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利用朝鲜1981-2010 年95 个地面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记录, 分析朝鲜冰雹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朝鲜的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中部山区和西部平原地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在上述地区分别达到4, 1.5 和1 以上。年平均冰雹日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和北部山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4; 夏季主要出现在北部山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8; 秋季南移至西部平原和东部沿海地区, 年平均冰雹日数达到0.4。朝鲜的冰雹发生时刻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平壤站冰雹最大值出现在13:00LT (当地时)。在研究的时间段内, 朝鲜全国72 个台站的年平均冰雹日数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6 个台站的年平均冰雹日数明显上升,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两江道。另外, 对平壤观测站的零度层高度(FLH)、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NCAPE)和垂直风切变(VWS)进行分析, 探讨平壤地区冰雹频数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0年开封地区五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包括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开封短历时强降雨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增加,一年中主要出现在4—9月,7、8月为短历时强降雨多发期,极值出现在1996年7月26日开封站,雨量为170.7 mm/h.雷雨大风西部多,东部少,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到夏季,6—7月为雷雨大风高发期.冰雹北部多,南部少,除了冬季外,其他季节均会出现,4—7月为冰雹的多发期.开封龙卷的发生为小概率事件,有记录的龙卷风只有2次,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冰雹预报工作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千(阳)陇(县)地区1962-1994年的冰雹过程,归纳出千陇地区冰雹天气气候规律,及有利于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雷害回波判别指标和判别方程。为准确预报该区冰雹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冰雹是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且其灾致损失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工程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然而目前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十分有限,因此系统开展结构冰雹冲击减灾防灾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冰雹力学性能,然后详细介绍了工程结构抗冰雹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最后对冰雹和强风、暴雨耦合作用及机理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夏天这么热,却还会下冰雹呢?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如积雨云中受到强烈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产生的。虽然地面上很热,但积雨云上部区域却非常冷,低达-40℃左右。上升气流将水滴推入高空后,遇到凝结核形成冰晶,冰晶在上升气流所带入的更多水滴中不断凝结变大形成冰球,当上升气流不能托住冰球的重量时,冰球便会落下形成冰雹。若上升气流越强,托浮能力越大,则冰雹滞空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冰雹也就越大。而夏季是强对流天气多发、上升气流较强的季节,所以容易发生冰雹天气。天号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抱怨天气预报报错天气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以现在的技术,为什厶天气还是这么"难捉摸"呢?其实,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气象气球、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多种设备来采集数据、再加上气象卫星扫描相关区域的地  相似文献   

6.
根据冰雹和零厘米地温统计资料,建立了冰雹预报的回归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预测陕西省千陇地区的冰雹强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和FY-2卫星资料,对2002,2003年夏季滇中玉溪地区出现的15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夏季滇中玉溪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为两高辐合型、低压环流型、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型3种,物理量特征温度对数压力图为潜在不稳定,K指数最低为36℃,SI指数均在0℃以下;根据昆明CINRAD-C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15次冰雹天气过程降雹前雹云的回波强度、回波高度、水平尺度、速度场及液态含水量变化,得出40dBz回波高度在7km,且回波顶高度在9.5km以上,0℃上下层30dBz回波水平尺度之比≥0.6,且随着降雹过程的来临,0℃上下层30dBz回波水平尺度之比逐渐增大,速度场上辐合最大高度应在7km(-10℃层)以上,VIL值逐渐增加时,预示着地面可能产生降雹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2015年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资料,运用统计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初步建立了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预警指标。春季对流云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为45d Bz,回波顶高度为7km,-20℃等温线以上超过45d Bz的反射率因子的出现;夏季对流云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为50d Bz,回波顶高度为8km,-20℃等温线以上超过45d Bz的反射率因子的出现。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的出现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指导作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VIL中心值大于15kg·m~(-2)时,对流性天气降雹的概率较大,VIL值的大小与冰雹的直径成正比,其高值区范围的大小与降水量成正比。中尺度气旋产品、冰雹指数HI产品和1h累积降水量等产品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结合使用时,对冰雹天气的预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SCIT冰雹识别与跟踪预警算法,是在分析冰雹云雷达反射率特征和雷达回波参量演变识别基础上,针对X波段全固态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冰雹识别预警效果进行仿真研究。通过X波段天气雷达数据样本实例分析,研究对冰雹概率POH、强冰雹概率POSH和预期最大冰雹尺寸MEHS参数冰雹形成条件的智能识别判断,得到X波段天气雷达雹体序列号、雹体位置、雹体移动速度、雹体移动方向等模拟仿真参数信息。算法研究在冰雹识别、人工防雹中的可用性,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位置的冰雹预警信息发布和冰雹灾害防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河子垦区自然灾害资料的整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发生频次等特征。结果表明:冰雹、霜冻低温冷害、旱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种灾害均以轻度为主。旱灾多发生在春、夏季或春夏连旱,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霜冻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12月和4~5月。20世纪80年代是3种自然灾害群发的阶段。该区自然灾害的特征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兴修农田水利、营建防护林、通过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作业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54~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60多年的人武部防雹作业记录资料、石河子地区灾害大典、石河子气象局的冰雹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冰雹天气的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高峰期,90年代为平稳期,2000年后为跃增期,2012年后冰雹天气发生逐渐减少;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期间;其中强冰雹天气在5月第2候至8月第5候为冰雹天气高发时期,占总冰雹发生次数的98%;强冰雹天气大多发生在午后到晚上时段;根据石河子垦区历年雷达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石河子冰雹天气的5条主要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2017年天津市北辰气象站历史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预警指标和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北辰地区冰雹天气时间分布特征;归纳冰雹发生的天气形势,得出结论为影响北辰地区冰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高空冷涡型、高空槽型和西北气流型;目前冰雹的年际变化逐年减少,月际变化呈单峰分布,大部分出现在午后到次日凌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航空飞行器冰雹撞击试验的冰雹粒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冰雹高速撞击对航空飞行器造成的损伤,需构建相应的试验系统,其中冰雹粒子特性分析是关键.从航空飞行器冰雹撞击试验的要求出发,对冰雹粒子的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应用冲击波理论分析了冰雹破坏特性,以及冰雹出现裂纹的条件;然后对冰雹撞击运动过程进行了建模,给出了基于简单波的冰雹粒子运动方程;最后给出了冰雹撞击试验系统参数的计算程序.据此确定了冰雹撞击试验系统设计参数:撞击速度200-300 m/s,冰雹直径19 mm,气压0.6-1.0 MPa,气体炮炮管长度6 m.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国内首台冰雹试验系统,该系统所有特性均达到设计标准,证明了理论分析是正确的,符合冰雹撞击试验实际情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下地面对冰雹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局地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的变化,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讨论了下地面的性质--土壤、植被、地貌结构对冰雹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用滤波方法把贵州省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分解成中β尺度地形场和较大尺度地形场,从中了解到中β尺度地形的特殊波形及由此而形成的较大纬向梯度与冰雹和暴雨的频繁发生有关;较大尺度地形的纬向和经向梯度与冰雹和暴雨的频繁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从冰雹和暴雨的个例分析得知,中β尺度地形引起的较大地形上升速度与冰雹的发生及特大暴雨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庆市1901—2010年有关冰雹资料,对重庆市110年来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均体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以10年为周期对1901—2010年全部冰雹灾害进行分析还发现,重庆市在上世纪前40年冰雹灾害较少,以后每个年代均大幅度增加,直到70年代达到最高,之后近30多年来重庆市年降雹日数有所减少;重庆市除1月份外其余月份均可能有冰雹灾害;降雹主要集中在3月~8月,4月发生日数最多;冰雹主要发生在14时至次日凌晨2时这个时段;空间分布方面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同时渝东北比渝东南发生冰雹灾害的机率大。研究认为,重庆市110年来冰雹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起伏和冷空气前行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建省龙岩市2001~2013年41次冰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冰雹和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以及冰雹自身过程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体散射、V型缺口、钩状回波等是冰雹特有的雷达反射率回波的形态特征;回波强度、强回波核高度、回波顶高和VIL可用于判断冰雹,其阈值分别为60d Bz、5.3km、8km和30kg/m~2。冰雹的雷达强回波核(≥60d Bz)高度都在零度层以上,冰雹的45d Bz雷达回波伸展高度绝大多数在-20℃层以上。根据以上特征判据和阈值,对龙岩2014—2015年35次强对流天气(其中有8次出现冰雹)进行预报试验,预报10次冰雹,其中8次预报正确,2次空报,没有漏报。该文还分析了冰雹直径与雷达回波形态特征和数据的关系,发现如果出现三体散射、V型缺口、钩状回波特征,冰雹直径普遍≥2cm,VIL密度大于2.9,冰雹直径≥2cm,冰雹直径与风暴顶辐散、弱回波区伸展高度等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艳 《科技咨询导报》2014,(28):234-234
昭苏是疆内最大最好的农牧业产区,但是山地、草原、河流等复杂下垫面使得昭苏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冰雹高发区。为减少昭苏冰雹灾害,新疆人工防雹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但是人工防雹带来的污染还未被发觉,该文对此进行了利害分析,希望可以换种方式防雹,还我昭苏美丽、富饶最美草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津县1952-2007年实有冰雹灾害资料,对宁津县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寻找出冰雹灾害进入宁津县的固定区域和宁津县多发冰雹灾害带,并对近20年宁津县冰雹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宁津县冰雹灾害多发的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降水现象仪普遍部署应用。冰雹是容易造成灾害的固态降水现象,为了解仪器自动观测冰雹的准确度,采用福建省70个国家站在降水现象仪对比观测期间的冰雹观测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对比评析。结果表明,仪器对冰雹的捕获率较高,错报率和漏报率低,空报时有发生,但在雨强较大时误报情况比较突出。建议在冰雹判识算法上能够精细化、差别化分析,非雨季和夜间进行冰雹判识时,粒子的速度和大小等判识参数能相对提高一些,并能结合降水自动观测数据,根据不同级别的雨强,逐级提高判识参数,避免将连续雨滴误判为冰雹,以减少空报、误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