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分离物1723个。通过室内平板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实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3个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棉花枯萎菌、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病菌、大豆黑斑病菌、大麦条纹病菌、大豆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峙法分别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胰酶大豆琼脂和麦芽酵母葡萄糖琼脂3种培养基上测定了从绿豆根际分离的62株细菌对于绿豆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筛选出2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即05-33和05-49.室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6.1%和71.8%,均优于多菌灵拌种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的结果是, 05-33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05-49属于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4.
从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福建、河南及江苏等地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万余株,从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802株,进一步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及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靶标筛选出对以上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62株。对辣椒疫病防效温室盆栽实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防效在70%以上,其中菌株TB1340防效最高,达到82%。菌株TB1340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强的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菌株TB1340被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在不同pH,盐分,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前期已筛选出的8株棉花苗期烂根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细菌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070、B158、B323三种拮抗细菌在偏碱,高盐,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情况都较好。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能明显降低棉花苗期烂根率,其中处理方法Ⅱ效果较好,8株拮抗菌中以B158,B323,B1070的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的防治棉花苗期烂根病。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贵州、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采集土样 2 8个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 4 14个。以茄病镰孢菌为主要靶标菌 ,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 ,筛选出强拮抗菌13株 ,并用附着在茄子、番茄等上 9种病原菌对其进行拮抗作用测定 ,发现所获拮抗细菌具有广谱抗性。筛选出具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B0 73、B153,其发酵液中活菌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 ,对茄病镰孢菌防治效果分别达 71.1%和 6 1.8% ,并兼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抑制植物主要病害病原菌和内生防病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标准,从蔬菜作物体内分离筛选植物内生细菌资源。从苦瓜、丝瓜、空心菜、大豆等10种蔬菜体内分离到101株细菌,发现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丝瓜叶上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洋葱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少。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了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荔枝霜疫霉病菌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获得对以上4种病菌均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1株,占总株数的40.6%。对101株细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表明,同时具有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2株,占总菌数的31.7%。从中选出1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经初步鉴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同时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且具有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13号、14号、59号和82号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4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8.
抗番茄青枯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室内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番茄体内分离到了93株内生细菌。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筛选出了3株对番茄青枯菌具有较强拮抗力的细菌菌株ZB—1、ZB-2和ZB-6。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菌株ZB-6对植株进行预处理后,番茄青枯病防病效果可达63—65%,说明该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发生具有较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分离鉴定一些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且适合当地生境的生防细菌,以金华连续10年的番茄种植保护地土壤为材料,分离细菌,并以灰霉菌为靶标菌对其拮抗效果进行检验,对候选菌株进行格兰氏染色,将其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 rDNA序列比对,利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进化树,通过菌株发酵液灌根番茄后48 h,离体叶片挑战接种番茄灰霉菌,以及温室盆栽接种实验明确其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获得5株疑似芽孢杆菌,其中1株(JH-2)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高抗性,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与标准菌株AB735995.1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高达99%;菌株JH-2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叶片病斑面积为对照处理的77%,防治效果为22.3%;菌株JH-2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的防治效果为38.9%.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JH-2灌根后,可以触发番茄植株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魔芋软腐病严重影响着魔芋的生长,本实验室从魔芋软腐病出发,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其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16-4,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经过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是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16-4对魔芋软腐病具有很强的拮抗能力,平板对峙法显示该菌株对魔芋软腐病的抑菌圈达到75.4mm,魔芋块的实验说明16-4菌悬液与病原液3∶1的比例加入能很好地控制魔芋软腐病的发作,模拟田间管理的植株实验,当16-4菌悬液是病原液的3倍时就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所有实验结果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南澳大利亚埃文采集的土壤样品中计数分离了细菌和放线菌,该土壤对Rhizoctonia.solani融合群8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统计了分离物中对R.solani AG-8菌株2l有拮抗作用的百分比。热处理(60℃,10min)能够消除土壤的抑病能力,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是并不改变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分离物的总体百分比。依据对R.solani AG-8菌株21,Gaewuaru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菌株8,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Fg,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Vd5,Bipolaris sorokiniana菌株Bs,Pythium irregulare菌株BH40,以及引起棉花猝倒病的Rhizoctonia solani solani AG-4菌株1664的抑菌能力,自2700个菌株中筛选了9个最强拈抗菌株;其中7个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酶,或者产生内切葡聚糖酶,而几丁质酶活性与生物防治效果具有相关性。这9个菌株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Ap25),B.subtilis(菌株Ap113),Streptomyces spp.(菌株Ap117),Bocillus coagulans(菌株Ap123),Streptoverticillium reticuIum(菌株Ap89),Cellulomonas flavigena(菌株ApT5),以及放线菌(菌株Ap116,Ap111和Ap139).B.megaterium Ap25 and B.subtilis Ap113对小麦根腐病及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刺激小麦生长的作用最强。这两个菌株能够在平板上抑制一种分离自同一土样的有益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ASMH的生长,但对该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其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没有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12.
由Rhizoniasolani引起的小麦丝核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保留作物残体的精耕栽培制度可使土壤变为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抑病土。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埃文抑病土壤中与抑制作用相关的生物体。分离到许多在苗期抑制病害的细菌(Pantoeaagglomerans,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微杆菌以及Streptomyces),木霉菌和食真菌线虫。研究结果表明,埃文抑病土的抑病作用与多种生物有关,其作用机理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3.
北疆棉花根际微生物对棉花立枯病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石河子地区棉花根际土壤中采集土样3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获得生长数量占优势的菌株各108个共计324个,对棉花立枯病的病原菌进行平板双培养法拮抗测定,共筛选出100个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对之进行筛选,比较后,选出拮抗活性较强的9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最后确定了7个拮抗菌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W-3菌株对幼苗期绿豆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防效果,结果发现TW-3菌株可以有效防治绿豆立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7%~94%和81%~94%,优于多菌灵拌种的防治效果.利用平板法初步研究TW-3对绿豆立枯病菌的作用机制,发现TW-3菌株通过菌丝间缠绕,抑制绿豆立枯病菌的生长,表明重寄生作用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牛大力Callerya speciose内生细菌多样性组成及其促生特性,从经表面消毒处理的牛大力根茎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以固氮、溶磷性、产铁载体、产IAA能力等为指标,对内生细菌进行促生特性检测。从牛大力根和茎中共分离到59株内生细菌,包括16属20种,芽孢杆菌属是牛大力的优势菌群;在20种分离菌株中,分别有11,17,7株具有潜在的固氮、溶磷性、产铁载体能力,有13株菌可以合成IAA。其中RH17-2、RH17-5、GR2-1 3株菌同时具备固氮、溶磷性、产铁载体、产IAA 4种促生特性。从牛大力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促生特性,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胥成浩  林天兴  李欣茹  龚明福 《科技资讯》2013,(32):212-213,215
生姜中含有多种具抗菌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也有对“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c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otisaureus,MUS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从生姜中分离纯化得到20株内生细菌,并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抗MRSA菌株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初筛得到8株对MRS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复筛得到2株拮抗作用显著的菌株,其发酵产物对MRSA的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了79.17%和93.75%,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