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问、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相似文献   

2.
和在韩国留学回国过年的朋友T小聚,问她想吃什么,答曰:“肉!”于是我们的桌上就摆满了铁板牛肉、铁板鸡肉,还有“¨杰是¨杰耋”冒着热气的煎蛋,看着小妮子挥舞着刀叉大快朵颐,我也非常自觉的开始消灭鸡蛋。  相似文献   

3.
每到冬天,各路“养生大师”、“营养专家”就开始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大谈“要吃什么”或者“不要吃什么”。在以前,冬天本来就比较闲适,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选择,把这些“要吃”、“不要吃”的传说当作一种游戏,也可以打发乏味的寒冬。  相似文献   

4.
知道碘是从1995年开始,因为那时候我们吃一种叫做“碘盐”的盐,味道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种让全中国人更健康的物质。时光荏苒,11年过去了,碘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普通的食盐几乎再也看不到,大家吃的只有一种盐——碘盐。  相似文献   

5.
杨晋 《世界知识》2011,(23):68-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很像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最初的欧洲国家各干各的,但发展很慢,后来开始一体化进程,建立了欧盟,就像是两个和尚抬水,经济突飞猛进。再到后来,加入国家越来越多,就像是三个和尚挑水,总有人偷懒,反倒不如从前。等到欧债危机爆发,这才发现,已经没有了“救火”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快乐现在时     
“叮——铃铃!”闹钟声把嘻嘻哈从梦中叫醒,一个忙碌的早晨又开始了。洗脸刷牙,整理书包,吃鸡蛋,喝牛奶……这还不够,瞧!老爸老妈的“二重唱”也来了。“早饭一定要吃的,否则没营养!营养供应不上就会低血糖,那上课也就没有效率了!”“对!对!宝贝,快都吃了,多吃点!”“哎!拜托,一大清早的让我静一静好吗?”嘻嘻哈实在受不了了,翻着眼珠看着老爸老妈。“好好好,我们不说了,吃早饭!”在两位严格监督之下,嘻嘻哈好不容易把一  相似文献   

7.
“麦科特”这名字是与两个“M”——“Market”和“Macat”——联系在一起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的中文名“麦科特”是由一个英文单词“Market”音译而来,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维是从一个国际视角开始的;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Macat”,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绪是奔着国际市场而去的!两个“M”造就的是美丽的开始与美丽  相似文献   

8.
一开始做直销,很多人从兼职做起,所以时间管理尤其重要。很多优秀的直销商都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可以管理的时间并不多,而只有“可管理时间”才最有价值。那么,什么是“可管理时间”呢?  相似文献   

9.
丛中 《青年科学》2011,(5):56-56
说起自助餐,人们都知道是自取自吃,且取多取少没有限制。然而就在这“自取”上,却有着两种不同的“风景”。有的人不管自己是否爱吃,见菜就盛,弄上满满一大盘子后才择桌而坐。吃饭时也不注意整洁,弄得桌面杯盘狼藉。吃到最后,  相似文献   

10.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长尾巴的兔子住在小河边。一天,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就想过河去吃。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急得他俩在河边走来走去……忽然,他们看到一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戏,一个妙计在兔子的脑中闪过,他们商量一下后,就叫住了大乌龟:“龟大妈,听说您的孩子很多,是吗?”大乌龟自豪地说:“是啊,在这条河里,我的孩子数也数不清。”“我们不信,恐怕没有我们的孩子多吧?”一只兔子说道。大乌龟有些吃惊:“没见过你们有孩子呀?有多少啊?”“我们的孩子要是都到河边来呀,怕还挤不下呢!”另…  相似文献   

11.
本书一开始引用了一句中国的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教人捕鱼,他可以吃一辈子)。之后,作者加上一句话:“教人怎样养鱼,可以使世界有鱼吃”。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9,(10):I0016-I0019
2004年我们在山西炼焦集团管理咨询项目中接触过一位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他告诉我们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十八岁时他自己开了一家照相馆。记得当时山西高平县里的照相馆很多,但没有一家照相馆能冲洗照片的,都得去郑州市区里冲洗,费事费力。“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洗像呢?”他开始自己花钱买一套冲洗设备进行相片冲洗,这一前瞻性经营思路使得他的照相馆生意马上就火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酒精要变“坏” 食醋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其实是酒精变“坏”的结果。在酒精里添加醋酸菌,它就会慢慢发酵生成醋酸。再把生成的醋酸勾兑成3%左右的醋酸溶液,就成了我们平时吃的食醋。  相似文献   

14.
张信东 《特区科技》2009,(11):16-16
本期轮到王日飞担任编辑总协调,不光要协调所有编辑事项,还要安排我们加班时的伙食。相信我,吃什么永远是个大问题!因为到最后,没有人会说出他究竟想吃什么(甚至让人开始怀疑他想不想吃)。但吃得满意不满意,饭后就有结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搜搜     
“蜜罐子”蚂蚁 这种大肚子蚂蚁叫蜜壶蚁.它肚子这么大可不是怀宝宝了.它能把其他工蚁采来的“蚜虫蜜汁”贮存在自己大大的肚子里.等食物短缺的时候再吐出来吃,就像一个活的蜜罐子!  相似文献   

16.
于敬 《今日科技》2008,(9):57-58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风一起,菊黄蟹肥,持螯赏菊。吃蟹作为一种风雅的文化享受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之后人们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的风流韵事。关于食蟹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中的“蟹胥”,据说是一种用螃蟹做成的酱,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开始吃螃蟹了。到了北魏,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深秋,正是赏菊吃蟹的好时节。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九月的雌蟹,黄满丰腴,十月的雄蟹,黄白鲜肥。所以吃蟹不在于雌雄,而在于它成熟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车耳 《世界知识》2014,(12):66-67
中国人拥有财富,但不见得能赢得尊重,出境的中国游客甚至遭到—些地方的抵制,以至于旅游行政部门不得不颁布出境游的“指南”和“约法三章”。实际上,这方面的教育应该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这样就能锗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是这样教导后人的,现在连美国哈佛大学都将孔孟之道当作一个重要的课程,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己却将其抛在脑后。  相似文献   

18.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吃过自己做的泡英,就再也不想买外面出售的泡英了。自己做的泡英.用料纯正、现烤、现填馅,松松脆脆香香。 “幸福在烤箱里膨胀”.形容泡英真是太合适了!  相似文献   

19.
“跟搞农业的人在一起,你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话很容易被饿死——现在养鱼的(建议)不让你吃鱼,养鸡的不让你吃鸡,种蔬菜的不让你吃蔬菜,那你说我吃什么?”2010年1月8日,在人民大学一个倡导城乡互助的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开玩笑说。“我曾在新华社开一个会,他们整理了一个新闻稿叫《三十年来的重大变化》,总结我们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其中一条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们随时都要用到日历,已经习以为常。在现代,没有日历的生活简直不可想象。那么,这种对于我们的生活必不可少的日历是怎样编成的呢?编制日历的方法叫做历法,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科学成就之一。从很早的古代开始人类就在观测天体,设法尽可能使日历的季节和天体的运行协调一致,并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来确定长达“1年”和短至“1秒”的精确时间。本文就来介绍精确的日历是如何编制的和精确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