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何细嚼慢咽如此重要?因为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刺激位于口鼻中的感受器官。这些感受器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会食物的质地、温度、香气和味道,从而更充分地享受食物所带来的乐趣。此外,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它能够分解食物并有效地发挥唾液的作用,从而减轻了胃的工作。也就是说,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吃东西的快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学》(1987年第七期)刊出“珍惜您的‘口水’”,又(1992年第五期)再刊出“白玉齿边有玉泉”两文,今综合读之、颇有说明力,今就“玉泉”一事作补述。玉泉,人的唾液也,唾液含有什么成份呢?据分析,它含有淀粉酶、溶茵酶、磷酸钙、氨基酸,以及钾、钠、钙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一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有报告指出:细嚼慢咽的人,由于唾液分泌增多,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唾液蛋白属碱性物质,能部分中和胃酸,生成沉淀物粘附于胃粘膜,形成保护层,增强胃粘膜抗酸能力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中约有30种细菌适宜在口腔内的温度、温度下,以及唾液和口内的食物残渣中生长繁殖,它们与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咀嚼食物做到细嚼慢咽,可以使口腔内的细菌暂减少,但大约在2小时内,细菌又会重新生长。为保持日常的口腔清洁,防治口腔疾病,最好的办法是在三餐之间各做一次口腔保健操,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国外科技     
唾液查乙肝准确率高 韩国汉城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宣布研究成功用唾液检查乙型肝炎的方法,可以取代现在普遍采用的血液检查。 这个研究小组说,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不仅存在于血液中,也存在于唾液里。研究人员在采集1毫升唾液后,用PCR(聚合酵链式反应)技术,就可以检查出乙肝病毒基因。PCR技术可以使极少量的基因在实验室内增殖。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病毒学会上,北方大学医学院的绫隆夫等人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项成果称,导致咽头癌病因的EB病毒,可用唾液抑制其繁殖。由于EB病毒会使人的淋巴球癌化,他们在病毒里加进从健康人唾液中取出的可以除去杂菌的液  相似文献   

6.
吃苹果时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对保持口腔卫生大有好处。如果吃一个苹果嚼15分钟,就能让苹果中的有机酸和果酸有足够时间把口腔里的细菌杀死,以有效清洁口腔。  相似文献   

7.
饮水的方法大有讲究。一是饭后应少饮水,有人常在饭后喝很多的水或汤,这对胃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吃饭时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唾液搅拌着食物,唾液起着消化作用。食物经食道送入胃内后,就必须依靠胃分泌的胃液和胃酸进行消化。如饭后马上饮水必然会把胃液和胃酸冲淡,这就削弱了胃的消化功能,长期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二是要防止越渴越喝,一般情况下,喝杯水就能解渴,但是在夏天劳动或运动出汗较多时,人体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喝过去的水很快又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此时又带走一些盐分,所以更感到口渴难忍。严重时全身无力…  相似文献   

8.
南风 《科技潮》1998,(4):142-142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物质来防病治病、维护机体健康,并且也发现人体自身也有"灵丹妙药",可以防病治病,调节机体平衡。可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药材库"。唾液俗名"口水",李时珍将唾液誉为"神水灵液"。它来源于口腔的唾液腺,中医学上称它为"玉泉"、"甘露",告诫人们珍惜之意。唾液有延年益寿之功。唾液能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并有助于声带振动、发声、讲话,唾液能清除口腔中残余食物,清洁口腔、保护牙齿。唾液能催化淀粉水解为糊精、麦芽糖,减轻胃肠负担,减少胃溃疡的发生;唾  相似文献   

9.
乐都县犏牛唾液中钠,钾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焰光度法检测30头犏牛唾液中的钠、钾含量.结果:唾液钠21.17 mmd/L,唾液钾 39.4 mmol/L,唾液钠、钾比为 0.54:l.  相似文献   

10.
近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为癌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开辟出多种新途径。 用口水鉴别口腔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的新成果,使得唾液不但可以用来诊断口腔癌,还可用来诊断其它癌症及疾病(利用唾液中的核糖核酸RNA,可以便宜地验出体内有否癌细胞,其口腔癌症的辨认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8%)。 据悉,现在用唾液检测疾病已经达到了数种,其中包括艾滋病毒。 用一滴血鉴别肺癌 前不久,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仅仅通过一滴周边血的检查,就可以进行肺癌诊断的方法,据称精确度高达80%。 用一束头发鉴别是否患癌 中国上…  相似文献   

11.
唾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旋毛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唾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旋毛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旋毛虫感染后1~6周日本大耳兔唾液和血清各120份,采用ELISA,同步检测旋毛虫感染不同时间段内,唾液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后1~6周,唾液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0.0%,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95.0%,经χ2检验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第1~2周除外)。结论:采集简便、无创伤性的唾液可作为旋毛虫病免疫诊断的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12.
唾液标本在寄生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述唾液作为检测标本在寄生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唾液中寄生虫特异性抗体可反映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水平。结论 :唾液标本具有采集简便、无创伤的优点 ,可用于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 ,尤其适用于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蜘蛛张网捕捉到昆虫后,总要先咬一口猎物,使之“昏迷”,然后才慢慢享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科学研究发现,蜘蛛的唾液里含有一种毒素,它可抑制动物体内谷氨酸的活动。蜘蛛唾液的这一功能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因为人体脑细胞内的谷氨酸急剧增加就会造成组胞死亡,导致发生脑溢血、脑血栓。日本山多利生物有机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据此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将蜘蛛毒素与成份相同的人工毒素进行混合调制成抑制谷氨酸的新药。目前新药已进行了动物试验。眼镜蛇唾液的毒性令人咋舌,被其咬中的猎物几乎无一幸免于  相似文献   

14.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蟑螂具备记忆能力,可以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对"中性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从而分泌唾液。俄罗斯著名医生巴甫洛夫的狗在他摇铃时会分泌唾液。  相似文献   

15.
用火焰光度计测得乐都县岗沟镇 35只绵羊唾液中钠、钾含量 ,结果 :唾液钠 1 2 8.1 1± 2 2 .75mmol/L ,唾液钾 5 1 .85± 1 7.43mmol/L ,钠与钾之比为 2 .47:1。  相似文献   

16.
唾液酸转移酶的过表达和细胞表面唾液酸化能改变细胞的许多特性,如:免疫防御、细胞粘附、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等。唾液酸转移酶与肿瘤转移和不良预后息息相关。但是,唾液酸转移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依然是科学家们的一大难题。该文试图围绕着受体唾液酸化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着重探讨Integrins、EGFR、Fas、TNFR1这四种受体的唾液酸化与肿瘤的关系研究。通过该文的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发生行为学变化的分子机制是和肿瘤细胞内某种受体唾液酸化息息相关的,甚至是多种受体唾液酸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唾液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IgG测定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67例Hp阳性及20例Hp阴性患者的唾液内抗HpIgG ,并与血清抗体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唾液抗HpIgG对Hp感染的敏感性为91 1% ,特异性为85 0% ,准确性为89 7 % ,与血清测定结果接近(分别为92 6 % ,90 0%和91 9 %)。结论 :唾液抗Hp抗体测定对Hp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验分析唾液、尿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标志物.方法 取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健康携带者40人份唾液及40人份尿液.运用酶联免疫方法及胶体金方法检测唾液和尿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 胶体金法:11人份唾液标本HBsAg呈阳性;12人份尿液标本HBsAg呈阳性.酶联免疫方法:34人份尿液标本HBsAg呈阳性.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武夷山保护区分布较广的尖吻蝮、眼镜蛇、竹叶青和山烙铁头等四种毒蛇的食性,分析它们的益害关系,并为饲养尖吻蝮等毒蛇提供食性参考资料。方法和结果 1981年3月,在建阳大竹岚蛇伤防治研究所,选择近年来采集的4种毒蛇标本286号,进行剖胃,分析它们的食性。解剖时,从蛇的生殖肛孔沿腹壁中线剪一纵口,使胃露出(胃位于胆的右边)。小心将胃壁剪开,取出内容物,进行检查。对不易鉴别的小食物及食糜,需  相似文献   

20.
经过我一个多学期的观察,我发现他对我充满了仇恨。在我俩没有成为同桌时,我就对他没什么好感。这可不是我以貌取人,对他的厚眼镜的反感,而是因为我认为他积聚了我家楼下那一群堂客们的所有特点。他可以为了一扇窗户的开关与否跟同桌的女生吵上一个下午;他可以为了同桌不小心过了他的三八线诅咒别人一节课。因此我特别反感他那如此利索的嘴皮子以及绵绵不断的从那嘴皮子里喷出来的唾液。一个黑色的星期五。老师宣布我正式跟这个堂客式的男生成为了同桌。顿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前任同桌的悲惨遭遇。当然,很快的我就在心里拟定了一整套的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