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施兴灿  雷鸣俊 《科技信息》2011,(22):I0017-I0018
民用飞机在座舱失压的紧急情况下,旅客氧气系统可以为旅客和乘务员提供呼吸用氧。本文根据CCAR25/121、TSO及SAE等相关要求,从旅客氧气系统的面罩抛放高度、供氧量分析计算、供氧方式选择、旅客氧气面罩布置等方面对民用飞机旅客氧气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机组氧气系统是为了在客舱紧急释压或当驾驶舱出现烟雾、有毒气体时为机组提供氧气。对于A320飞机,机组氧气系统是主要是由一个位于左电子舱内的高压氧气瓶提供氧气。压力调节器对来自于高压氧气瓶的氧气进行减压调节,将输出压力在65到94PSI之间的氧气送到氧气面罩。在氧气面罩和压力调节器之间有一个低压供气活门控制供氧,该电门由驾驶舱内21VU上的电门人工控制开关。  相似文献   

3.
人体吸入过高浓度的CO_2气体会产生不良反应。航空供氧防护领域往往重点关注供氧装备的氧气浓度,忽视了CO_2浓度。特别是机上人员处于高度紧张或运动状态下,呼出CO_2气量增加,将直接影响面罩内的CO_2浓度。为保证面罩内CO_2浓度符合航空标准的要求和确保机上人员的用氧安全,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机上人员处于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面罩内CO_2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数学模型表明,吸气相面罩内CO_2浓度取决于飞行高度、呼吸流率和吸入气体积等参数。动态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安静状态下呼吸,机上人员的面罩CO_2浓度接近或超过军标规定。可见,供氧装备应增加机上人员安静呼吸状态下的供氧量,可稀释面罩内存留CO_2气体,降低其浓度,确保供氧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4.
围绕矿用救生舱氧气供给方案,介绍了基于压风供氧系统和高压压缩氧气共同供给完成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理论计算来设计一种为密闭空间人员生存提供氧气的系统,满足矿用救生舱的供氧需求。有效解决了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塌陷等灾害性事故时避险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评价飞行员双人高空供氧方案的供氧防护性能。假人穿个体防护装备,采用新型供氧方案,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1分子筛产氧供氧性能实验;2气氧供混合氧性能实验;3气氧供纯氧性能实验;4加压供氧性能实验。结果氧气系统的供氧分压大于20.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下)和16.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上)。吸气阻力小于490 Pa(假人肺通气量20.0 L/min)和578 Pa(假人肺通气量30.0 L/min,1.8 km高度以上)。说明该高空供氧方案满足地面约18.0 km高度两名飞行员供氧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环境模拟方法,了解和掌握新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机械肺模拟人体呼吸。其间利用脉冲式供氧装备对机械肺进行供氧。实验过程中,采集面罩氧分压、面罩氧浓度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脉冲式供氧装备在供氧过程中,受高度和通气量影响比较大。供氧装备适应高度自动调整供氧量性能不佳。供氧装备操作繁琐,应在满足人体呼吸需求的基础上,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7.
张素满 《科技资讯》2013,(15):85-85
我厂氧气使用量大,但前期用氧主要依靠氧气瓶或者氧气汇流,效率低下且安全性差,采用供氧管道的方式,效率高及安全保障高,本文以此为基点,介绍厂区外网供氧管道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数据的选取,氧气设计流量和主要设计步骤,包括:氧气管道系统的管线布置及管材选用,管径及管壁厚,氧气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等。  相似文献   

8.
民用飞机哈龙替代灭火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扬  银未宏 《科技信息》2011,(22):I0297-I0298
民用飞机防火是保障旅客和飞机安全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民用飞机的安全性、环保性,本文对现有多种可能用于民用飞机的哈龙(Halon)替代灭火剂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多种哈龙替代灭火剂和灭火系统在民用飞机上使用的可能性。经过研究发现,对于发动机和APU舱内可尝试采用部分替代灭火剂,但仍有如增重等缺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在载人舱和盥洗室已可以使用替代灭火剂,而在货舱还没有一种可以使用的哈龙替代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9.
12 km以下高度供氧方式包括肺式供氧、等压呼吸、氧浓度随高度自动调节、安全余压和应急供氧;12 km以上高度采用加压供氧.氧气调节器是供氧系统的关键控制器,它可以随环境压力和飞行员呼吸的变化,按相应的高度进行不同的供氧方式,供给飞行员一定压力、流量和含氧浓度的混合气或纯氧.  相似文献   

10.
姚莉君 《科技信息》2013,(35):45-46
本文介绍了OBIGGS(机载制氮系统)系统在某大型民用运输机燃油箱试验上的应用,通过生成富氮空气(NEA)降低燃油箱顶距及空距中的氧气含量来防止爆炸极限条件的累积形成。OBIGGS核心部分为氧气浓度分析仪,分析仪的核心部分为氧气浓度传感器。本文介绍了几种氧气浓度传感器,包括:磁氧型、电化学型和激光型等,分析了针对民用飞机系统适合的传感器类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带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医保的实施,医院迎来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另外,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随着中心供氧系统在医疗中的应用医院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中心供氧系统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和维护患者健康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该文将就氧气来源、氧气管道设计、氧气终端规范及日常维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井下救生舱能够在煤矿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冒顶等灾害事故时为矿工提供安全避难场所,而其中的氧气供给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于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基于西门子的LOGO!智能逻辑控制器,运用工业上的冗余、容错设计方法,开发了一种高可靠性的氧气供给系统,并通过软件环境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供氧系统技术可行、工作稳定、安全可靠。该系统还可以移植到海上航行以及特殊人群的氧气供给中。  相似文献   

13.
三种曝气器在染料化工废水中充氧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某染料化工废水为试验对象 ,选择了三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微孔曝气器 ,分析比较了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供氧能力、氧利用率和需气量 ,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该化工废水处理站的供氧系统作了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对废水处理中曝气器的合理选用和供氧系统的正确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环境模拟方法,了解和掌握新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机械肺模拟人体呼吸。其间利用脉冲式供氧装备对机械肺进行供氧。实验过程中,采集面罩内氧分压和氧浓度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式供氧装备在供氧过程中,受高度和通气量影响较大。在较高高度上,供氧装备适应高度自动调整供氧量的性能,难以满足生理学要求。供氧装备操作繁琐,应在满足人体呼吸需求的基础上,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15.
为使转炉冶炼与连铸生产更好地匹配,通过对80t转炉氧枪喷头和顶底吹的操作改进,使供氧时间平均缩短了1.5min,并减少了冶炼终点钢水溶解氧和渣中铁损。同时评估氧气射流冲击熔池的深度、吹炼过程渣成分的演变以及钢水的氧化性,提出了终点钢水溶解氧含量与指数VO2/w[C]以及转炉炉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这种新型建筑物室内增氧剂的特点是,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均匀地发生、供给氧气。其应用范围很广泛,例如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居室、办公室)里补充氧气,在公众集会(礼堂、影剧院)会场供氧,特别是空调房间或者车厢内供氧等等,还可应用于鱼场发生赤潮时给鱼类供氧,活鱼的短时贮运或者长途运输时的供氧等等。一、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过去,在水中或者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大都是针对缺氧事故时的紧急呼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炉富氧喷煤对炉前供氧系统的要求之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高炉炉前供氧与安全控制技术。所研制的我国首台高炉炉前供氧及安全控制系统可分别在氧煤枪和风口出现事故时对单支管进行断氧吹氮保护。为了满足不同等级高炉的要求,进行了系列化设计并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参数设置,系统监控、流量及压力显示和记录。  相似文献   

18.
论文针对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基于氧气质量守恒和等效气管氧分压两种方法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标准,并在海拔4232m的雀儿山隧道开展洞口与掌子面温度、气压和氧含量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洞口氧气密度比理论分析低4.93%,而实测气管氧分压比理论分析低0.6%,等效气管氧分压方法更适用于高海拔缺氧程度预测。洞口与掌子面温度和大气压力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波动,隧道掘进1500m以后,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掌子面比洞口气管气氧分压平均低0.46kPa,随着推进距离继续增大,气管氧分压降低不明显。现场测试发现弥散式供氧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施工区域的氧气含量,但供氧需求量大,施工建议采取弥散式供氧、个人携氧与移动式吸氧车供氧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隧道施工人员的氧气需求。  相似文献   

19.
潘先进 《科技信息》2014,(4):218+221
在民用飞机设计中,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是主要考虑的三个方面,而舒适性更是航空公司和旅客非常关注的内容。本文初步探讨了影响民用飞机客舱舒适性的各方面因素,为如何提高客舱舒适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氧气的需要量与日俱增,因此氧气的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为了提高供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很多专家对供氧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的结论概括为:‘城市工业供氧应遵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和“管道输送为主,液氧、瓶氧为辅”的原则。但是究竟如何具体进行规划和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