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矿层底板失稳破坏发生突水的机制,根据底板突水的尖点突变特征、采用力学平衡和能量平衡方法和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矿层底板突水的突变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应用尖点突变原理分析了承压水底板关键层失稳突水的力学机制。当满足关键层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时,承压水底板有可能发生失稳突水。通过工程实例,用数值模拟证明了该理论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为底板突水预测研究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断层突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底板含水层水压及采动矿压对底板隔水层岩体上部与下部的影响与破坏,应用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以及断层附近底板突水的力学分析方法,对底板突水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断层附近底板突水的力学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判别类似条件下遇断层时承压水体上采煤是否安全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井突水案例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突水是由构造引起的。因此,将岩体作为由裂隙切割而成的介质来分析矿井突水无疑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依据对现场石门岩壁裂隙统计得到裂隙分布规律,应用MonteCarlo法模拟原理,生成裂隙网络,为进行岩体裂隙特性评价和裂隙岩体力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下工程施工中水害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矿山地下工程水害预测与防治方面的理论和现场试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岩体水 力学特性的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巷道临界突水距离的确定和突水预测方法,突水构造的超前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溶洞将引起隧道围岩的变形、开裂和失稳,常常诱发隧道突水突泥灾害。从力学角度对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机理研究对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及时预报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程序(RFPA),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施工诱发隐伏有压溶洞破裂突水过程中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声发射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有压溶洞随着压力增加引起隧道突水过程机理的理解,为该类型溶洞的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郭文印 《科技信息》2013,(6):459-459,460
本文介绍了底板突水的主要理论及底板承载能力的力学解析,总结归纳了底板突水的预测方法、预防工作与防治措施,对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元洲  杜何辛 《科技信息》2010,(35):302-303
为了研究在回采工作面时,底板断层突水的危险性,对断层附近底板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突水极限压力小于实际水压时,在工作面回采至断层附近时,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反之,则可安全回采。结合某矿水文地质条件,对大断层附近突水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预测陷落柱突水灾害的物理模型及理论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渗水井与陷落柱的联系和区别,借鉴渗水井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预测陷落柱突水的物理模型,确定了陷落柱的突水危险区域.陷落柱与采动工作面之间的突水危险区域可分为三部分:陷落柱周边围岩塑性破坏区、采场前方塑性破坏区与陷落柱周边渗透区域.根据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出了预测陷落柱突水的理论判据,可用于矿井陷落柱突水灾害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测预报突(涌)水事故、有针对性实施防治水方案,必须建立其理论体系并探索理论与买践统一的研究方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采矿过程中的突(涌)水,其要素具有特定功能,且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的五个基本特征,因此可以构成完整突(涌)水系统,且属于具有自组织机能的岩体结构系统与地下工程、地下水干扰系统相互作用下的运动系统。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认识观点出发,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基础,采用现代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的理论为指导,将岩体结构、地下水、地质32程纳入到突水系统的范畴进行统一研究,是研究突(涌)水系统的思想方法;要实现上述思想,应采用如下具体技术路线:用岩体力学分析原理及方法建立地质体的本构模型,采取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系统的整体功能,揭示突水机理,概化突水模式,判别突水可能性;用岩体水力学的分析原理与方法建立地下水运动系统模型,应用耦合技术,建立流(地下水)-固(岩体结构)耦合突水系统模型,预测突(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科技信息》2011,(27):344-344,380
断层的类型划分有三种方式,按照导水性能可将断层划分为导水断层和不导水断层;根据力学特征可将断层分为压剪断层和张性断层;依据断层上下盘的运动关系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等。根据突水点与断层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将采动断层突水类型划分为断层切穿煤层突水、断层接近煤层突水和断层隐伏较远突水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质点的意义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中是有差别的。现在看来 ,牛顿力学中质点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其最初定义的内涵。相对论力学在揭示时空的本质方面比牛顿力学前进了一大步 ;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 ,物理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断裂力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力学是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的新分支.主要按断裂力学发展的成熟度,着重介绍线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断裂动力学这三种经典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断裂准则,简要谈及建立在奇异性基础上经典断裂力学断裂理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以及对新材料断裂理论的探索与对未来断裂力学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二维谐振子的一子力学描述在经典极限下过渡到经典统计力学而不是经典力学,给出二维谐振子量运动的双波描述,这双波描述在经典极限下过渡到经典力学,量子力学描述是这双波描述的一种统计情况。  相似文献   

14.
把刚体视作不变质点组,应用质点及质点组力学的定理及定律,就可以得到刚体运动规律.因此,刚体力学中的规律实际上是质点组力学在“质点间距离保持不变”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土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原 《实验室科学》2013,(6):81-83,86
土力学实验教学对理解土力学学科基本理论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力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当由浅入深地设置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四个层次,并结合实验对象、考核办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土力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在土力学实验课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探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的基础上,从教学次序的优化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以及培养计划的修订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实践表明:提出的措施将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将经典力学的发展分成5个阶段,即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非完整力学以及伯克霍夫力学。概述各个阶段的历史贡献,从贡献中发现问题并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中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经典力学中,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断增大,而按照相对论力学,物体的运动速度则存在一个上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美国 MTS 815 Teststar型程控伺服单轴岩石刚性试验机为基本设备 ,配套开发的常规三轴、真三轴和直剪试验等功能组成的一个多功能数字程控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三峡工程建设概况,对三峡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爆破力学等主要力学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