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速焊接条件下熔池的流动规律,通过改变焊接过程中试板的角度来改变熔池金属的“后移”现象,从而减少咬边驼峰现象,实现高速焊接.结果表明:试板倾角为5°时,焊缝较平稳,无驼峰焊道想象,略有轻微咬边.  相似文献   

2.
TIG熔修法改善含咬边缺陷焊接接头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头焊趾区表面常常会存在一些焊接缺陷如咬边等,这些缺陷对接头承受动载荷的能力影响很大,疲劳裂纹往往从该部位更早地萌生.结合国产16Mn低合金中强钢,用TIG熔修法提高含咬边缺陷焊接接头疲劳强度,并延长其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咬边等焊接缺陷降低原始焊接接头疲劳强度10%~20%;与含缺陷焊态试件相比,TIG熔修处理后十字接头的疲劳强度提高70%,疲劳寿命提高5~8倍,与不舍焊接缺陷的焊态试件相比,疲劳强度提高34%,疲劳寿命延长3~4倍:原始咬边缺陷对TIG熔修处理后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高速埋弧焊焊缝咬边的机理、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焊速可大于80m/h的高速埋弧焊烧结焊剂,并介绍了这种焊剂的性能。阐述了焊接工艺参数的焊剂成份对高速焊焊接工艺性的影响。利用这种焊剂对16Mn和20g材料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评定,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焊剂可以解决高速焊咬边和焊接工艺性的问题,并能满足压力容器和锅炉钢焊接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可推广使用的焊剂。  相似文献   

4.
咬边超标在电站锅炉集箱角焊缝上比较常见,本文对相关标准关于咬边的规定做了介绍,对咬边的产生原因、危害作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一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焊接咬边导致锅炉管板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ZK60镁合金薄板为研究对象,采用CO2激光焊进行焊接试验,然后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ZK60镁合金CO2激光焊接接头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并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措施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ZK60镁合金CO2激光焊接接头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气孔和裂纹.在有些情况下还容易产生其它缺陷如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咬边等.但是只要选择正确的焊接规范和合适的工艺参数,是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这些缺陷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不锈钢焊接速度并抑制驼峰焊道及咬边缺陷,文中提出人为干预焊后熔池运动的新思路,并通过引入补偿气体射流对高温未凝固熔池进行冲击,实现对不锈钢脉冲MIG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熔池进行人为干预而达到改善焊缝成形的目的.该方法利用自制的脉冲MIG焊接熔池补偿气体射流试验平台,以304不锈钢为焊接工件,进行等线能量输入条件下不同焊接速度和不同补偿气体射流流量试验.结果表明,补偿气体射流方法可使焊接速度提高2倍以上,焊缝平直、均匀、美观,无驼峰焊道和咬边缺陷;焊缝截面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驼峰部位堆积的液态金属调节率达78.63%,使焊接过程力热效率提升达74.36%.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带极堆焊焊道咬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附加外磁场克服咬边的方法,并用自制磁控装置配用通用堆焊机进行了种种实验,发现该装置在合适的磁控电流和安装位置时,不但可消除咬边,而且可得到不同宽度、质量优良的带极堆焊焊道。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离子与等离子+TIG 2种焊接方法获得尺寸为Φ112mm×3.5mm×6 500mm纯镍直缝焊管.分析了焊后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等离子+TIG较等离子接头各区域晶粒尺寸有所粗化;等离子+TIG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85.6%,满足了镍管接头力学性能要求;等离子+TIG焊缝耐蚀性优于等离子焊缝,较母材有所降低;TIG电弧对焊后等离子接头的二次加热使得等离子接头产生了二次重熔效果,消除了等离子接头产生的咬边、气孔等缺陷,提高了焊接速度,获得了均匀、美观的鱼鳞纹状焊缝表面形貌.综合可见,等离子+TIG焊接是纯镍N6直缝焊管焊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持续推进,铝合金轨道交通车辆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其安全和稳定性等方面备受关注。焊接是高铁或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制造的基础,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铝合金车体结构的优劣。但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等往往导致制品变形,继而诱发错边、未熔合和裂纹等焊缝质量缺陷产生。这就造成了铝合金车体焊接制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通过分析既定焊接条件下的焊接变形与焊缝质量之间的关系与特点,探究铝合金车体焊接变形控制与焊缝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FGH96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飞边形成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GH96合金的材料本构模型以及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利用DEFORM软件建立了FGH96合金惯性摩擦焊的热力耦合分析模型,研究了焊接过程中飞边的形成与温度及材料流动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摩擦焊初期,由于温度与材料流动速度较低,飞边不易形成;当焊接过程达到稳态后,随着摩擦界面及其附近区域材料向摩擦界面两边界流动速度的增加,飞边形成并逐渐增大;飞边的尺寸大小以及弯曲程度随初始转速以及轴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基于飞边形貌确定了FGH96合金惯性摩擦较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焊接的过程中会焊件会产生内应力及变形,根据钢制罐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焊接变形的现象,本文分析了焊接应力及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钢制罐体焊接应力及变形控制的措施,为有效保证焊接质量和罐体制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0mm厚5083和1.2mm厚6016异种铝合金平板试件进行激光搭接焊试验,利用光谱测量系统、扫描电镜、维氏显微硬度仪和微机控制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检测激光焊接过程等离子体产生时辐射出的时域MgI光谱信号,分析焊缝形貌、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等离子体中MgI光谱信号相对强度与焊件质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MgI光谱信号强度降低,离焦量对MgI光谱信号作用明显,而激光功率对MgI信号整体幅度改变较小;MgI光谱强度较小或较大,试件出现焊不透或焊穿现象;MgI等离子体信号波动较大处,出现咬边、凹陷、气孔等缺陷,力学性能低;而MgI等离子体信号平稳时,焊缝平整,缺陷少,力学性能好.基于MgI光谱信号与焊件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Hugh hart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建立了焊接过程单值-移动极差控制(X-Rs)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铁路货车车辆中梁制造过程中产生变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铁路货车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变形的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焊接前焊接方法的选取及预制反变形,焊接过程中焊接顺序的选取及控制,焊接之后的矫正。最后得出:只有焊接前后及焊接时,采用更加合理焊接方法及顺序,才能有效的达到铁路货车车辆中梁制造过程中的上挠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研制的微机控制带极堆焊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下,研究了磁极位置和磁控电流对75mm宽带极电渣堆焊和高速带极堆焊焊缝成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磁极位置和磁控电流大小对焊缝成型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磁极位置和磁控电流控制下,才能够消除两种堆焊工艺焊道的咬边,获得良好的焊缝成型。  相似文献   

16.
何宝胜 《科技信息》2008,(6):295-300
1.目的 大型机件一般都是由许多块钢板组合而成,并大部分都必须焊接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焊缝.大体上可分平焊、横焊、竖焊和仰焊,而横、竖、仰的位置的焊接比平焊复杂,进行这类焊接必须有高超的焊接技术,否则不易掌握,使焊缝产生不同的缺陷,如:绞边、焊缝下偏、焊瘤等,并且内在的质量更不容易得到保证.如能在焊接的过程中,经常变换机件的位置角度,使之始终处于平焊的过程中,那么产品的焊接质量和数量都能大幅度提高,为解决这个具体问题,特设计本转胎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大型薄壁不锈钢箱体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会产生局部应力而变形,对箱体的性能、尺寸精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箱体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此类箱体的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主要因素、形成过程以及焊接应力的消除、变形的预防、控制和矫正等方面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白车身焊接广泛采用电阻点焊工艺进行焊接,但电阻点焊过程中受到焊接打点位置、角度、母材板间隙、电极和焊接参数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焊接飞溅,尤其近年来车身镀锌板、高强度钢板的使用,导致飞溅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对点焊飞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白车身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从而降低了飞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车身焊接品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掘进机行走部履带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较大变形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了焊接过程中温度传导与辐射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焊条对履带架的焊接温度场以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焊接条件下,J421、J422、J426、J427等四种焊条的焊接终止时温度场分布差别较小;J422焊条焊接后对履带架产生的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金川公司生产过程中不锈钢结构焊接存在导热率低、热膨胀系数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焊变形和焊接应力的倾向较大现象进行分析,焊接时采取严格工艺措施,能有有效控制焊接变形,减小焊接应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