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孙爱淑 《科学通报》1987,32(9):707-707
到目前为止,藻类学工作者已对四十余种紫菜的叶状体进行了细胞学观察。但是,丝状体阶段进行过细胞学研究的种却只有几种。更缺少细胞分裂的详细资料。 Ishikawa及曾呈奎和张德瑞提出果孢受精后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因而导致果孢子及其萌发产生的丝状体都是单倍体的结论。Krishnamurthy对P. umbilicalis var. laciniata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种控制疟疾传播的疫苗可望在2年内投入试用.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蚊子身上阻断疟原虫的方法,尽管这种疫苗不能预防第一宿主——蚊子感染疟原虫,但可以防止其传播到第二宿主——人,因而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寄生虫病与病毒疾病实验室的戴维·卡斯罗及其同事采用疟原虫表面蛋白进行疫苗实验研究工作.这个称为Pfs25的蛋白由动合子所生产.研究人员知道Pfg25蛋白刺激蚊子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蛋白的抗体.卡斯罗说:"在某种程度上,抗体破坏了动合子形成襄孢的能力,进而阻断了发育.当蚊虫下一次叮咬人时没有子孢子感染第二宿主——人."  相似文献   

3.
细胞治疗     
正生命从细胞开始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解体,生命终结;细胞损伤,个体生病。人体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整个发育过程大约经历了50次细胞分裂,最终形成了约80万亿个细胞个体。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会分化出200多种不同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并实现新陈代谢及各种生理功能。人体可以经历约100年的生命周期——寿命。期间因遗传缺陷,环境影响,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科学地讲,疾病就是患者的生理指标偏  相似文献   

4.
曾君祉 《科学通报》1981,26(16):1014-1014
花药单倍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由于花粉母细胞只有21条染色体(n=21),每条染色体都没有同源对象,所以减数分裂不正常,结果形成的小孢子大小不等,其中有一部分特小的小孢子只有少数几条染色体,我们称之为微型小孢子(mini-microspore),并曾认为它在细胞工程上和理论研究上可能有一定用途。微型小孢子是一种微小的细胞,最近几年其他作者对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植物微细胞在细胞工程中的可能用途也做了一些探索。有的作者研究了动物微细胞的DNA合成情况,为了研究微型小孢子的细胞生物学特点,探索它  相似文献   

5.
廖远鑫  彭广敦 《科学通报》2023,(27):3559-3561
<正>细胞谱系是指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类型及其先后代关系.高等动物的细胞类型多样,在发育、再生、癌变等不同的生命过程中,细胞谱系有不同的组成和变化[1].研究发育谱系能帮助我们厘清各类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与功能,对理解相关的发育疾病机制、再生修复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谱系示踪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前瞻性示踪,即利用特定的方法,如染料、荧光蛋白、DNA条形码等事先标记某一细胞类群,在一定的时间内追踪标记细胞产生的后代;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全能的受精卵和早期卵裂球如何打破对称分裂并建立第一次细胞谱系,是发育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研究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之一.为研究哺乳动物第一次细胞谱系建立,早期研究提出过多种理论模型,但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早期胚胎的可塑性.近年来,随着显微观察、生物数学、以及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细胞内大分子的表达和分布、细胞的位置和极性,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同一个胚胎中的不同细胞差异显著,即早期胚胎的异质性.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异质性可能是其可塑的主要原因.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不对称分裂的打破和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是一个高度动态和复杂的过程,需要新的技术和理论来阐述这一重要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7.
花粉壁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骏  杨仲南 《自然杂志》2013,35(2):112-117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壁是雄性配子体表面包裹的一层致密物质,在抵御各种环境压力或微生物的侵袭,以及授粉时细胞的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花粉壁由花粉内壁和花粉外壁所组成,其中外壁又分为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花粉外壁的物质直接来源于绒毡层细胞,外壁的沉积模式是由初生外壁决定,而花粉内壁由小孢子自身控制。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人们克隆了许多与花粉外壁形成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植株雄性不育的表型。这些基因涉及到绒毡层发育的调控,孢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以及胼胝质壁和初生外壁的形成。笔者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与花粉壁发育的关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发育重演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长富 《自然杂志》2008,30(5):291-295
个体的发育是由受精卵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形成的,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外胚滋养层和内细胞团构成,外胚滋养层负责胚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以支持内细胞团的进一步分化。随后的细胞分化则导致一系列“类囊胚”的形成。“类囊胚”由外围的“类外胚滋养层”和内部的“类内细胞团”构成,“类内细胞团”为干细胞。每个“类囊胚”均由上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形成,“类内细胞团”的分化潜能随 “类囊胚”的层级增多而逐次降低。最后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不再形成“类囊胚”,只能形成特定的功能细胞。“类外胚滋养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其内的“类内细胞团”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以支持其发育。“类外胚滋养层”形成的组织一般为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个体的发育实际上是“类囊胚”不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是生物发育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大豆疫霉与大豆的互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卵菌Bremia lactucae的hsp70启动子和ham34终止子序列, 将外源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转化进大豆疫霉.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gfp基因在大豆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另外, 利用该报告基因系统观察了大豆疫霉在寄主大豆叶片、下胚轴和根部的侵染行为以及显微分析了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抗大豆疫病在根部的差异. 结果表明, gfp基因能够在大豆疫霉中稳定表达, 在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休止孢、卵孢子阶段都能够观察到绿色荧光; 以GFP作为标记可以实时地观察到大豆疫霉在寄主体内的侵染过程, 发现大豆疫霉在抗性大豆品种根部表面萌发的芽管明显长于在感病品种根部萌发的芽管长度. 结果表明, GFP可以作为大豆疫霉遗传研究中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07,52(20):2391-2391
在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为花粉发育提供胼胝质酶、合成花粉外壁酶及花粉成熟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许多绒毡层发育关键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花粉发育缺陷,从而导致突变体呈现雄性不育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
路力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43-1043
粘附分子是一类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的膜糖蛋白分子.胸腺内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胸腺基质细胞(TSC)表达的粘附分子不同.T细胞发育与胸腺选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TSC与发育T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对于直接参与此过程的粘附分子知之甚少.利用本室建立的TSC-胸腺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粘附分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T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已证实用,本室所建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4)与pre-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pre-T细胞表型分化.本文报道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I)以及晚期活化抗原(VLA-6)在MTSC4诱导Pre-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钙调素mRNA在烟草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原位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绍荣  吕应堂  杨弘远 《科学通报》1998,43(20):2202-2206
利用RNA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反义RNA为探针,研究了烟草花药发育过程中钙调素mRNA时空分布特点。烟草花药各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钙调素mRNA的分布,但表达水平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花药发育早期,钙调素mRNA表达很强,主要分布于表皮,绒毡层和药隔和薄壁细胞等,尤其是即将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核部位和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部位有较多的mRNA积累,随着花药的发育,药壁和花粉中的表达量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asy与asyip: 一类新的细胞凋亡诱发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义鹏  齐兵  刘青珍 《科学通报》2000,45(23):2465-2468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各种多细胞生物的各种组织中, 是细胞内一个积极主动的程序性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在多细胞动物的发育、细胞衰老死亡、机体内环境稳定以及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抵抗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功能包括: 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构造、无用细胞和组织的消除、生长和细胞数目的调控、异常和危险细胞的清除. 因此, 细胞凋亡是一个严谨和有效的细胞质量控制系统, 它以细胞自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体内有害细胞(如: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的数目[1]. 细胞凋亡可被多种细胞内或细胞外因素所诱发, 包括…  相似文献   

14.
马力耕 《科学通报》1995,40(10):944-944
光作为重要的环境信号对植物形态建成和一些生理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光信号首先为植物细胞所接受,并通过信号的转换和传递引起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和遗传性状表达.童哲指出:“对从光敏色素活化到性状出现之间过程方面的研究不多,积累的知识甚少”,强调了对这一过程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光信号为受体接受后如何转换和传递的问题.Roux等曾提出钙信使系统参与光信号转换和传递的假说.目前这一假说已在低等植物转板藻叶绿体向光旋转、球子蕨孢子需光萌发、高等植物小麦原生质体光诱导膨大和番茄叶绿体需光发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童哲等证实光敏色素参与了尾穗苋苋红素的合成.王晓明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钙螯合剂EGTA、钙通道阻断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丰富,植物发育生物学也从宏观的植物形态观察走向了微观的细胞和基因水平的研究.植物本身有着显著不同于动物的胚后发育特征,这种发育模式赋予了植物极其灵活的发育可塑性以应对不同的生长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正是通过持续的调整发育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造就了植物界丰富的多样性.本文以植物干细胞的功能和调控为核心,阐述了干细胞调控植物胚后发育的模式以及植物内源激素对干细胞和植物发育调控的贡献,讨论了内源的遗传信息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整合,以及这些因素如何调控农作物的器官和形态发育,继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EC_B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继明 《科学通报》1995,40(6):564-564
胸腺为T细胞的发育分化提供了独特的微环境.在构成胸腺微环境的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all简称TSC)作用下,幼稚的胸腺细胞得以完成成熟发育.在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中,TSC的确切作用还不清楚.基质细胞的研究成为解释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表明,TSC类型复杂,体内和体外研究均表明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报道宁夏石嘴山早二叠世一种矿化的孢子囊穗--中华盘穗Discinites sinensis sp. nov. 孢子叶表皮细胞长条形,两端尖;孢子囊为椭球体,基部收缩,呈短粗柄状;孢子囊壁及绒毡层细胞均纵向排列,不具环带;大、小孢子囊外形相似,不易区分, 除非孢子囊破裂露出内部的孢子.大、小原位孢子形态也相似,均为Deltoidospora类型.该新种支持盘穗属于瓢叶目以及瓢叶目与前裸子植物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8.
报道宁夏石嘴山早二叠世一种矿化的孢子囊穗———中华盘穗Discinitessinensissp .nov.孢子叶表皮细胞长条形 ,两端尖 ;孢子囊为椭球体 ,基部收缩 ,呈短粗柄状 ;孢子囊壁及绒毡层细胞均纵向排列 ,不具环带 ;大、小孢子囊外形相似 ,不易区分 ,除非孢子囊破裂露出内部的孢子 .大、小原位孢子形态也相似 ,均为Deltoidospora类型 .该新种支持盘穗属于瓢叶目以及瓢叶目与前裸子植物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9.
刘荣秀 《科学通报》1987,32(13):1025-1025
在报告Ⅰ中,叙述了发育48—68h鸡胚血中淋巴样细胞存在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及ANAE阳性反应细胞,反映了在胚肝、脾发生之前的卵黄囊造血期鸡胚血中已存在T淋巴细胞阳性标志的细胞。这对认识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功能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叙述总体E花环形成细胞(E_t RFC)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敏  翁建莉  杜鹏 《科学通报》2023,(Z2):3729-3731
<正>哺乳动物中,完整的妊娠过程包括雌雄配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经历多次卵裂、胚胎着床、子宫内膜蜕膜化、胎儿和胎盘发育最后成功生产[1].妊娠初期,胚胎发育至成熟囊胚后发生着床的过程,是胚胎和母体的第一次接触.在着床的同时,母体子宫内膜细胞发生蜕膜化产生子宫内膜蜕膜细胞,与子宫内的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一起组成子宫内膜蜕膜组织.该蜕膜组织为早期胚胎生长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提供场所,同时也为胎盘发育建立基础[2~5].研究表明,异常的子宫内膜蜕膜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痫、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和早产等疾病密切相关[6,7].因此,全面了解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中细胞的组成、分子动态变化和稳态建立对理解此类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