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万会宾 《科技信息》2009,(22):242-242
怎样才能不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教师可遵循一些方法:注重激发兴趣,指点生活发现,鼓励个性表达,强调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2.
陈兰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73-175
作文能力是当今青少年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作文水平,使之成为他们心灵的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和个性的彰显,将作文写活。“五个提倡”的主张是对新型作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树兴 《科技信息》2010,(21):359-359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本文试图从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成功机会,创新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创新”引入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一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文章的写作千变万化,个性十足,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谈谈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发现学生的独特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新闻周刊》曾对世界上办得最好的10所中小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谓“最好”其实就是最有“个性”。有个性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创造力,在“文海”中学会“渔”。这将要求教师以人的培养为目标,为学生写作创造优越的条件,激发学生有话写,让学生作文中感到有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喜欢练笔,乐意练笔,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需要激…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有这样的阐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到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他们个性的光芒,怎样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应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1)思维新,要提倡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2)表达新,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别具一格,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千人一面。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如何进行训练,其基本思路为改革传统封闭的静止教学程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变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为充满人性之美、生活之趣的表达训练。变程式化教学为动态教学,其主要特征为开放、随机、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9.
汪泪秋 《科技资讯》2009,(28):198-198
话题作文大行其道。作文要求淡化和开放,创新之花纷纷涌现。凸显时光,花珠井然。片段组合,花圃锦簇。文体挪移,花开别枝。改写历史,花满四方。多阅读多“采撷”,一定可以创作出有特色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以下方面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推广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构建“愉快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如今,“创新”成了对学生写作要求的一大导向,也成了学生作文的一句口头禅。所谓“创新”就是鼓励学生写作大胆创新,张扬个性,主张“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在这样的旗帜下挑战传统作文,的确写出了许多“创新佳作”。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创新认识的肤浅,走进创新的误区,在创新上栽了很多跟头。根据笔者的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学生创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立意、选材、文体、语言、模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中学生写作能力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作者认为,“不重视语文实用性,是语文教学百病之源”。“必须注重对语文教学的适用性研究”。文章对加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作了探讨,发表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以授生以法为主要形式 ,即教师出定题目 ,便开始教授作文的方法 ,或以例文引路 ,或者给定提纲 ,或者讲述一些诸如“凤头”、“猪肚”、“豹尾”的要义 ,然后在给定的时间里 ,让学生写出必须符合写作要求的文章 ,这种不以学生情趣为前提的作文教学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怕作文 ,不是无话可说 ,便是言不由衷 ,无病呻吟 ;或者将作文选中的作文改头换面抄袭成文 ,或者完全抄袭应付任务。可见 ,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不但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更…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生喜欢张扬个性但作文中又失去真我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抗’创新”,二是“教师思想‘鲜’创新”,三是“学生思想‘惧’创新”。教师指导学生写“真我”作文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真我”,二是在作文训练中要关爱“真我”,三是要注重学生做人与作文的“真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学从于教、学制于教的现象早已是天经地义,加之考试制度的统一性和评估手段的单一性,我们所期望的“师生双边的交往活动”往往变成了“师生双方的被动交往”。教学演化为“传承”,知识完全是“库存”,考试普遍是“背多分”,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半以上是“东郭先生”。为此笔对当今学校教学创新之路作了尝试性的定位——目标之创新;教之创新;学之创新;评价之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是成了学生腾飞的翅膀,尤其是作文,如果不创新,只能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作文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如何能做到让“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呢?通过这些年自身的写作与学生的习作,我认为要想作文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8.
黄胜勇 《科技资讯》2009,(34):203-203
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以上两种心理的影响,作文时求真写实,言为心声,道出真情。学生写出了“真我”的好语文章,鼓励他们上讲台朗读。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敢于表现真我的好习惯。只有表现真我,文章才有个性色彩,才会感情真挚,才能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9.
作文创新教学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以“借鉴、积累、创新”为主的作文教学思想并以此搭建教学平台,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思想,是一种既符合作文教学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个性,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首先要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其次授之以渔,通过丰富多彩的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