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志强  赵宏英 《科技信息》2009,(31):J0360-J0360,J0343
黄河在冬季气温骤降、下游多处封河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河道卡冰阻水,局部漫滩的现象可能发生。本文以东阿黄河防凌对策措施为例,就如何做好凌汛期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地体的成因.方法 利用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超高压榴辉岩中两种类型的副片麻岩夹层进行年代学研究.结果 得到榴辉岩中两类副片麻岩夹层的变质年龄介于421~458 Ma之间,与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一致.结论 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是同一期变质事件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不应属于典型洋壳深俯冲成因,而很可能是陆壳深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滩坝的定义,综述了湖盆滩坝研究的相关成果。滩坝可根据其沉积物、发育位置以及对与潮汐作用响应等进行分类。基于沉积物,滩坝分为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基于发育位置,滩坝分为近岸滩坝和远岸滩坝等;基于对潮汐作用响应,滩坝分为小潮差滩坝、中潮差滩坝和大潮差滩坝等。针对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提出滩坝的沉积模式,并可进一步对其内部微相进行划分。滩坝发育的控制要素为古地貌、水动力条件、沉积旋回、物源以及古水深、古气候等,古地貌的控制体现在岸线形态和局部地形起伏;水动力条件的控制体现在不同强度的波浪作用;沉积旋回的控制体现在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物源的富集及贫乏对滩坝的形成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古水深、古气候则影响滩坝的发育与否。  相似文献   

4.
辫状河心滩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储层之一,注水开发会影响并改变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形式,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心滩内部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以江苏真武油田三垛组一段6砂组辫状河心滩为例,利用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和测井曲线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平面上将心滩分为滩头、滩尾、滩翼和滩中等4个部分,垂向上将心滩序列划分出垂向加积体、落淤层、侧向加积体、垂向加积面和侧向加积面等5种结构,认为"三体两面"为心滩垂向序列的典型内部结构,落淤层和侧积体是影响心滩内部存在较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落淤层主要发育泥质、钙质和物性等3种类型,是心滩内部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侧积体与围岩性质差异较大,侧积体的存在加剧心滩内部的非均质性。心滩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落淤层发育的滩尾、滩中和侧积体发育的滩翼剩余油较为富集,而注采井和落淤层的匹配程度对剩余油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建议注水井应该分布在心滩的滩头位置,而采油井应在心滩的滩尾、滩中和滩翼位置。  相似文献   

5.
余心乐  涂菲  刘影 《江西科学》2011,29(2):295-298
选取2001~2002年鄱阳湖区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都昌8个县有螺洲滩分布数据以及8县历年血防查、灭螺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分析研究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区有螺洲滩面积与洲滩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洲滩块数成反比例关系;有螺洲滩集中分布在13.0~17.8 m的高程带上;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较为离散,但钉螺在洲滩分布较为聚集;有螺洲滩距居民点距离分布较洲滩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天兴洲河段较为系统的年内与年际水沙输移、河床变形等方面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顺直和分汊两种河型交界位置的洲滩和浅滩动态特征.近20年来洲滩形态比较表明,上游顺直河道内汉口边滩上低矮成型淤积体具有以5-6年为周期缓慢下移和突然上提的特性,从而导致汊道进口低滩冲淤具有周期性;近5年来断面流速、含沙量和床沙组成资料的统计表明,汊道进口主流位置在汛枯期左右摆动、漫滩横流强度不断转换,洲头低滩的冲淤强度与年际之间来流条件具有相关性.以上两种因素迭加作用之下,汊道进口的低滩形态不仅随年际之间来水来沙变化而波动,还会因上游顺直河段内成型淤积体上提下移的影响而周期性地淤长萎缩.这种复杂的动态调整特点,使航道条件以若干年为周期,交替呈现出优劣转换.在此结论基础上,可以推测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下,该类型汊道进口的航道条件可能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观测到的一个在较长时间存在的滩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常浪条件下滩角的变化过程。选取其代表性的凸部和凹部剖面数据,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解的方法,结合现场观测的地形动力要素和现象,得到滩角地形变化的时空特征:①滩角的凸部是滩角形态的控制因素,对外动力的响应最为敏感。凸部的顶点是凸部形态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凹部的形态变化表现出一种线性特征;②常浪条件下,近岸水下沙坝运动过程对滩角变化起主要控制作用,表现为海滩的蚀积变化;③滩面冲流变化过程和波浪变化过程是滩角地形变化的次要模式,将水下沙坝带来的泥沙在滩面上重新分布,促使滩角地形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资料在湛江港风暴潮漫滩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风暴潮漫滩计算缺乏潮间带地形和漫滩资料的困难,提出了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风暴潮漫滩计算方法:选取不同潮位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淹水线,将遥感淹水线近似作为等高程线估算潮间带地形,作各遥感淹水线对应时刻的漫滩数值模拟,订正估算的地形,得到潮间带地形资料;将遥感淹水线推算的潮间带地形用于风暴潮模式,作风暴潮漫滩计算,并将遥感淹水线作为漫滩资料,检验计算结果.利用该方法,采用卫星遥感资料作了9615号台风在湛江港风暴潮漫滩的计算和检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漫滩面积与遥感图像误差平均为11.5%,采用该方法进行风暴潮过程的漫滩计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区河道卵石滩群小扰动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叙渝段存在多个卵石滩,滩险之间相互制约,整治之后存在相互联动效应,所以应以卵石滩群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卵石滩群的整治难度往往在于无法准确判断哪些卵石滩险为滩群,对卵石滩群关联度分析,确定卵石滩群关联度分析方法尤为迫切.本文以影响卵石滩关联因素之一的水位为代表,根据摄动法的微小扰动原理,提出卵石滩群小扰动关联分析法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以长江上游南溪至金鸡尾河段卵石滩群为例,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山区河道卵石滩群进行关联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卵石滩群关联度与卵石滩间距离成反比.分析不同下游控制断面水位微小变化值zj下卵石滩群关联度,发现无论下游控制断面水位降低或是壅高,卵石滩群关联度总是随水位变化值|zj|的增大而逐渐趋于某个定值.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浅灰黑色泥岩。为明确陕北地区辫状河心滩砂体微观特征,利用测井相特征、辫状河心滩规模分析心滩类别、发育特征、夹层类别及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地区长2辫状河沉积发育纵向沙坝、横向沙坝、斜列沙坝3种类型心滩,辨析出心滩主体、滩头、滩尾、滩翼4部分;心滩内部夹层根据发育位置分为落淤层、串沟、坝间泥、道坝转换夹层4种类型,落淤层分为纵向落淤层、横向落淤层、斜列落淤层3种类型;心滩发育规模是预测落淤层分布的首要因素,对心滩位置的精准识别,结合心滩长宽比、宽厚比绘制心滩规模平面分布模型,预测井间落淤层分布特征。辫状河心滩微观特征研究是分析辫状河沉积的首要任务,心滩内部夹层发育特征是影响辫状河储层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辫状河心滩砂体特征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实体模型概化水槽为基础,研究水深、含沙量及泥沙级配等因素对滩槽泥沙粒径分布的影响.复式河道滩槽泥沙粒径的分布一般具有进口悬沙粒径大于出口悬沙粒径、主槽床沙粒径大于滩地床沙粒径、主槽悬沙粒径大于滩地悬沙粒径以及床沙粒径大于悬沙粒径等基本特征;滩槽床沙粒径比随滩槽相对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但滩槽悬沙粒径比随相对水深的变化不大;滩槽床沙粒径比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减小幅度要比细颗粒泥沙大,而滩槽悬沙粒径比随含沙量变化不大;滩槽悬沙粒径比及床沙粒径比均随着来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滩槽床沙粒径比的变化幅度要大于悬沙粒径比的变化幅度.通过分析滩槽泥沙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川中地区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勘探持续取得突破,成为重点勘探领域。然而,目前对栖霞组沉积格局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的沉积特征,本次研究结合沉积古地貌,根据岩心、岩屑、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栖霞期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和台坪亚相,滩、滩间、灰坪微相;滩相以生屑灰岩、微亮晶球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为主,发育砂屑滩和生屑滩;滩间岩性为泥晶生屑灰岩;灰坪相岩性为泥晶灰岩和硅质灰岩。滩相存在局部白云岩化特征,发育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在、中-粗晶白云岩。栖一段沉积期相对局限,海水相对较深,滩相与滩间交互发育,滩相主体沉积于古地貌相对较高的古隆起高部位,沉积相受古地貌的影响较大;栖二段沉积期相对开阔,古地貌对滩相的影响变弱,滩相连片发育。结合沉积背景,本文建立了开阔台地滩相模式,为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的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靓 《科技信息》2009,(22):I0342-I0344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缓坡带发育了大量的滩坝砂沉积,这些滩坝储集体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田。根据前期滩坝砂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和研究区滩坝砂的沉积和电性特征,缓坡带樊131地区滩坝砂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湖岸滩坝沉积、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和开阔浅湖滩坝沉积,各个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湖盆演化阶段,并且受到物源、古地形及水动力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演化和滩坝砂形态特征分析、结合地震古地形恢复和频谱成像调谐能量分布可以确定研究区各个区域滩坝砂沉积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黄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2):122-128
巴西桑托斯盆地阿尔比阶碳酸盐岩沉积为典型的台地边缘滩相,通过对地震反射结构、钻井岩性、薄片分析多方面分析,总结出了阿尔比阶台地边缘滩相的主要特征及主控因素。台地边缘滩以鲕粒灰岩、砂屑灰岩沉积为主,反映了浅水动荡的沉积环境,阿尔比阶灰岩颗粒滩符合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从陆地向海方向依次发育泻湖、浅水砂屑滩相、台地边缘滩后相、台地边缘滩相和斜坡相等沉积相带。古隆起和水体变化是颗粒滩发育的主控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的关键控制因素。平面上,盆地西南部开阔台地内古盐拱区及陆架边缘坡折带为阿尔比阶灰岩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沉积背景,综合分析中东地区B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沉积微相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古盐度参数Z值为127.14~130.40,δCe值呈现负异常,为氧化且盐度变化不大的海相沉积环境;(2)储层段识别出高能生屑滩、低能生屑滩、藻屑滩、上外缓坡、下外缓坡和滩间6种微相类型,其中生屑滩微相和藻屑滩微相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滩间微相仅在东南部发育;(3)研究区Khasib组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缓坡-斜坡沉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海水逐渐变浅,陆源沉积物逐渐增多,上覆Tanuma组的泥质沉积终止了Khasib组碳酸盐沉积.生屑滩微相和藻屑滩微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6.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介壳滩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芯及显微镜下观察的基础上,明确了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发育介壳灰岩、含泥质介壳灰岩与泥质介壳灰岩等3种岩石类型,为浅湖-半深湖环境介壳滩不同微相的沉积产物。测井及地震相综合分析认为,介壳滩中可进一步识别出滩主体、滩翼及滩前斜坡等几种微相,这几种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控制:滩主体分布在水下隆起区;滩翼分布于水下隆起周缘;滩前斜坡主要分布于水下隆起区与沉积中心之间的过渡环境。介壳滩在纵向上的演化和迁移主要受湖平面变化控制,湖平面上升期,介壳滩由湖盆中心的低隆起区向湖盆周缘隆起区迁移;而在湖平面下降期,介壳滩又逐渐由湖盆周缘隆起区向湖盆中心低隆起区迁移。  相似文献   

17.
宜宾,是长江的头;宜宾,也是金沙江的尾。地处金沙江畔的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与小凉山接壤,镇上的龙头码头,是长江主航道的终点港口。再往上,落差达到七八米的苦竹滩、寸腰滩等阻断了金沙江航运,形成了此处滩连沱、沱连滩、人烟稀少、滩险水急独特的地理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17,(4):577-583
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广泛发育碎屑岩滩坝砂体沉积.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录井、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根据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滩坝可划分为坝和滩两个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席和滩间四个微相.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的分布受古地形、古水深和古物源供给综合控制.在平面上滩坝砂体沿着断鼻轴线展布,断鼻南翼较缓的地形更加有利于滩坝砂体发育;沙一下亚段和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发生湖侵,浪基面与枯水面之间的作用带展宽,广泛的浅水环境为滩坝砂体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等物源供给速率是滩坝持续发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黄羊滩沙地的形成及其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黄羊滩沙地进行物质成分分析、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羊滩沙地的物质具有二源性特征,分别来源于黄羊滩洪积台地洪积物和洋河冲积物.根据沙地发育条件和历史过程,认为黄羊滩沙地不会有大的扩展.以粒度数据为基础,估算出黄羊滩沙地沙丘φ值大于4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7.98×102 t*a-1,φ值大于7的沙尘年平均输出量为3.23×102 t*a-1,占年沙尘输出量的40.5%.北京沙尘暴沙尘组分以φ值大于6.8的为主,黄羊滩沙地对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沙尘有一定的贡献量.  相似文献   

20.
宋超  巫冷蝉  李斌  周浩郎  梁文 《广西科学》2020,27(3):319-325
通过对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英罗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Zn、Cu、Pb、Cd的分析,探讨重金属在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本文发现英罗港红树林林内表层沉积物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高于光滩,并且林内沉积物Zn、Cu、Pb、Cd含量均高于光滩。表层沉积物中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重金属的粒度效应。英罗港表层沉积物Zn、Cu、Pb、Cd平均含量低于国内其他主要红树林生长区域,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小。英罗港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表明该区域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较小。红树林林内沉积物非残渣态可氧化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这与红树林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有关。光滩沉积物可还原态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光滩沉积物的砂质较多,通气性好,呈现氧化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