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α-氨基酸-甲醇-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理、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获得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和L-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氨基酸的不同侧基(非极性或极性)对焓作用系数有着不同的贡献,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对hxy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2.
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10.15 K下,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和L-脯氨酸6种α-氨基酸分别与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并比较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结果表明,氨基酸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大于与N-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由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CH3基团的增加,对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改变较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分别与甘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与6种氨基酸在纯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对缬氨酸和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值改变较大,而对侧基极性或非极性都不明显的氨基酸改变值较小.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甲醇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甲醇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不同酰胺与甲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甲醇的焓对作用系数危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分别实验研究了各种α 氨基酸与卤化碱金属盐在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1~2],有必要把它们进行综合讨论.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非电解质(Y)从纯水(W)到电解质(X)水溶液的迁移焓可由下式表达:ΔhY(W→W+X)/mX=2hXY+3hXXYmX+3hXYYmY式中hXY、hXXY和hXYY分别是下标表示的二分子和三分子焓相互作用参数.1 hXY的变化规律及讨论实验得出α 氨基酸与卤化碱金属盐之间的hXY随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半径的减小和随氨基酸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离子与氨基酸极性基团间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对hXY作负贡献.同时离子会产生部分解溶剂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药物分子在不同介质中引起的溶液体系的结构性改变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示药物发挥疗效的机理.应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头孢曲松钠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各级同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在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该药物分子在氯化钾溶液中的h2大于氯化钠溶液.根据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310.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L-苏氨酸六种α-氨基酸分别与肌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温度的改变使得焓对作用系数hxy的数值发生较大的变化,且温度升高导致焓对作用系数hxy的数值减小.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元 ,尿素是较强的蛋白质变性剂 .因此 ,研究水溶液中氨基酸与尿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探索蛋白质变性的分子机理、预测蛋白质的变性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前期工作中 ,我们研究了 α-氨基酸在尿素 [1] 和乙酸钠[2 ] 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作为水溶液中氨基酸与蛋白质变性剂相互作用系列研究的一部分 ,本文报道不同温度下 ( 2 78.1 5,2 88.1 5,2 98.1 5和 30 8.1 5K) ,甘氨基、DL-α-丙基酸、DL- α-氨基正丁酸、DL-缬氨酸、DL-亮氨酸、L-丝氨酸以及氨基酸分子的荷电端基 ( NH 3 ,COO-)和 CH2 基团在 5molkg-1…  相似文献   

9.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2,3-丁二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2,3-丁二醇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3-丁二醇与四种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不同酰胺与2,3-丁二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N,N-二甲基乙酰胺与2,3-丁二醇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十分复杂,直接研究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有诸多方面的困难.利用热力学方法分别研究蛋白质结构中所含基团与电解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对蛋白质性质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酰胺键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重要部分,我们曾研究了乙酰胺与卤化碱金属盐间的焓相互?..  相似文献   

11.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分子常常通过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来发挥其生物功能. 因此,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 对于阐明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功能以及分子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介绍基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原理的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并对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模式,对复合物结构中氢键/范德华力作用力位点上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偏好性(即相对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上对氨基酸的偏好性差异均极其显著,与蛋白质-核酸特异作用密切相关的残基侧链与核苷酸碱基间相互作用力位点对氨基酸类型的选择特异性更高;单链RNA分子与蛋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位点预测和蛋白质与蛋白质对接,研究Ⅱ型抗癌晶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其抗肝癌活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Ⅱ型抗癌晶体蛋白分子上位点49,51,52,55~60,194和205~212的氨基酸残基,特别是芳香族氨基酸在配体和受体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Hex的蛋白质与蛋白质对接中,配体P11和P32与受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结合能量最低,表明P11和P32更容易与GAPDH结合.  相似文献   

14.
LEA蛋白质11-氨基酸基序与植物抗旱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8种重要农作物第三组LEA蛋白质序列中的94个11-氨基酸基序.得出一致性序列为TAEAAKQKAGE.LEA 3蛋白质中11-氨基酸基序呈多拷贝串联排列,其长度占蛋白质序列总长度的40%~60%.带电荷/ 极性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数目分别占重复序列氨基酸总数的70.89%和29.11%.11-氨基酸基序的二级结构多呈α-螺旋结构.其中第1,2,4,5,9位疏水氨基酸形成螺旋蛋白质分子的疏水界面,其余位置的氨基酸形成螺旋分子的亲水界面.LEA 3蛋白质全序列平均亲水指数为-0.95~-1.22.无信号肽序列.8种LEA 3蛋白分子的上述特性与植物的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α-丁氨酸与酰胺在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的基础是蛋白质 ,对蛋白质中所含基团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鉴于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 ,常首先采取对蛋白质的模型物进行研究 .氨基酸和酰胺都是蛋白质的模型物 .我们利用微量量热计实验研究了α -丁氨酸与酰胺在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参数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1 热力学关系根据McMillan -Mayer理论 ,如把丁氨酸从纯水迁移到酰胺的水溶液中 ,其摩尔迁移焓可表示为 :ΔtrHm ,Y(W→W +X) /mX =2hXY + 3hXXYmX + 3hXYY mY +…… (1)式中X为酰胺 ,Y为丁氨酸 ,W为水 .各h为下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超临界甲醇体系结构性质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甲醇体系因密度涨落存在分子聚集现象,且在低密度区域更明显.与常温常压条件下相比甲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明显减弱,结构变得松散,分子极性大大降低,自扩散系数上升了十几甚至几百倍.随着压强的增大,甲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增强,扩散系数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甲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减弱,自扩散系数增大,且在接近临界压力时、自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蔗糖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蔗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有蔗糖与甲酰胺的hxy均为负,不同酰胺与蔗糖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蔗糖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一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药物在拟生命体液中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药物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机理.通过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唑肟钠在298.15K下于纯水及两种盐溶液(NaCl、KCl,0.1000-0.6000mol·Kg-1)中的稀释焓,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各级同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2,h3,h4).拟合数据显示,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氯化钾两种盐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溶液中的h2小于氯化钾溶液.通过溶剂化的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并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报道了药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1],本文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新合成的试剂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PT)与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可以了解他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求出APT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确定它们之间主要作用力的类型.这不仅拓展了新硫脲类试剂的应用领域,还为研究硫脲类药物对蛋白质的不同作用方式及其传输和药理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当固定血清白蛋白的量,不断…  相似文献   

20.
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高强脉冲电场(PEF)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高强脉冲电场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ξ电位、氨基酸种类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场强的不断增强,10mg/L及20mg/L的SPI溶液的ξ电位绝对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前者的ξ电位值在场强为10kV/cm时为-27.60mV(其绝对值达到最大),后者的则在场强为20kV/cm时为-32.57mV(其绝对值达到最大),此规律与SPI溶液中带负电荷氨基酸与带正电荷氨基酸的差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SPI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脉冲场强的增强先增加,而后经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较高场强下(25~35kV/cm)又有所降低.这说明脉冲电场处理对SPI溶液的作用机理在于:高强脉冲电场处理影响了氨基酸的极性和电负性,进而影响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到ξ电位和溶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