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水钦 《广东科技》2013,(14):180+155
从当前垂直位移的检测技术来看,采用GPS技术的运用,能更好的对垂直位移的监测精度,通过GPS技术的融入,在变形监测中,减少系统误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打破传统的监测模式,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围绕当前GPS技术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分析GPS监测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研究提高GPS大地观测精度的方法.对GPS监测的高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便相邻两期监测所反映的垂直位移与实际变形情况相吻合,目的是解决在用GPS进行变形监测中垂直位移的精度问题,更好的发挥出GPS监测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
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GPS变形监测网实测数据为例,阐述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于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特点。采用多种平差方法对GPS变形监测网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平差计算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观测的精度可以满足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多项式拟合法适合于GPS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天荒坪上水库大坝进行了变形监测试验,针对其地形和地势条件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减弱误差的有效方法和提高精度的措施,并对其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GPS技术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大坝变形监测的要求,验证了GPS定位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蒋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2,(24):127-127,129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变形监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GPS的沉降变形监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论文采用GPS技术进行高程测量,并与用二等水准测量的高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测量过程中有意识对GPS的高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和监测的基本方法,由此提出了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针对GPS变形监测系统成本高的问题,文中研究了GPS多天线技术,实现了一机对多点的监测.基于PC104在Visual C 6.0开发平台下实现了多天线微波开关的控制、与GPS接收机的通信以及GPS信息的RINEX标准格式转化.实验表明,该技术对GPS测量精度几乎没有影响,能够有效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6.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提到有关路基沉降变形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要求和精度指标以及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沉降预测,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张威  吴仍武  刘勇 《科技信息》2014,(1):79+109
本文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探讨DInSAR测量技术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行性,采用传统的GPS测量地表沉降情况,并获得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并将这方法所得数据值与DInSAR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满足地表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鲍金杰 《科技信息》2011,(16):123-124
本文分析了INSAR与GPS数据的优缺点,通过二者之间的数据融合来彼此弥补。然后用INSAR/GPS进行变形观测,其观测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因此INSAR/GPS在变形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INSAR和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预测,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曹欧  左佳 《科技资讯》2012,(13):73-74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变形监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GPS的沉降变形监测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某高速公路沉降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桑干河白马寺水库GPS监测滑坡体试验,阐述了高新技术GPS在监测滑坡体的应用,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利用GPS监测滑坡体变形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利平  左玲 《科技资讯》2012,(19):22-23
首先介绍了GPS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组成,然后介绍了GPS在路桥设计与沉降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GPS在路桥设计与监测应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软土地区城市中心区域基坑开挖对临近道路地表沉降的影响,围护结构顶部变形规律,内支撑轴力变化趋势以及内支撑对道路地表沉降和围护顶部变形的影响性状,以上海地区陶家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对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垂直沉降,临近道路地表沉降,内支撑轴力进行信息化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基坑中部位置的围护结构,其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及最终位移量都要比处于坑角位置处的围护结构相应的值要大,且二者差值较大。基坑临近道路地表在不同的工序下不是以单一沉降特征进行沉降,而是不同特征交替出现。由此可见:内支撑可较好的约束围护结构顶部变形以及道路地表沉降,在开挖时要缩短暴露时间及时加设支撑。基坑中部的变形及沉降均要大于角部位置处的变形与沉降,在施工时要对该位置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地区高架道路桩基础为例,采用控制地下水流量的流-固耦合方法分析了季节性变化的地下水开采及回灌作用下的桩基长期沉降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地下水的季节性抽灌使得高架及大地变形发生波动性变化,区域地面沉降略小于高架沉降,但变形趋势一致.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上海地区典型高架桩基实例进行数值模拟,所得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高架桩基在上部荷载和深层回灌耦合作用下出现隆沉变化,其长期沉降受深部土层隆沉位移的影响更大.通过分析回灌参数,得到深层回灌荷载影响高架桩基变形的基本规律,为高架桩基长期沉降的预测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以确保其在地铁一号线盾构施工中的安全,特在该路段建立了建(构)筑物及其周边地表变形监测系统,跟踪测试了朝阳门护城河老桥和明城墙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形特征,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建(构)筑物等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其整体变形状态和沉降的趋势。结果表明:护城河老桥最大累计沉降量为5.1 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1.6 mm,最大累计桥拱沉降量为2.4 mm,最大累计桥拱收敛为1.8 mm;朝阳门城墙主体和周边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4.5和5.2 mm;各监测项目最大累计沉降量均在控制值之内;现场无新增裂缝、无凹凸现象,隧道内无渗水情况,表明该路段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无不利突变现象;结合现场监测和巡视情况,可判定盾构机在穿越护城河和城墙期间,对该段建(构)筑物变形影响较小,老桥和明城墙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本次监测可为后期地铁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修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站心地平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的GPS大坝三维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拟稳点(或固定基准点)的相对稳定性进行检验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平差采用拟稳平差的方法.用VB语言开发了GPS大坝三维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并对某大坝GPS变形监测网的三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更适合于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李向新  柳志云 《河南科学》2013,(10):1659-1663
GPS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结合阿海水电站库区新建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监测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等.监测结果表明,GPS用于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且在监测速度、时效性、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化规律,通过对GPS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边坡的稳定现状;构建了基于GPS监测数据的位移-时间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并对未来某段时间内边坡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了基于GPS监测的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通过实例研究,对基于GPS监测数据的边坡变形ANN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工后沉降常常引起路面起伏变形,降低道路的寿命,过大的工后沉降甚至造成路面破坏、行车危险、道路维护费用高等问题,是城市道路的主要危害.为研究场地环境改变对城市道路工后沉降的影响,论文从工后沉降的组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防治工后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GPS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对传统的静态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方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所应考虑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监测网平差模型、变形分析基准统一的数学模型和GPS监测网的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