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巴金从18岁起就开始阅读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其中对屠格涅夫作品的感情尤其深,曾动情地说:“我学写短篇小说,屠格涅夫便是我的头一位老师。……我那些早期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屠格涅夫启发而写成的。”①本文试从巴金的《雾》与屠格涅夫的《罗亭》为例,剖析两人创作的内在联系,诸如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作品的选材,作品男女主人公,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揭示,作品的场景描写,语言艺术及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屠格涅夫创作特色的论著不少。一般多从他的作品和时代的关系立论,这当然是对的,但仅从这一角度探讨,似犹难尽赅作为卓然大家的屠格涅夫艺术的主要特征。而且某些文章对他有的作品重视不足或评价不当。本文从创作方法角度,就六长篇探讨屠格涅夫现实主义的特色,兼及对一些作品的不成熟看法。创作方法是构成一个作家创作特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栗亮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08-111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密切相关;亲人形象主要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妹妹,寄予了诗人浓烈的亲情;还有部分女性形象经过升华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祖国的热爱之情,凝结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通过诸多女性形象的展示,可以观察诗人的抒情诗创作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黎杨全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0-72,54
"老鹰抓鸡"、"蛇"是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它们成为屠格涅夫对爱情悲观主义看法的隐喻与形象化注解,而这又与他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整个悲观主义体认紧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早期抒情诗以幽婉轻柔的笔调,深邃的意境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篇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春愁秋恨的情感抒发,以及音乐美诸方面来讨论冯至早期抒情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冰心和庐隐早期“问题小说”是“五四”问题小说创作中很有特色和影响的一个部分。她们的创作精神实质是现实主义的,表现形态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本文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语言文字等方面入手,对两位女作家的早期“问题小说”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受到古代道德文化的规定,其写作表现为从属于古代道德文化的本体论形态。这种本体论形态导致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主流偏重于诗歌的教化功能和功利性审美情感,并且使个人化抒写表现为异质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论述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关系。叙述了鲁迅从二、三十年代译介和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到鲁迅早期创作受契诃诃夫影响的情况;比较了两位作家在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中相类似的东西,指出鲁迅早期的创作虽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师承关系,但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战斗性远远超出了契诃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杰出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论析,从作品创作与文化背景诸方面的关系,探讨了特定社会条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剖析了作品的创作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同时还对此曲进行了细致的曲式结构分析,使人们对此曲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我国文坛上负有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曾唤醒过许多青年人沉睡的心;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欢迎,在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追根溯源,我们看到,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特别是屠格涅夫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拟就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形象与郁达夫笔下的《沉沦》主人公形象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代诗学理论为指导,从独特的美学分析视角,将唐湜40年代现代抒情诗划分为浪漫抒情诗、玄思诗、人物诗、社会诗等4种类型,并分析、概括其不同的审美特征,从而揭示了唐湜现代诗的创作个性及其所体现的九叶诗派流派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感伤色彩和悲观情调。然而这些特征又被另一种乐观的因素所冲淡。因而,哈代抒情诗兼具二重性,即蕴涵欢乐的悲伤,在他的诗歌中具体表现为:孤独中有宁静,忧伤回忆中寓快乐,基督教信仰与不可知论的碰撞,悲观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征战,美与距离的矛盾。哈代抒情诗的感伤与悲观的实质是诗人现实诗风的再现。感伤与悲观并非他作品的精髓,忠于现实、反映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才是他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巴金是一位受外国文学影响比较大的中国现代作家。卢梭的忏悔意识、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托尔斯泰的道德完善情怀,是巴金政治观念与文学观念得以完成的重要思想源泉。而左拉的正义、罗曼·罗兰的激情、屠格涅夫的文雅、契诃夫的小人物写照,都成为巴金在创作中加以借鉴,加以重组的有益滋养。但这些都是巴金的,他对外国文学的富于创造性的兼容与吸纳,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思想、方法,还是人物,都表现出浓郁的个性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东山魁夷在1976—1978年的三年间,来到中国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这段创作经历使东山魁夷学习和领悟到更多的有关中国画的知识和中国的风土人情,使其之后的创作艺术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东山魁夷中国时期创作作品和这段时期之后的创作作品中的艺术内容、语言、形式的变化进行研究,寻求东山魁夷晚年时期创作的风格变化和其影响来源。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一生创作颇丰,早期作品关注湘西故乡,1923年来北京时始接触湘西以外的世界。其创作中城乡两条线索一直存在,现代和传统两种文化的撞击,都市文明的发展,使他的写作具备了一种"殖民者"的眼光,这种"殖民叙事"的特征是其作品中乡村与都市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存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7.
浅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对其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早期生活是在艰苦和失望中度过的,这也为其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心理和思想的准备,也对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对弗罗斯特的生平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摘取其诗来浅析其生平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2)是作曲家早期的钢琴作品,该作的第三乐章为谐谑曲。与其大部头作品相比,这首谐谑曲只能算是其作品中不出众的“小品”,但这部作品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早期的音乐创作思想。从本体研究的角度看,该作品在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调性布局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贝加莫组曲》是德彪西早期作品。这个时期德彪西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普遍认为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不重要,但任何一位作曲家或者一种风格流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的作品更能清楚地反映作曲家的创作倾向。因此,对于《贝加莫组曲》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恐惧和自卑是卡夫卡人格机制的主要特征。对恐惧的独特体验催化了卡夫卡的创作热情,影响甚至决定了其创作的总体面貌,即对恐惧与死亡的拥抱,同时,更赋予了其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