单量体具有聚合活性为基础的非近似动力学方程式: 增长反应总的表观速度常数;单量体表现增长常数;解缔常数K_1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选择引发剂为氯代苯乙烷或溴代丙酸乙酯、过渡金属化合物为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配体为设计合成的二哌啶乙烷或双正丙基亚砜乙烷的催化引发体系,研究不同温度下开放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催化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转化率范围内,就单体浓度而言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聚合过程中的活性自由基中心浓度很低,约为10^-7~10^-8mol/L.此外,还根据不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推算出苯乙烯和甲基丙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亚铜(CuC l)为催化剂、廉价易得的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1-苯基氯乙烷(1-PEC l)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 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和悬浮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引发体系对苯乙烯的本体聚合有较好的可控性.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1.35);外加搅拌下开放体系中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对单体浓度也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也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但分子量分布略宽(2.29),说明只具有部分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酚钾盐为助引发剂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 、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MTMP熔融态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聚合型受阻胺哌啶醇衍生物 4- (甲基丙烯酰氧基 ) - 2 ,2 ,6,6-四甲基哌啶醇酯( MTMP)作为单体 ,利用光差动热分析法 ( DPC)系统地研究了 MTMP的光聚合反应活性和反应动力学规律 .结果表明 :反应条件如光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聚合温度、气氛和辐照光强等对 MTMP光聚合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 ;在反应初期 MTMP光聚合速率同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光强的平方根成正比 ,这一规律与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动力学理论相吻合 ;利用稳态法和非稳态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光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常数 ( kp 和 kt) .随着转化率的增加 ,MTMP的链增长速率 ( kp)和链终止速率 ( kt)均呈现增加态势 ,但 kp 增加的幅度大于 kt  相似文献   

6.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丙烯酸十八酯在进行溶液聚合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引发剂的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23.4,活化能Ea=29.72 kJ/mol;在实验条件下,溶剂结构对丙烯酸十八酯的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聚合反应过程中,没有加速聚合现象;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四种溶剂链转移常数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时间2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6.6%.用13C NMR、IR、GPC、元素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苯乙烯(St)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52[ACPDA]0.56[BPO]0.49,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5.50 kJ/mol.  相似文献   

10.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喧为配体,采用开放体系,外加搅拌,氮气保护下,进行了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研究了不同深剂,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和配体比例对聚合的影响。测定了转化率,分量和分子量分布,并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计算了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结果证明,在开放体系下也能较好地实施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窄分布的聚合物。同时还进行了苯乙烯在同样溶剂和温度下的热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