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一种文学中的人类学”——论原型批评方法及其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即原始意象。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的奠基者是弗雷泽的神话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说。原型批评着眼于从文学的表象去深入探寻艺术作品产生的终极渊源及其艺术魅力的原始根源。  相似文献   

3.
焦明甲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6):51-52,62
运用比较方法对弗莱的作为文学解读理论的“原型批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批判研究,一方面指出这一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解读理论发展史上的继往开来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善于将现实主义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她小说里故事情节,许多地名,人名等都包含神话原型因素。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探讨莫里森作品中圣经名字的引用。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昭比评的解剖》自诞生以来倍受学术界关注,但是很多学者都侧重研究他的神话原型理论,而忽略了他的整体丈学批评思想,本文试从《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所涉及的批评理念来研究弗莱关于文学批评的概念、品格以及功能的独特观点,从整体上来探析他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6.
开放的批评——读《批评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毅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9-112
《批评的剖析》是弗莱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书中,弗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宽宏的眼界为理论界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打破西方原有批评理论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7.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秧鸡与羚羊》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作者从一个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创世纪”故事,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关切。阿特伍德师从弗莱,借这部小说,她形象的阐释了“文学循环发展论”,并兼及原型批评,重构神话,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的女权观点。本文将试从生态批评和原型批评等方面解读这部小说,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原型批评理论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典范,既对旧有的模式进行突破,又对各项理论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们以“向后站”为理论视角既可以对作品进行“远观”式研究,从而把握其宏观性,又可以对作家作品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系统分析;既可纵观原型批评的实用性、启发性、局限性,又可凭借此窗口来窥探其前景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木林 《科技信息》2009,(3):136-137
在原型批评理论中,“大母神”指西方神话中兼具创造性与毁灭性双重特质的女神形象。这一形象在《儿子与情人》中格特鲁德·莫瑞尔太太的身上得到了展现。本文采用原型批评视角具体分析“大母神”形象在莫瑞尔太太身上的具体体现。从而揭示莫瑞尔太太的个人悲剧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以民俗学为背景的学者从借助民俗学破案释疑到建立独立的文艺民俗学学科,所走乃是一条自觉建构理论的路径,而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学者走的却是一条批评实践的路径。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建构如今遭遇瓶颈,文艺民俗学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建构亦未形成良性互动。从文艺民俗学的意识形态、符号和学科属性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反思,或许有助于我们突破当前文艺民俗学理论建构的瓶颈;通过对作家文学的文艺民俗批评以盘活文艺民俗学理论谱系亦并非一种奢望。而走向文化批评才是丈艺民俗学成功突围学科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80年代,一直都受到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影响.本文将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的由来开始讲述,而后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进行分析,再运用西方解构主义的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论述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中批评理论的文化渊源,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借鉴学习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学说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是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探索出属于中国所特有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性别批评中的一个分支。它影响了时代的女性,给女性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因此它的发展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结合女权运动来剖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阶段它的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女性主义批评自从它诞生起就从未消泯过,在现代它仍然引领着女性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穿着各式各样的外衣在世界各处漂泊,撒播着它的种子。本文将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主义批评,把它的外衣层层脱去。  相似文献   

14.
用希腊神话中珀罗普斯故事里的马车作为原型,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苔丝>中悲剧原型背后的叛逆者--苔丝,并从不幸与死亡、生命与幸福、探寻与回归三个方面探讨苔丝的叛逆性格,同时还分析了作者的伦理与悲剧思想下的苔丝.  相似文献   

15.
刘瑾 《科技信息》2008,(5):146-146
《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1962)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代表作。他以荒诞的戏谑和圣经原型的移位演绎了一部现代启示录,表现出现代人企图依赖自欺的幻想来获得救赎的心理状态。本文借助原型批评理论,着重分析此剧中这些圣经原型意象和情节的重构,以期挖掘隐喻背后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高等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大众文化与高等学校文化的疏离、高等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负面影响是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教育新的文化使命、高等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成为可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为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提供了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借鉴原型批评理论,通过论证《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与《圣经》中耶稣受难情节的一致性,指出《圣经》中耶稣受难的形象就是“星期五”的原型。从而得出结论,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同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现泉。  相似文献   

18.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新批评派反观后理论时代中国文学理论的诸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与批评实绩在后理论时代所具有的当下意义,基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理论取向的嬗变性、理论旅行的可能性、比较诗学的可行性以及理论与批评的关联性等层面,具体阐释该派对于目前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研究格局建构的诸种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