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析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族早期的苯教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相融后产生了后期苯教文化,苯、佛相融过程中的两种宗教文化冲突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文化。这两种宗教文化都在《格萨尔》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包含真、利、善、美、圣意蕴的《格萨尔》,其文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了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性。《格萨尔》的文学翻译就是在原语语境和译语语境的共同制约下获得译文表达式的过程,也是译文随语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如其所译”的意义构建过程。如果对《格萨尔》语境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层次认知,如果不充分理解《格萨尔》的文化语境,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不会解读藏族人的心理结构,不了解《格萨尔》的艺术特性,那么,对《格萨尔》的翻译就有可能是“隔靴搔痒”式的“吃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3.
<正>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其中除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大量著述外,在科技(医药、历算、建筑)、艺术(绘画、雕塑、歌舞等)以及其它文化领域,都反映了高超的水平,而且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如《格萨尔王传》是一部长期在藏、蒙、土、裕固等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文学巨著,可和著名于世的长篇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罗摩衍那》、《摩诃婆罗》等相媲美;天文历算有着明显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4):5-5
今年,我校有6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分别是《格萨尔》研究所平措副研究员的《格萨尔的宗教化研究》、学院群培副教授的《藏族史学史研究》、公共教学部舒敏勤副教授的《新时期西藏社会矛盾与和谐西藏建设研究》、图书馆德萨副研究馆员的《网络环境下西藏地区藏信息资源可行性研究》、艺术学院格桑次仁副教授的《西藏传统绘画艺术的造型语言与形式研究》、经济与管理学院关郎宗贞讲师的《西藏近、现代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藏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文学、宗教、艺术的鼎盛时期。晚唐时期,张彦远以其绘画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而成为中国古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历代名画记》史学价值和文化含蕴的再认识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大学学报》2009,(3):44-44
我校中国藏学研究所许广智教授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成果《西藏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上下册),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格萨尔研究所平措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格萨尔)的宗教文化研究》,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学院王志敬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汉语系亲属关系研究》,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实地田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和语境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格萨尔》史诗传统视为一个大的文本,认为《格萨尔》口头叙事传统中口头说唱的叙事文本、书写文本、格萨尔绘画、雕塑、石刻和遍布各地的风物遗迹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叙事文本,这些叙事文本乃史诗传承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不同的叙事形式纳入史诗文本的研究视野,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挖掘史诗的个性和文化内涵,从而注意到《格萨尔》叙事文本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审美:西方中世纪绘画艺术的合法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宗教和艺术之间的亲密关系历史渊源的文化追溯,并结合西方绘画艺术尤其是基督教氛围中的西方宗教绘画,着力探讨了宗教和艺术二者复杂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审美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9.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10.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11.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2011,(1):127-132,139
青海省果洛甘德县有一个格萨尔艺人辈出的德尔文部落,他们自称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且认为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转世、佛教三怙主的代表。因此,整个部落信仰格萨尔王。每年藏历六月去神山煨桑烟祭是部落生活的重中之重,他们通过公共煨桑仪式供养佛、菩萨、格萨尔王、护法神、战神、地方神和土地神等,祈祷佛法兴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们幸福等。文章在实地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就德尔文部落的基本情况、祖先传说、煨桑仪式的原由、时间、参加人员、祭祀地点和神灵系统、煨桑仪式过程以及仪式完毕后的各项娱乐活动做了民俗志的描述,认为这种集体煨桑仪式是承载了德尔文部落神圣信仰的宗教行为,部落的历史记忆则通过赛马、射箭、说唱《格萨尔》等活动得以传承,这一集体仪式也加强了部落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学中,递归指的是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者层层嵌套。以“丘奇-图灵论点”为基本构想,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史诗《格萨尔》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递归结构,并分析了史诗《格萨尔》语篇递归结构具有可选性和无限性两个特点,探讨了《格萨尔》说唱艺人语言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递归结构。  相似文献   

13.
“格萨尔”是至今仍活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活态的、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唱艺人为它的流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阐述了说唱艺人的基本特征、说唱时的仪式、说唱艺人的类型和传承方式,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同时指出了我国在“格萨尔”研究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关于《格萨尔》的创作、形成问题,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只有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而没有历代文人的进一步整合、规范的话,《格萨尔》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最初的零散性、片段性的民间口头故事发展成情节完整的严格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并且能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多种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包括历代民间说唱艺人、历代民间抄写者、后来的专门整理者在内的无数个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的说唱艺人和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人们在谈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过程时,文人为其所付出的辛劳,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很少提起,更谈不上把它列为议题在学术会上和文章中加以专题探讨。文章认为,文人墨客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传播乃至艺术作品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藏族《格萨尔》史诗不仅在雪域高原广为传诵,而且还流传到了裕固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章论述了史诗对裕固族史学、民间文学、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乃至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民族间的交流对各自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