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18根部分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及1根非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分析在使用阶段,不同配筋率,不同预应力度对梁刚度的影响根据煤矸石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提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部分预应力煤矸石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筋能够在混凝土中滑动,计算时不能采用有粘结力预应力筋所用的平面假定来确定无粘筋中的应力,应采用公式和试验值比较的方法确定有关设计参数,研究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板桥的应力分析和极限应力计算方法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为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对已经服役20年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进行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测试断面及加载方案,逐级加载直至桥梁开裂破坏,获得主梁挠度及应变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对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现存预应力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载情况下,既有结构的受力变形和内力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构的承载能力随桥梁服役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对跨中截面进行卸载,其起拱值远远小于理论计算值;通过开裂应力和成桥状态理论计算应力的差值推算,发现经过20年的服役期,桥梁预应力相比成桥状态损失了约18. 8%。通过原位试验实现了对现存预应力的评估,这对类似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判断加固、拆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曲线配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特点,将梁分成若干微段,每个微段的刚度、曲率均可变.各个微段的普通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可以根据平截面假定计算,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应变、应力可以根据整体变形协调条件计算.编写的计算程序能够对曲线配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极限状态非线性分析,能够对预应力作用、荷载作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量变化进行足够精确的描述.应用上述研究方法,对16根试验梁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量、预应力次弯矩及荷载弯矩塑性内力重分布状态的描述,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桥的混凝土预应力实效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后结合预应力法在组合结构连续梁桥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预应力组合梁的预应力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基于换算截面法分别推导了后结合和常规结合连续组合梁桥的中支点截面应力计算公式,结合国内首座大跨度后结合预应力组合连续梁桥开展实桥受力性能测试,测量负弯矩区中支点截面在各施工工况中的应力状态。测量结果表明:后结合预应力法不会在钢梁中产生压应力,有效提升了预应力在混凝土中的施加效率,后结合法产生在混凝土中的预压应力是常规预应力法的1.3倍。计算分析表明,采用后结合预应力法在跨径70 m以下连续组合梁中可以实现混凝土桥面板为全预应力状态,在跨径110 m以下连续组合梁中可以实现混凝土不开裂的A类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6.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是一种新型的水工压力隧洞衬砌形式,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时的关键是如何模拟环形预应力筋的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等效荷载法,用法向等效应力和切向等效应力模拟非均匀分布的锚索预应力,通过SURF154单元将其施加于计算模型.文中对一个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全部锚索张拉锁定后的应力状态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还适用于有黏结曲线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7.
三道湖中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应变进行了分析,根据极限状态下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变分布形式及无粘结预应力钢束高度处的混凝土应变分析,得出无粘结预应力钢束极限应力增量的积分表达式,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求解,并与21片两集中力三分点加载实验梁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吻合;不计梁体弹性区段的混凝土应变时,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值减少7.5~15.1MPa,占极限应力增量的1.9%~4.5%,可偏安全地予以忽略.根据理论和实验结果,对标准跨径25m的三道湖中桥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箱形主梁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在役开裂损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估问题,在局部预应力钢束有效预应力测试的基础上,开展开裂损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参数识别与修正思想,将预应力瞬时损失中的摩阻损失和反摩阻损失值用摩阻损失相关参数表示,提出一种基于表层钢束应力推定内层钢束应力的方法,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束沿程实际应力分布的量化表达问题。其次,考虑截面受拉区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推导考虑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影响的截面分析迭代公式,提出迭代求解方法和步骤。最后,开展3片实梁足尺模型试验,采用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对开裂损伤的试验梁跨中截面表层钢束进行了应力测试,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钢束有效应力预测,得到了跨中截面所有钢束的应力推定值。进行了桥梁极限承载力试验,得到全过程加载下的结构受力与变形实测值及破坏模式,并将理论算法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级荷载下的试验梁应变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的钢束应力预测方法和截面分析方法能准确反映开裂损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力学特征,可用于开裂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运营期间承载能力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运营多年后出现了底板、腹板裂缝,文章通过对全桥病害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对箱梁结构混凝土应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可改善箱梁局部应力状态,提高结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扼要分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局部受压的应力状态,并对其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以及实际应用中局压公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指出了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性能,进行纯无粘结与部分预应力无粘结两跨连续梁的比较试验,分析了无粘结连续梁的变形,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开裂弯矩,极限抗弯承载力以及裂缝分布与塑性铰的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配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状况的研究提出目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针对有粘结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等几方面的影响 ,通过试测和理论分析 ,提出了非预应力筋的有效配筋范围。  相似文献   

13.
完成4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受力全过程试验,对支座反力及控制截面弯矩重分布程度进行分析.运用非线性阶段的预应力次弯矩定义,将非线性阶段连续梁总弯矩分解成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研究加载全过程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对初始次弯矩和弹性荷载弯矩分别调幅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公式.采用已有文献中一组试验梁对所提公式的计算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黏结预应力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无黏结筋应力的增长以及连续梁各部分割线刚度比值的改变.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次弯矩折减系数随中支座综合配筋指数的增大而增大,荷载弯矩调幅系数随其增大而降低.文中弯矩调幅建议公式较已有公式更接近试验结果,可为设计规范中相关条款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种CFRP筋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纤维增强塑料筋(CFRP筋)是一种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可以替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预应力钢筋,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种国产CFRP筋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混凝土中的粘结性能、张拉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以及梁试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筋及其配套锚具适用于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相应张拉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以及梁试件在加载阶段的受力情况与普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粱相似,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挠度的体外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体外预应力以及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力筋变形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梁和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变形相容方程,推导了用跨中挠度表达的力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体内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统一计算公式,能够计算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筋的应力.最后运用该公式计算了国内外大量试验梁(包括6根体外预应力梁和22根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计算出应力增量与试验结果之比的均值在0.99~1.02之间,标准差为0.1左右.表明该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吻合良好,公式形式简单,能够反映结构的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已收集到的106根梁的试验数据,并充分考虑各参数的不定性,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强度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给出了计算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与梁的极限强度设计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有限元程序Abaqus对桥梁体内无粘结预应力及体外预应力的建模过程,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Abaqus在桥梁无粘结预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