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任 《安徽科技》2010,(7):26-27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为五加科植物,具有降压、镇静、解热、平衡之功效。金寨县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西洋参,至今已有近30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全县在地西洋参面积近800亩,年产鲜参10万公斤,产值1200万元。在西洋参种植重点乡镇花石乡.组建了“金寨县皖西竺山参业有限公司”和“竺山西洋参种植合作社”。金寨县皖西竺山参业有限公司2009年被六安市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笔者作为驻企业科技特派员,连续6年实地指导西洋参种植。现就本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对西洋参的种植技术作一浅谈,与广大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王哲 《临沧科技》2006,(3):34-34
2004年,在龙头企业耿马瑞康麻业有限公司的牵动下,耿马自治县种植亚麻2.1万亩,总产亚麻干原茎5947.83吨,实现产值597.92万元。2005年度,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发种植5干余亩。亚麻产业可望成为该县的又一新兴产业。然而,要使耿马亚麻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红枣是吴堡的主导产业,农民6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此。目前,全县红枣面积达到15万亩,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新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红枣流通机制不健全、加工企业发展滞后、信息闭塞等因素,严重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成为摆在该县各级政府和农民面前的大事。下面谈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5.
李元晓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47-47,27
西和县系甘肃省陇南地区一国扶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7.8万人,辖4镇16乡,汉源镇为县治所在,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7106万元。财政收入6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元。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传统农业受制于自然生态及气候矛盾愈见突出.本文试就该县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作以浅议,并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将药材产业培育成磐安支柱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磐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其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药材产业是该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试图在分析磐安药材产业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把药材产业发展成为全面带动磐安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中期,怀柔区首次引进西洋参井实现农田人工栽培,经过近S0年发展,怀柔区西洋参栽培面积为全国总面积的20.25%,加工量为全国总产量的26.5%,销售量为全国总销售量的10.2%,“怀柔西洋参”享誉全国,西洋参产业已经成为怀柔区农业和生物医药的一大主导产业。但如何进一步推进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强县核桃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县核桃产业开发的现状,并针对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宁科技参考》2005,(5):45-45
绥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规定》为全县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并编制了《绥中县“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投入达到3500万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6.6%。科技工作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43%,  相似文献   

10.
一、县情概况 云安县地处粤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202.9平方公里,总人口30.8万人。云安县是广东省重要化工和建材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化工原料、水泥和石材,近年县内“三高“农业、农业商品基地发展迅速,同时还大力发展高脂松、尾叶桉等商品林种,全县经济正沿着良性轨道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_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工业总产值22.27亿元,增长26.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44万元,增长44.9%;税收(国税、地税)入库158亿元,增长18.9%。目前,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遵义科技》2009,37(1)
近年来.绥阳县全力依托“中国辣椒之乡”的品牌.大力发展辣椒产业,通过创立品牌,建设基地,开拓市场等方法,形成了“集中连片发展,具有响亮品牌.产业初具规模”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辣椒种植达16.3万亩,干辣椒产量1.79万吨,实现产值2.87亿元,成为绥阳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辽宁科技参考》2005,(5):30-30
抚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将科技兴县列为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实行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对获得国家缓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对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给予3万元至30万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苏北地区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工作.初显成效,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以苏北射阳县为例、该县每年新上本科生千余名,而回乡率不足五分之一。近10年来,该县引进企业本科生累计300多人,截止目前已不足100人,去年仅引进13人。企业人才总量占全县人才总量仅为10.2%,比启东低56.7个百分点;比如东低59个百分点。苏北企业“人才危机”已明显与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区域共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3月5日,陇西县财政列支13.3万元.对在全县培育壮大和提升马铃薯产业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获得先进称号的10个单位、2个龙头企业、31个先进个人和种植、运销大户分别获得了1万元到500元不等的奖金。  相似文献   

15.
陕西靖边土地面积广阔,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下资源丰富,又是一个资源工业大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元。跳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名列第17位。但是.在单纯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全县目前仍有5万多农民处于贫困状态,占农业人口的25.9%。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5月的大别山,如诗如画.踏入岳西境内,天是蓝蓝的,山是绿绿的,水是清清的,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山沟的水田里整齐的茭白.据岳西县科技局局长刘煜介绍,该县今年新增高山茭白933.33公顷,连同近年发展的共有1466.67公顷.到2005年底,全县包括茭白在内共有高山蔬菜4000公顷,年产鲜菜8.2万吨,产值8000万元,有3万农户发展高山蔬菜,年人均增收600元,2.1万户脱贫,10万人受益.岳西县依靠科技种植高山蔬菜,把高寒山区的对抗性农业发展为适应性的产业,高山蔬菜已发展成为大别山上的"火红"产业.  相似文献   

17.
戚哲民  王彦美  张兰 《科技信息》2007,(3):217-217,193
近年来,沾化县冬枣产业发展迅速,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近期对该县冬枣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肥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紧紧抓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机遇,不断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勉县栽培蔬菜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县对发展蔬菜产业的高度重视,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勉县的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大路菜4.9万亩、精细菜1.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面积3700亩。全年蔬菜产量达13万吨,产值超过6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勉阳镇、定军山镇、黄沙镇、金泉镇四个蔬菜基地乡镇,但勉县蔬菜生产仍存在着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服务滞后、营销力不够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地域资源优势含义的基础上,对张家口市尚义县的地域资源优势进行客观评价,认为该县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并提出尚义县的优势产业应该是特色农业、特色草原产业、特色中草药产业、特色旅游业.最后分析了尚义县发展优势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