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取X期的鸡胚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于24h后开始贴壁生长,72h后,开始向上皮类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处理刚分离的胚盘细胞,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初步发现大于100μg/L的FGF能诱导胚盘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γ-丁内酯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γ-丁内酯的性质和用途,总结了γ-丁内酯合成技术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我国γ-丁内酯的市场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γ-丁内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详细阐述了γ-丁内酯的合成技术路线,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约有75%企业采用1,4-丁二醇气相脱氢法生产γ-丁内酯,顺酐加氢生产γ-丁内酯的技术路线次之。  相似文献   

4.
原白头翁素生物活性中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原白头翁素的结构是带γ-亚甲基的共轭不饱和五元环内酯设计合成了五种辅助化合物:α-当归内酯、β-当归内酯、α-亚甲基-γ-丁内酯、β-亚甲基-γ-丁内酯γ-亚甲基-γ-丁内酯,以研究原白头翁素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通过五种辅助化合物和原白头翁素的生物活性实验,得出了原白头翁素的抗菌生物活性中心为连在五元环内酯上的亚甲基(甲叉,methylene CH_2=)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血管生成抑制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Hoe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血管生成抑制素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19 mg/L,并干扰内皮细胞的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γ-丁内酯的典型制备方法及其在精细化学品制备中的应用,并通过对不同制备方法特点的分析,指出将顺酐催化氢化法和1,4-丁二醇或四氢呋喃催化脱氢法进行有效耦合是γ-丁内酯生产工艺的开发重点。根据不同外压下γ-丁内酯的沸点,通过Exponential Decay(Third order)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其沸点与外压的关联式:Tb=501.342 22-81.185 73e-2.139 36P-50.549 34e-0.181 50P-106.832 17e-0.014 638P,该方程的相关系数为R2=0.999 94,从而更好地实现了γ-丁内酯的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饲养层培养法,以高糖DM EM为基础培养基,同时添加胎牛血清以及5 ng/m l SCF,l0 ng/m l bFGF和1 000 IU/m l mL IF等细胞因子与鸡胚浸出液等,对鸡的X期胚盘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利用形态学鉴定、AKP染色、体外分化实验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克隆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培养体系培养出了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类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mTOR对hADSCs成脂的影响,为脂肪分化异常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针对通过吸脂术所抽取的人腹部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hADSCs,三联诱导法使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TOR在细胞内的分布变化;观察雷帕霉素抑制mTOR后hADSCs成脂能力的变化,即油红O染色及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细胞为平行排列、生长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三联诱导法诱导7d后可见脂滴的出现,油红O染色着红色.mTOR的分布在分化过程中由核内转向胞浆.雷帕霉素处理细胞使细胞内脂滴的蓄积显著减少、PPARγ表达降低.雷帕霉素抑制mTOR表达可降低hADSCs的成脂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与分析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太极拳锻炼影响CD4+/CD8+细胞平衡与T1/T2平衡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认为,太极拳锻炼可引起CD4+细胞数量与CD4+/CD8+细胞比值升高,该变化可能与MDC数量的增高促进了Th细胞的分化过程有关;太极拳锻炼可提升Th1细胞数量与Th1/Th2细胞比例以及Ⅰ型细胞因子IFN-γ,IL-2含量与IFN-γ/IL-4比值,诱发T1/T2平衡向T1方向漂移.该变化的机制可能是Treg数量的增高抑制了Th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降低了IL-4对Th1细胞分化的交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泛酸、泛酸钙、泛酰醇作为有疗效的维生素,通常被用作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我国人口众多,又是畜产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及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上述添加剂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仅饲料行业对泛酸钙的需求量就达到近600吨。DL-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后文简称为γ-丁内酯)是合成上述产品的关键中间体,而我国合成γ-丁内酯的技术落后,成本高、收率低、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 以前常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以异丁  相似文献   

11.
泛酸、泛酸钙、泛酰醇作为有疗效的维生素,通常被用作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我国人口众多,又是畜产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及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上述添加剂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仅饲料行业对泛酸钙的需求量就达到近600吨.DL-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后文简称为γ-丁内酯)是合成上述产品的关键中间体,而我国合成γ-丁内酯的技术落后,成本高、收率低、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泛酸、泛酸钙、泛酰醇作为有疗效的维生素,通常被用作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我国人口众多,又是畜产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及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上述添加剂的需求与日俱增,2000年仅饲料行业对泛酸钙的需求量就达到近600吨.DL-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后文简称为γ-丁内酯)是合成上述产品的关键中间体,而我国合成γ-丁内酯的技术落后,成本高、收率低、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抑制作用来减缓银屑病的症状.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对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经腹腔注射20μg·kg-1及100μg·kg-1雷公藤内酯醇后,银屑病模型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和皮肤鳞屑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皮损区HE(hematoxylineosin)染色结果证实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表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皮损区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STAT3和PD-L1的激活.此外雷公藤内酯醇还抑制了TNF-α和IL-17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γ-丁内酯需求及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  唐亚文  李刚  周涛 《甘肃科技》2007,23(11):95-97
文章综述了γ-丁内酯的国内外市场情况、合成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动态,并对具有竞争力的三种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TSA对C3H10T1/2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油红O染色检测TSA对其成脂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TSA对成脂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以及成脂分化标志物Fabp4和Adipoq mRNA转录的影响.研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TSA浓度为1、10和30 n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3H10T1/2细胞活性,改变细胞形态,并将其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TSA浓度为10nmol/L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的成脂分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PAR-γ、Fabp4和Adipoq mRNA的转录.表明TS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的增殖和成脂分化,除转录水平调控外,非组蛋白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可能也参与TS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木犀草素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文章探讨木犀草素抑制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选取3T3-L1前脂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分化过程中添加木犀草素,利用噻唑蓝(MTT)实验研究木犀草素对3T3-L1增殖的作用;利用油红O染色确定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肪化的影响;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木犀草素对3T3-L1脂肪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L的木犀草素可以降低3T3-L1细胞的脂肪化,减少脂质聚集,并且降低了3T3-L1细胞中脂肪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Ap2和Fas等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香豆素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 V/PI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香豆素衍生物可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2.5-15μM/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香豆素衍生物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会前  徐善水 《科技信息》2013,(7):482-482,468
随着对血管性疾病认识的深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越来越受到重视,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出生后的微血管新生、受损血管的内皮修复、肿瘤组织的发生。研究表明体外扩增后回输体内的内皮组的作用;通过抑制肿瘤区内皮祖细胞的活性也起到抑制组织的生长。内皮祖细胞为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血管新生是指微血管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血管分支的过程,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协调作用的复杂过程.揭示血管新生过程的机制,有助于了解血管发育的过程,为探索解决疾病过程中的血管新生的异常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在血管出芽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分化为尖端细胞和茎细胞两种不同的表型,其中尖端细胞主要发挥导航作用,引导微血管出芽的方向.尖端细胞在细胞外环境的各种因子的作用下,通过VEGF和Notch信号通路维持其作为尖端细胞的表型.尖端细胞的代谢途径与非尖端细胞明显不同,尖端细胞能够特异性增强糖酵解途径以适应血管新生时所处的低氧环境,非尖端细胞能够特异性利用脂肪酸代谢产物维持其增殖能力,推动尖端细胞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木犀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作用,文章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添加2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肪化过程的细节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共需8 d,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从细胞分化开始处理8 d可以显著降低其脂滴生成及脂肪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Ap2和Fas等的表达,处理2、4、6 d对脂滴生成抑制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显著抑制脂肪化相关因子表达,说明木犀草素在3T3-L1细胞的前期分化和后期成熟过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